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只能按照父母的教導去做。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為了我要你,你必須聽話。一個孩子能夠怎么辦?太小了,他也不能離家出走。結果就是他只能失去自己,只能去比較。即使你現在走在街上,也會看到某個小孩兒會和家長說:看我多聽話,我都不吃冰淇淋,不聽話的孩子該肚子疼了。
一、比較是整個人類的現象,有比較就會有批判。
看那個孩子多不懂事,非得哭著要買玩具,實際上自己也想買,自己不敢說,只能繞一個彎來表達。她的意思是我聽話,你是不是能給我買。如果父母總是張揚著說我的孩子很聰明,那么孩子就不敢表現他的愚蠢。如果父母總是說孩子是成熟的,他就不敢表達他的幼稚。如果父母總說孩子是堅強的,孩子就不敢表達他的軟弱。
我們都被教導要去比較,從小到大一直比較。某人學習好,某個孩子孝順,隔壁買了大房子,更高級的車,同事有更多的錢,某人有更具魅力的人格。比較,別人比我強,我就會嫉妒,如果不用比較,嫉妒就會消失,你就能允許別人成為別人,自己成為自己。一個孩子怎么能做到不比較呢?如果你對自己很滿意,父母就會說你是一個沒上進心的孩子。為什么不跟那個好的孩子比?為什么非得跟那些壞孩子比?跟那些學習不好的比?為什么這么容易滿足?
所以今天的匱乏都是早期的教導所致,否則沒有一個不滿足的人,也沒有一個匱乏的人。比較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態度,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比較的,一旦你有了這樣的了解,嫉妒就會消失,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你只能是你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基因。一個孩子從來沒有對父母說你為什么不是首富?別人能成全國第一,你為什么不行?
二、有比較就會有偽裝有虛假就失去了真實,就會陷入痛苦。
每一個人都在嫉妒別人,因為嫉妒,我們就創造出了痛苦,創造出來了地獄,因為嫉妒,我們就變得很卑微。我們常聽的一句話就是還有恨你有,嫌你無,比我有的,比我行的,我會怨恨。不如我的,比我差的我還會嫌棄。如果朋友失敗了,她在受苦,很痛苦,你就覺得很好。如果朋友很成功,很快樂,很幸福,你就會覺得很難受很痛苦。
從內心深處,您或許明白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您看到別人外表看似快樂,微笑可掬,但您如何確定他們的真實情感呢?或許他們的內心也在喜悅之中。您知道自己的微笑可能是偽裝的,因為您的內心并沒有真正的喜悅,反而可能充滿了悲傷。只有您自己了解自己的內心,這是屬于您的獨特世界,他人無法觸及。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社會中,人們往往追求外表的光鮮亮麗,努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然而,這些外在的表現往往只是為了迎合社會的期待,并非真實的自我。由于嫉妒心理的存在,我們常常因此感到痛苦,甚至變得卑劣和虛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們開始偽裝自己并不具備的特質,或者表現出不自然的情感。
三、放棄比較,嫉妒就會消失,卑鄙就會消失,虛偽就會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機械化,開始模仿他人并與之競爭。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在這個看似繁華的世界中,我們漸漸迷失了自我,忘記了內心的真實需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珍惜內心的真實感受?不再被外界的評判所左右。通過了解自己,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放棄比較,嫉妒就會消失,卑鄙就會消失,虛偽就會消失,只有當你開始培養你內在的富足,變成一個越來越真實的個人,愛真實的你自己,不管多差,都是真實的你。不管多好,那個都是虛假的你,拼命偽裝出來的你,竭盡全力,活的膽怯的你,沒有尊嚴的你。尊重你自己,你才能尊重生命。否則我不如別人,我就不活了。我們一直在比較,我贏不了,我就不出門,我就誰也不見。
如果你的世界只有輸贏,只有競爭,只有比較,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即使有親近的朋友,你也會認為他會和你競爭,他會和你比較,因為外面的世界是內心世界的反應。我必須贏,我必須優秀,是一條通往黑暗的不歸路。如果不去比較,活出你自己,只為你自己的生命上彩,那么天堂之門就會立刻為你打開,它們一直都是開的,只是你沒有去注意看,你只是看地獄。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催眠師,簽約作者,老師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