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0
本次內容提要
前段時間,我整理發布了我的大一和大二期間日記,參見:
大一日記合集:
大二日記合集:
現在,我繼續整理發布我的大三日記,希望給大家更多啟發,也讓大家獲得更多研究素材。
已經發布的內容參見:
本次發布的內容,時間跨度為2000年10月31日-11月3日。
這幾天中,寫下的內容不少,包括一些生活經歷與思考感悟,也體現了我對生活的態度。
以下是日記正文:
1
進了語言的迷魂陣
2000.10.31
討論了兩個中午,總算把迎新晚會節目的大體框架結定了,這次號稱是九八級最強陣容,大家摩拳擦掌,踐躍欲試,大有“我多年級獻精力”(夸張了點,這個類比也用的不恰當)的氣概,我被公推為“最佳導演兼編劇“(笑),算個核心人物。
因此,選人、召集開會都成了我的權力(實則“義務”),而討論時權力是不起作用的。大家各持已見,難達共識,今天的解決辦法還好:分頭寫本子,寫出來再說。
本來,眾人在一起討論,若非特別默契,很難有什么結果的。還得有個編劇,把眾人意見一整理,弄出個本子來……
(其實,記這件事只為說明一點:多聽意見有益,也可能有害。就跟雜讀書一樣。
因而,一個人有一個豐富充實的自我是很重要的,否則他不得不外求于物或人,就像一只無槳無舵的小船,在海中搖擺不定,隨波透流。
——言不盡意,辭不達意,蓋無真感受所致。)
說語言之障:近段時間話很多,跟人說話總帶著調侃味(對,就像王朔那幫子人的作風),尤其愛在沒事時逗海峰(晚教室十點熄燈,回宿舍后不愿悶看電視,就去他床邊逗他玩兒)——這又跟孔慶東住47樓207時差不多。非有意練口才,是不愿過的太沉悶。
這確實給我帶來好處:如閑時不覺無聊了,且也很好地放松了大腦。另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口齒伶俐了些(初中時就因愛動嘴皮子獲此惠),詞匯豐富了些,用詞也準確了些。
但我也一直警惕著:多言者無智慧,言多必失;語言遮蔽形上問題;沉湎于調侃之樂是很危險的(這些話都是現在總結出來的——費了不少氣力——但都是以前隱隱的感覺)。
對這些,我是這么看的:
我說話是隨心所欲,非沒語找語,對不知不確之事絕不發言,即不多言亦不胡言;
說話只為當下開心或有興致,還是在“享受”生活,比刻意沉默要好;
我相信我是懂得沉默的,因而也懂得說話(真的嗎!現在開始懷疑)。
我入歧途了——進了語言的迷魂陣,找不到當初充當我向導的那一點感受了。
看來,愛說話確有一弊端,就是容易走題——寫作時“下筆干言離題萬里”,還有就是容易滿足于發表或記錄,把一時的感受當成定論,不尚深思了。危險!
不過,還想續著剛才的話頭為“說話”辯兩句:既然沉默不能作為智慧的體現,說話同樣也不能。
我承認多言無益,但過少也不行,應恰到好處;生活在平凡人當中,就不要做出深沉的哲人樣,平常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快樂,干嘛要唾棄它?
所以,深刻不避膚淺,即便你有上帝那樣的頭腦(上帝有沒有頭腦,不值追究),也可安心于凡人那樣的生活,看破一切的佛陀不是也沒有背離世間生活嗎?
你盡可任你的心翱翔于現實生活之外,但要知道生活就在你的身邊展開。你若累了,就下來歇歇吧。
(此文一塌糊涂!)
總結一下呢:我認為,凡事順其自然(此言!?)……
寫不下去了,這就是“強寫”的結果。
2
生活經歷及感悟
11.1
現在的生活,白天還好過,可以明目張膽地逃課讀書了。
可到了晚上,各教室十點就熄燈,無處可去,外邊又涼,只得回宿舍,看書是不可能的,于是時間在插科打諢中滑過。
11.2
夢真是稀奇古怪,昨晚夢見到一歌舞行,那里有很多三陪女,幾個人把一睡著的客人扒得只剩一條內褲,又用皮尺量他的身材,不知要干嘛。
只不過在前晚新聞里見到北京警方抓歌舞廳“女服務員”的情景,可怎么解釋后面所見的場面呢?
我現在基本能夠分清“正業”和“雜務”了,這種想法給我帶來很大好處。
比如說前幾天曾因晚會節目的事影響讀書,且生活也搞得有點緊張,不那么輕松自在了,現在則知道在讀書時不去想它,做其他事時也避開它,即不把它看得很重了。
其實,往大里說,我們人做的哪一件事相對于生命本身都是微不足道的,可“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而就是那些無益之事中,也一定會有你所認為重要的——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嘛——比如你感興趣的,把你感興趣的事做好對你來說就是“正業”,其它就只能叫“雜務”。
雜務是難免要做的,但務本為要。只要你能分清它們,處理好它們的關系,生活中就可免去不少瑣屑的煩惱,不是嗎?
3
對生活的態度
11.3
我很不喜歡像個沒事人那樣去跟人插科打諢,那使我遠離生命的本質問題,只生活在幻相世界中。
但是我更厭惡沉悶沒有生氣的生活,那簡直使我的生命成了一條無聲無息的暗流,悄然流逝了,沒有浪花,連泡沫都沒有一個。
生活在喧鬧的人群中時,既然不能安然靜默,何不參與那個表象的世界,讓人讓己都得此短暫的歡樂。
不過,內心可要警醒,這只是表層的生活,甚至可說是虛假的生活,要能夠隨時地跳出來。
昨晚,校園里沒有燈光,坐在園子里,望著只見輪廓的樹木和被城市燈火映亮的云天,和*說話。
現在看來,那時說什么都是淺薄的。
想起一個笑話:昨天下午的馬哲課上,老師講到了中國哲人式的“超越”思想,用在與人競爭時,釋為不求勝人,“欲吾無對”,還以一研究生受了無理傷害,導師教他把對方看低一等,不必追究了。(我隨即接口,“阿Q嘛!”全班哄然)。
老師把這叫“超越”——超越小我達到大我。還強調,這不是懦弱,盡管他當時苦口婆心,下邊的反應卻不甚以為然。
今天中午打飯,食堂師傅給我多劃了四毛錢,沒說什么,端著飯盆回宿舍的路上想,這就是“超越”吧。
且不說超越了什么未嘗可知,飯卡里的錢少了,卻是明明白白的。
若照此“超越”下去,某君子可能人格越來越“高尚”(這個詞同“崇高”一樣,這年頭得小心用,因為一說出來就有王朔筆下一批人笑話你——王朔會不會笑話還不知道,但終歸有些人看不起那些“玩清高的”),腰包卻日益癟下去,到了極端就像伯夷叔齊那樣,會嗎?
到底是個笑話,我想老師的意思不是教人與世無爭,只管“養我浩然之氣”,而是讓人不要看重外物的得失,要注重自身境界的提升。
這就相當于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一樣,后者固然重要,前者卻是基礎,只要注意到這一點,就不會讓人走極端了。
剛送走了**。這個人,對人的客氣勁兒是改不了了。多次跟他說,與人交往,隨和些,不要搞那么禮數和客氣。
他總說自己不覺得是在“客氣”,比如說這回來提蘋果吧,是“順便”而不是有意的,叫我說什么好呢?只能說:就按你的想法辦吧,只要不覺得不自在。
吃飯時他又讓我發牢騷了——偌大一個“學子食府”里,飲食花樣眾多,他又是第一次來,卻只挑了稀飯和蒸餃(才一塊八毛錢,而哪次我去他那里不每人吃個四塊五塊的呀)。
我讓他再選,死活不肯。我就這樣評價他:你呀,是又好招待又不好招待(好招待是說主人花費少,不好招待就是說你的“客氣”——他老不承認自己是這樣——讓主人過意不去)。
嗨,隨他去啦,也怎么做,只要自己不覺得累,我又何必干涉呢?作為多年的好友,理解他,才是最重要的。
晚收到家信,母親說以后信還是寫給爸收為宜,不然他會誤會。賢妻良母哇!
作于2000年大三期間
覺得好看,請在文末幫忙點個“在看”↓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 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 點擊“ 發消息 ”,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