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
清代顧炎武,稱贊《資治通鑒》和《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后世不可無之書。”
王鳴盛認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曾國藩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于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知史明世,鑒戒得失,《資治通鑒》的價值在歷代大家的的評價中已經分外明晰了。但是面對近千年的文字隔閡以及市面上紛雜的圖書版本,我們仍會茫然生畏,不知如何抵達真正的《通鑒》要義。
張大可先生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通注全書,終于有了這本《資治通鑒全本新注》來掃除障礙,開辟門徑。
學文史的人都知道,讀古書一定要讀原文,因為白話本經過一道翻譯,難免有誤解失真的地方。讀古書也一定要讀注釋,因為注釋不單單是解釋字詞的意思,也包含事件前因后果的解釋,人物背景關系、歷史風俗文化、地理環境等補充信息。好的注釋背后是歷史學家多年鉆研考證的心血。
本書取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為底本,參考章鈺、嚴衍、張敦仁等人的校本與中華書局點校本,糾正了原文在流傳過程中的錯訛衍倒之處,更接近史書的真實面目。卷前的大事提要和文中的段意概括對于理解文意很有幫助,配合細致的注釋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卷后還有張大可先生的點評,旨在剖析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邏輯,開拓視野,引導讀者思考。所發議論中正有據,不會夾私臆斷。
*限量3000套,扉頁張大可教授親筆簽名,寄望讀者能讀有所獲;專屬收藏證書限量編號,加蓋張老師個人鈐印,彰顯收藏與閱讀品味;隨書附贈精美藏書票,方寸之間的一點人文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