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文藝第一期
編輯、出版:沁源縣文化局、文化館
出版時間:1964年6月第一版
印刷時間:1964年6月第一次印刷
開本:16開
裝訂:平裝
頁數:7
書架:夾012
1964年春天到六月份,沁源縣文化局、文化館收到很多老百姓來稿。
大家的創作勁頭很大,熱情很高。為了肯定、贊揚業余作者的積極性,沁源縣文化局、文化館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編輯印刷了第一期《沁河文藝》,以供各俱樂部文藝演出使用,也供業余創作者互相參考。
沁源縣地處沁河之源,是以沁源得名。沁源縣森林覆蓋率接近60%,山西省第一,是省樹“油松之鄉”,全國天然林保護重點縣,省政府確定的省級限制開發重點生態功能區。
沁源革命傳統優良,抗戰時期是太岳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曾經創造了二年半“沁源圍困戰”的光輝戰例,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贊譽。
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稱贊“模范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后抗戰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太岳精神成為激勵沁源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沁源縣歷史上是“五岳五鎮”之中鎮太岳的主脈縣份,有歷代古建筑46處,有圣壽寺、太岳軍區司令部兩處國保單位,有1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沁源縣主要景點景區有靈空山、沁河源、花坡等自然景觀,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抗日圍困戰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景觀,圣壽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觀,民間流傳著先師菩薩、琴高真人、麻衣禪師等典故傳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