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候鳥部落 攝影/廖士清
鄱陽湖白鶴 攝影/廖士清
人鳥和諧共生 攝影/吳瑞青
鄱陽湖是全球最重要的白鶴和東方白鸛越冬地、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鶴、東方白鸛、小天鵝等珍禽來此越冬。鄱陽湖豐水季節(jié)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jié)水落灘出,野草豐茂,候鳥翩飛。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yǎng)育了世代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有詩為證:“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yǎng)生靈歲復年?!?br/>
鄱陽湖上承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水系和博陽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小河水系,下連長江,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公里,約占江西省總面積的97.2%、長江流域面積的9%。鄱陽湖流域水資源豐富,流域年降水量約1600毫米,年均流入長江水量達1450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6%。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總長約1200公里,相應星子站水位20.63米,鄱陽湖通江水體面積達3656平方公里,容積達312億立方米,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地寶庫。
受流域及長江來水雙重影響,鄱陽湖水位年變幅通常高達10米,湖區(qū)呈現“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象,是最為典型的過水性、吞吐性、季節(jié)性湖泊濕地,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枯水期鄱陽湖草洲 攝影/傅建斌
鄱陽湖是世界上現存的兩個最大的動態(tài)濕地之一(另一個是柬埔寨的洞里薩湖),全世界很少有生態(tài)系統(tǒng)像鄱陽湖一樣充滿活力,而且在人口稠密的地區(qū)得以維持。
鄱陽湖具有五個特征:
一是至今還保持了長江通江、淺水、草型和壅塞形成的湖泊自然特征和生態(tài)功能。
二是長江流域水位和流域內降水的時空變化,共同決定了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與生態(tài)功能。
三是流域內山地-河流-湖泊結構完整,流域與江西省行政區(qū)范圍高度吻合,是研究流域生態(tài)學最理想的區(qū)域。
四是流域內有充沛、優(yōu)質的水資源,注入長江年徑流量相當于黃、淮、海三大河入海徑流量的總和,是長江下游最后、最重要的水資源補給區(qū)。
五是流域內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著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全球最重要的生態(tài)敏感區(qū)。
以上五個特征使得鄱陽湖具有水量大、水質優(yōu)、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生態(tài)功能強、生態(tài)安全地位突出的獨特優(yōu)勢和特殊作用,與洞庭湖并稱為“長江之腎”,承擔著涵養(yǎng)水源、調洪蓄水、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jié)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tài)功能,在江西、長江流域、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安全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攝影/姜海華
鄱陽湖獨特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越冬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場所。同時,湖區(qū)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也使得越冬候鳥更容易獲得所需的食物。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珍稀候鳥來此越冬,時間一般為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極少數候鳥在9月下旬就到了鄱陽湖,也有極少數候鳥到4月上旬才離開鄱陽湖。
反嘴鷸鳥浪 攝影/廖士清
越冬候鳥剛到鄱陽湖時,主要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9個湖泊和都昌馬影湖,然后分散到整個湖區(qū),以滿足它們對食物的需求,并為北遷時積累足夠的能量。候鳥離開鄱陽湖北遷時,又會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集中。
候鳥在鄱陽湖越冬期間,雖然很多種類都有聚群的習性,但白天都會分散覓食,晚上則會聚到一起集中夜棲。候鳥聚群覓食和夜棲是為了更好地覓食和警戒,以便更安全地越冬。
白鶴一家 攝影/廖士清
鄱陽湖珍稀鳥類的種類非常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鄱陽湖區(qū)有鳥類470多種,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極危物種的有青頭潛鴨、白鶴、勺嘴鷸和黃胸鹀4種,瀕危物種有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和黑臉琵鷺等6種,易危物種的有鴻雁、白頭鶴和白枕鶴等24種;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白鶴、東方白鸛和中華秋沙鴨等2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白琵鷺、白額雁和小天鵝等88種。
蓼子花海與灰鶴 攝影/王欖華
鄱陽湖不僅珍稀候鳥的種類多,而且數量也非常大。前人專門寫了首詩來 形容鄱陽湖越冬候鳥的壯觀場景:“鄱湖鳥,知多少,飛時不見云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p>
鄱陽湖區(qū)的越冬候鳥以雁鴨類(如小天鵝、白額雁、鴻雁、斑嘴鴨、羅紋鴨和針尾鴨等)、鸛類(如東方白鸛、白琵鷺、黑鸛等)、鶴類(如白鶴、白枕鶴、白頭鶴等)、鸻鷸類(如鶴鷸、反嘴鷸、黑翅長腳鷸、黑腹濱鷸、黑尾塍鷸、金眶鸻、沙錐等)、鷺類(如蒼鷺、白鷺等)以及鷗類(如紅嘴鷗、銀鷗等)等水鳥為主,其中最常見的30種候鳥是:白鶴、小天鵝、白額雁、鴻雁、東方白鸛、白琵鷺、小??、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蒼鷺、豆雁、小白額雁、赤麻鴨、斑嘴鴨、羅紋鴨、綠翅鴨、針尾鴨、綠頭鴨、白枕鶴、灰鶴、白頭鶴、反嘴鷸、鳳頭麥雞、灰頭麥雞、環(huán)頸鸻、鶴鷸、扇尾沙錐、紅嘴鷗、銀鷗,而數量最大的為小天鵝、鴻雁、白額雁等雁鴨類種類。
黑翅長腳鷸 攝影/王欖華
赤麻鴨 攝影/王欖華
鄱陽湖是全球白鶴最重要的越冬地。 全球白鶴有東部、中部和西部3條遷徙路線,其中,中部種群的越冬地印度已經沒有白鶴越冬記錄,西部種群伊朗的野外越冬數量也不超過3只,而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評估數據,東部種群,即東亞地區(qū)的白鶴數量為3500—3800只。東部種群中,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越冬的白鶴,多年最高統(tǒng)計數量平均為2800多只,占東亞地區(qū)白鶴總數量的74.6%—81%,特別是,2011年數量達到4300多只,超過全球評估總數量;北京林業(yè)大學科研團隊用無人機監(jiān)測的結果顯示,2022年1月達到4813只。
由此可見,鄱陽湖已經成為全球白鶴最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越冬地,對白鶴這種全球極危物種的保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鄱陽湖的白鶴以往主要分布于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大湖池、沙湖、蚌湖、大汊湖和朱市湖,其中大湖池和大汊湖是白鶴的主要夜棲地,但近年來,小部分白鶴逐漸轉移至人工濕地棲息,如五星農場的藕田和余干插旗洲的農田。
白鶴群 攝影/廖士清
鄱陽湖也是全球東方白鸛最重要的越冬地。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評估數據,全球東方白鸛的數量為3000只。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越冬的東方白鸛多年最高統(tǒng)計數量平均達2300多只,占全球東方白鸛總數量的77.6%。
鄱陽湖還是全球鴻雁、小天鵝、白枕鶴等珍禽的重要越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種群越冬地。其中,僅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越冬的鴻雁,年最高數量就超過7.5萬只,達到全球鴻雁總評估數量;小天鵝年最高數量達8萬多只,接近其在中國的總評估數量;白枕鶴最高統(tǒng)計數量也達3200多只,達到或超過全球總評估數量,絕大部分年份超過或接近中國總數量。同時,鄱陽湖也是大量珍稀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和停歇地,有10余種南北半球間遷徙的鸻鷸類在鄱陽湖補充食物,其數量也達到了全球或遷徙路線總數量的1%以上。
白枕鶴最多3200多只 攝影/廖士清
鴻雁 攝影/熊林春
由于鄱陽湖獨特的濕地特征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和專家、學者對鄱陽湖感興趣,來自美國、俄羅斯、荷蘭和國內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等的著名專家、學者紛紛來鄱陽湖開展研究。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使得極端天氣發(fā)生變得更加頻繁、洪澇災害頻率增加,加上長江上游來水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鄱陽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尤其是洲灘植被,如苔草和南荻等植物產生了很大程度的退化,導致白額雁、赤麻鴨、鳳頭麥雞等依賴草洲棲息的鳥類數量明顯減少。同時,以往河道上常見的紅嘴鷗、西伯利亞銀鷗、斑頭秋沙鴨等種類也少有看到。不過,白鶴、東方白鸛、鴻雁等涉禽和游禽種類的數量比較穩(wěn)定,甚至有上升的趨勢。
候鳥部落 攝影/廖士清
目前,鄱陽湖越冬候鳥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氣候變化以及長江上游來水減少導致的鄱陽湖豐水期水位變化,水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魚、蝦、螺、蚌等水生動植物資源減少,草洲退化,從而影響越冬候鳥的安全棲息。另外,采砂、撈螺螄等活動也對鄱陽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蘆葦深處 攝影/張清秋
為了有效保護鄱陽湖珍稀越冬候鳥及其棲息環(huán)境,在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省林業(yè)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從多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
每兩年舉辦一次鄱陽湖國際觀鳥周(季),并投資建設了吳城候鳥小鎮(zhèn)和五星白鶴小鎮(zhèn),既加強了鄱陽湖候鳥的保護,又以鳥為媒,架起了江西與世界對話的橋梁。
江西省林業(yè)局在沿湖各區(qū)(市)、縣林業(yè)局設立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和濕地辦,有效加強了鄱陽湖濕地與越冬候鳥的管理與保護工作。
在沿湖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等縣新建保護監(jiān)測站,加強了整個湖區(qū)越冬候鳥與濕地的監(jiān)測工作。
為了應對旱情,沿湖有關市縣結合湖區(qū)的地形地貌、水位條件、候鳥分布等情況,因湖施策,采取苔草刈割、對碟形湖進行生態(tài)補水等措施,為越冬候鳥補水留食,降低旱情對濕地生態(tài)的影響,保證候鳥在鄱陽湖安全越冬。
總之,候鳥鐘愛鄱陽湖,江西省想方設法保護鄱陽湖,鄱陽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同的“詩意棲居地”。
本文摘自《森林與人類》雜志2023年 12期《江西鄱陽湖 世界生命湖》專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