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4685字,閱讀時長約9分鐘。
“陸羽泡的茶,像一幅潑墨山水畫。”
茶圣故里湖北天門,古稱竟陵,明萬歷年間竟陵文人鐘惺與譚元春開創竟陵派,武昌學臺被他們的才情折服,題下那句著名的“惟楚有材”。
漫步在天門的老城街巷,醇厚雋永的楚文化伴隨著茶香四溢,讓你不禁沉浸其中。
坐落于東湖之濱的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那一片水光瀲滟之中,院樓的倒影與湖面相映成趣,正如一幅水墨山水畫的優雅淡然。
始建于1950年的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天門一醫”),從建院之初僅有10張病床的醫務室發展至今天擁有編制床位2000張,年門急診人次達120萬左右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很好地覆蓋了天門及周邊縣市百姓的診療需求。
▲在水一方的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作者 | 人物君
勇立潮頭
近二十年來,天門一醫以爭創三甲為起點步入高速發展期,期間一路歷經坎坷艱辛,但他們相信最美的風景一定在奮力攀登的山頂。2007年,當天門一醫提出創建國家級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時,聽到的是來自院內外的諸多質疑聲。
那個時候,很多人覺得一家縣市級醫院想要創建三甲,無異于天方夜譚。而當時院領導卻無比堅定,再苦再難也要拿下來,沒有先行者可參考,自己就當那個先行者。
如今身為天門一醫黨委書記的嚴想元,回憶起當初那段“創三甲”的歲月,是最艱難也是最難忘的。
2007年,剛啟動三甲醫院創建的天門一醫,對于到底該如何去做還是一頭霧水,因為之前鮮有縣級醫院創建三甲的先例,加之各地對于三甲醫院的評審標準不統一,很多事情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成熟經驗可用、沒有現成模式可搬,天門一醫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堅持中不斷摸索前進。
直至2013年國家關于《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的出臺,才讓一切變得明晰起來。細則中包含醫院管理、服務、質量、安全等在內的共計636項條款,其中核心條款48項。
彼時,剛擔任醫院副院長的嚴想元,分管著門急診、藥劑科、物資供應、外科系統、安全保衛等部門,涉及636個條款中的336條,醫院三甲評審超過一半的重擔都在他肩上挑著。
▲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嚴想元
那時候的嚴想元,每天下班后都要與各部門的負責人仔細核對每一個條款的完成情況,忙至深夜是常態。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多,終于在2015年,天門一醫成為湖北省首家縣市級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嚴想元將這一路創建的艱辛比作為“八年抗戰”,終是守得云開見月明。
今年,天門一醫再次成為全省首家通過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復評審的縣市級醫院。
三甲醫院的成功創建,為之后天門一醫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那種自信心的建立,使得醫院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勇往直前,是對于醫院文化內核的一種重塑。
“沒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關鍵是你敢不敢去想。”
這份感觸成為后來嚴想元在醫院發展之路上不斷探索、勇立潮頭的關鍵支撐,幫助他帶領全院干部職工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經過醫院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天門一醫目前已建成包括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肺結節診療中心、靜脈血栓防治中心等在內的10個國家級醫學中心,其中今年剛通過驗收的高級創傷中心為湖北省縣市級醫院中的首家。
觀念轉變
在胸痛及卒中中心建立之前,天門一醫在做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腦血管的溶栓/取栓的術前溝通時,與患者家屬的談話是非常困難的,他們會有各種不明各種擔心。就算是最后溝通成功了,基本上已過去2小時以上,黃金搶救時間就這樣被白白錯過了。
而當胸痛、卒中中心成立之后,隨著眾多天門當地民眾,尤其是一些當地有影響力的人被成功救治,他們就成了義務宣傳員,宣傳胸痛、卒中中心的好處,進而很多天門百姓開始了解并接受胸痛、卒中救治的理念。
“現在患者出現一些心梗特征性的疼痛,來到我們胸痛中心就診時,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溶栓、造影,自己就把字給簽了。”
嚴想元感嘆這樣的觀念轉變真是太不容易了。
如今,不僅是天門一醫完成了標準版胸痛中心、高級卒中中心的建設,天門地區具備相關條件的鄉鎮衛生院,也紛紛按要求完成了基層胸痛救治單元和基層卒中中心的達標創建,由此構建起一張覆蓋全縣域的心腦血管急救網絡,時刻守護著天門百姓的健康。
以急性心梗的救治為例,原先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幾乎不具備這類疾病的識別與救治能力,導致不少患者病情被耽誤,錯失最佳救治時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現在通過遍布整個天門大小衛生院的“心電一張網”,鄉鎮衛生院做完心電圖檢查就可以直接傳送至天門一醫的心電診斷中心,經天門一醫醫生判讀后,如確定為典型的心絞痛患者,就立即安排對其進行溶栓。
以前的心梗溶栓基本都要來縣醫院做,下面的鄉鎮衛生院醫生不敢操作,導致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被大大耽誤。而現在經過專業化的培訓,很多鄉鎮衛生院已經具備心梗溶栓救治的能力,在為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同時,救護車將患者往醫院轉運,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將患者送入導管室。
如此一來,大大節約了心梗的急救時間,為無數患者贏得了這場與時間的賽跑。如今,天門一醫的“門球時間”(急性心梗患者到達醫院大門至導絲通過的時間)居于全國所有市縣級醫院的領先位置。
這不僅是重大疾病急診急救體系的重塑,更是讓基層醫療機構得到真正的成長,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之前在醫共體建設的過程中,部分鄉鎮衛生院最擔心的是縣醫院將他們的患者“吸走”,而如今通過這樣全市大小醫療機構間通力合作、各自獲益的體系,衛生院嘗到了甜頭,參與的積極性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原先他們看不了的急性心梗患者,現在借助縣域胸痛中心網絡體系,可以接得住了。
如此,周邊百姓對鄉鎮衛生院診療能力的認可度一下子就轉變了。醫療技術水平得以顯著提升的鄉鎮衛生院,面對稍復雜的病情不再一轉了事,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該留下來的患者留下,該上轉的再上轉,真正實現分級診療所倡導的目標。
環環相扣
“無論醫共體建設還是分級診療,這些政策如何落地,關鍵在于當地從基層衛生院到縣級醫院是否有能力接得住患者,否則這些目標只能是空中樓閣。”
有了前面幾大中心的成功創建經驗,后面的事情也就變得容易起來,在如今腫瘤防治中心的建設上亦是如此。
在嚴想元看來,腫瘤防治中心的建設并非平地起高樓,而是建立在之前的發展基礎上,將原先做過的一些事情整合起來。
而區別于其他幾大中心的建設,腫瘤防治中心在模式上更為復雜,因為腫瘤并非單一病種,其涉及的種類眾多,需要將不同的腫瘤類型都納入進來,并且涉及縣域內全體基層醫療機構的共同防治,這就需要腫瘤防治中心在建設時需要有一個科學系統的整體框架,這其中主要涉及“防、篩、管、治、研”五個方面。
其中,“防”和“篩”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早期與晚期腫瘤對比,在治療效果和花費上有著天壤之別,因此防篩是腫瘤防治的關鍵所在,早發現早治療也可以明顯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而要落實這一點,必須依靠好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的基層醫務人員力量,否則僅靠縣醫院的力量去做腫瘤防篩,不僅勢單力薄,且很難保證持久性。
防篩結合,尤其在縣域地區意義重大。近一二十年來,腫瘤治療的相關技術與藥物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腫瘤診斷書不再是以前的“死亡判決書”。
但現在很多基層百姓仍是談癌色變,說明了我們在這方面科普宣教的嚴重缺失。而大量的腫瘤患者恰是在縣域基層,如何發揮好鄉鎮村醫對這一群體的科學宣教作用顯得尤為關鍵,讓廣大百姓知道腫瘤是可防可治的,尤其是在早期發現后,治愈率很高。
在防篩的基礎上,是腫瘤的治療與康復。
腫瘤的治療依賴于醫院在腫瘤內外科、放化療中心等方面強大的綜合學科能力,有與省市級大醫院接近的腫瘤同質化治療水平,這是能將腫瘤患者留下,實現“大病不出縣”的關鍵所在。
同時,腫瘤的后期康復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恰是縣市級醫院的優勢所在。
省級大醫院由于床位過于緊張,患者多是快進快出,很難滿足廣大患者長期康復治療的需求。而從分級診療“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定位來看,對于腫瘤患者的后期康復與管理,縣市級醫院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最后就是“管”和“研”,通過對患者從早期篩查到后期治療康復信息的全流程跟蹤,實現對腫瘤患者的長期精準化管理。同時,以科研的思維對腫瘤治療與管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實現未來對相關腫瘤的更好治療。
由此可見,“防、篩、管、治、研”的各環節是緊密相扣、缺一不可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
目前,由天門一醫牽頭、各基層醫療機構共同參與的天門地區腫瘤防治中心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隨著中心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很多腫瘤問題都能得到一站式解決,以往天門地區很多腫瘤患者托關系去外地看病的情況少了很多。
廣度延伸
嚴想元總結一家醫院能辦好的關鍵是九個字——“能看病,看好病,好看病”。
“能看病”是指患者來了之后,大多數疾病都可以在這得到解決;而光是能看病還不行,還需要“看好病”,要以最簡單經濟的治療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后是“好看病”,簡化就醫流程,讓民眾就醫方便快捷,告別以往長時間排隊等候的問題。
這九個字看起來很簡單,而要想真正做到卻不容易。“能看病”的前提是要有強大專科實力的支撐,天門一醫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百千萬工程”的號召,目前已打造了34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群,成為天門一醫臨床技術高水平發展的根基。
嚴想元強調對疾病治療理念的轉變,由原先的看“病”到看“病人”,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看病”是單指診療某種疾病,而“看病人”則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作為普外科和腫瘤學專家的嚴想元,以惡性腫瘤的治療為例,并非所有的腫瘤都是一切了事。隨著近些年來基礎醫學的不斷進步,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多種方式,其中有些腫瘤可以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即可治愈,而不一定非要手術。
“醫生可以推薦某種治療方案,但最終的選擇權可以交給患者,他們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嚴想元表示,醫院尊重個性化的治療,在疾病診斷清楚的情況下,給患者及其家屬以更多的選擇權。這樣的觀念轉變帶來了醫院近些年來在醫療護理模式上的轉變,在治療上會更多地考慮到患者自身的情況,做出最合適的治療選擇。
為此,從2016年開始,天門一醫便著力推動多學科聯合會診(MDT)的發展。
對于復雜疑難病例,多學科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一系列治療方案,并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其獲益最多的一個方案,以期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從患者的整體情況出發,發掘適合不同人的個性化治療,而不是像之前的治療方案,如同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這也正是天門一醫的愿景“人民滿意”的核心體現,處處彰顯著“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成績的背后,嚴想元看到醫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短板,其中之一便是在公共衛生方面,這也是很多大型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而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將醫療的重心“由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對人民群眾的健康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天門一醫努力將業務從原先的“深度”向“寬度”延伸。
“原先我們整個醫療的重心都在深度方面,主要關注于將疾病治好、治療難度高的疾病,而這些對于人們漫長的生命周期而言,這只是起到了很小的一點作用。”
為此,天門一醫整合了原竟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將其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疫苗接種等方面的功能很好地整合進來,真正實現醫療由“深度”向“寬度”延伸的目標,實現對人民群眾健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正是踐行了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
“我們的責任不僅是自己要發展,而是要帶動整個天門地區所有醫療機構共同進步。”
嚴想元表示,一家獨大不是他們的發展目標,百花齊放才是春,應該堅持胸懷天下的系統發展理念,讓天門地區160多萬百姓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是天門一醫的發展大局。
責編 | 念 知
校對 | 蘇 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