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電動汽車這條賽道上被中國反超這件事,一直是拜登心里過不去的坎兒。
拜登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中,美國落后了,被中國搶走了風頭,這種局面是無法忍受的。所以他上臺后就開始砸錢,大力扶持美國本土的電動汽車產業。
去年拜登政府就拿出了一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美國電動汽車想享受7500美元的補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電池是否在北美生產組裝,以及電池中的原材料是否來自美國和貿易伙伴國。
但是拜登認為這還不夠,12月1日,美國能源部發布《兩黨基礎設施法》中 “敏感外國實體”的解釋文件,同日美國財政部和國稅局發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IRA)第30D條清潔能源車輛稅收抵免相關禁令的指導意見。
綜合兩個意見,任何受中國政府管轄或由中國政府控制的公司(包括中國政府機構至少擁有25%股份的公司)都將被視為FEOC。
所以從2024年開始,中國生產的電池組件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從2025年開始,中國生產的鋰、鎳、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
也就是之前的規定還是想拿補貼,電池及原材料必須美國造,現在直接升級為和中國有密切關聯的就拿不到補貼。
類似手段,我們已經在《芯片與科學法案》中見識過了,所以白宮對中國企業的限制從芯片到電池,一個也不放過。
受影響的不止是中國企業,部分與中國企業有合作關系的韓國企業,包括LG化學、浦項控股等,也會受到限制,所以12月3日,韓國貿易部的代表已經會見了多家電池公司高管,表示將幫助它們實現關鍵材料供應鏈的多元化。
還能曲線救國
雖然短期來看,中國的鋰電出口會受到限制,不過這些看似嚴苛的規定中其實有很多模糊地帶。
根據新規,只要合作中非FEOC的一方對工廠擁有運營控制權,與FEOC方簽訂承包或技術許可協議就是被允許的。
這其實指的就是此前福特與寧德時代在密歇根州馬歇爾電池廠達成的合作方式,工廠屬于福特,中國企業寧德時代給出技術授權。
分析公司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還指出,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將所有權層層稀釋的辦法,只要位于境外的企業與中國母公司之間有足夠的分離程度,依然可以提供有資格獲得補貼的產品。
今年9月,中國的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先后宣布在美投資建廠。其中億緯鋰能全資公司億緯美國與Electrified Power、Daimler Truck、PACCAR設立的合資公司中,億緯鋰能僅持有10%股權。
已經有美國政客對于新規中的模糊地帶表達了反對聲音。美國參議員Joe Manchin指出,雖然新規對中國的所有權有嚴格限制,但是依然存在明顯漏洞。
損人不利己
雖然白宮表示,新的指導方針能確保美國引領清潔能源汽車的轉型,并使美國工人和公司受益。但是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美國想要通過拉黑中國電池和原材料的方式促進美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是不現實的。
因為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在動力電池和電池供應鏈上也占據主導地位,想繞過中國根本不可能。
高盛集團9月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占全球稀土開采和加工的85%-90%,全球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60%的鋰、65%的鎳和68%的鈷也是中國提煉的,此外全球65%的電池組件、71%的電池和57%的電動汽車都是中國制造。
此前白宮拿出的這份補貼,本來就已經很苛刻,像福特Mustang(參數丨圖片) Mach-E因為是墨西哥生產,也拿不到補貼。目前美國在售的50多款電動汽車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能拿到補貼。
現在美國想把中國電池排除在外,結果就只能讓美國的電動汽車價格越來越高,而目前因為價格高于燃油車,美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熱情本來就在減退。
所以,白宮這個打著促進本國電動汽車普及旗號推出的新規,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