我是紫沐,這是我第368篇日記。
最近有朋友找我聊天,他說感覺留在廣州壓力太大了,想躺平。
我問他,要去哪。
他說沒想好,可能會回老家,回南昌。
但覺得南昌雖然是省會,可發展效率太低。
問我有沒有別的城市推薦。
我說這些年,身邊躺平的不是沒有。
有些去了廣州周邊,佛山、東莞、珠海這些地方。
有些直接回了老家,有些去了老家附近的二三線城市。
就斷斷續續的聯系來看,留在廣州周邊的,普遍過得還不錯。
那些直接回老家小城市的,現在多少會有點后悔。
其實你來大城市住過,體驗過,不是那么容易能接受回老家的那種落差。
特別是結婚生子之后,中年危機和養老危機來了,這種感覺會更明顯。
大城市的扎根成本之所以這么貴,除了基建好,還和資源有關。
大城市匯聚了太多的頂尖資源。
孩子讀書,要用到教育資源,大城市的頂級學校是最多的。
中年危機,要用到就業資源,大城市能提供的高薪崗位,還有就業人脈,是最豐富的。
父母養老,要用到醫療資源,大城市有最齊全的醫療設備,和大量優秀的醫療學者。
所以你在大城市待過,再回老家躺平。
可能剛開始一兩年確實很舒服,沒什么壓力。
但等你需要用到這些資源的時候,就會后悔當初為什么沒留下來。
所以就算不說,小城市買房容易虧錢,不說資產保值的問題。
單純為了住得好,為了更高的生活質量,都應該盡可能留在大城市。
當然,如果像你說的,想更輕松一點,換一個能級更低的城市,要怎么選?
我對廣州以外的地方,了解沒這么透徹。
但我能給你判斷準則,你對照著用,基本能看出這個城市的潛力。
那就是對產業的態度。
這個城市,在招商引資上面,有沒有給足夠的利好政策。
比如說,商業用地的定價策略,租金和稅收上的優惠,還有對行政效率的重視程度。
如果一個城市,肯在產業端讓利,讓更多的好企業落地生根。
依靠逐漸壯大的產業群,去提升整個城市的價值,板塊的價值,去推進配套的兌現。
那這個循環就是正向的,城市就有潛力。
反過來,如果一個城市對企業的態度是懷疑的,摳摳搜搜的,行政效率又慢。
別的地方一個月能辦下來的東西,它的流程要走一年。
那這個城市就完蛋了,因為牛逼的企業都不會鳥它。
產業起不來,對應的配套兌現就會很慢,也吸引不到人才和高凈值購買力進來。
所以躺平,也要躺對地方。
當然了,我依然覺得,現在咬咬牙,堅持在一線城市扎根是最優解。
很多時候,鼓勵有實際住房需求的剛需,趁年底這個機會在大城市買房上車,會被人罵。
說什么樓市都這么差,還讓人家買房,不安好心。
但如果你有獨立思考,就知道誰才是真的為你好。
正因為樓市還沒起來,操盤手為了經濟復蘇給優惠,大城市放寬了扎根的條件,開發商為了回款。
現在的上車成本,扎根大城市的成本,很低。
低成本獲取頂級城市的稀缺資源,這個機會,是值得把握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