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蘇軾的評價,以林語堂時間較早且論述全面,成為很多人引用的經典: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大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
那么多的一個,那么多的頓號,氣勢如虹,滔滔不絕,便如江上漩渦,將讀者吸入其間,難以自拔。蘇軾超凡入圣,林語堂功不可沒。
然則,今天看到另兩個蘇軾研究大家王水照和朱剛合著的《蘇軾評傳》里的評價,前一半嚇我一大跳,覺得這跟林語堂“定下的”基調大相徑庭啊!看完后半節,才知道他們這種評論,雖無林語堂的那么浪漫,卻更接地氣,更接近真實的坡翁。
他們說——
我們十分費力地追蹤蘇軾的思想在哲學、史學、政治、文藝各領域的行進軌跡……蘇軾在以上各領域所取得的成績都是引人注目的,但均不能獨領風騷:論哲學,要推程朱理學的體系更為完備;論史學,司馬光、李燾畢竟以其煌煌巨著居于首席;論政治,我們更應該同情王安石的改革主張和實踐,即便在元祐黨人的心目中,蘇軾的地位之崇高也決比不上司馬光;論文藝,他在宋代自是首屈一指,并且體現了中國歷史上審美文化的一大轉折,可是,有那些迫使轉折出現的“集大成”者在前,他們確也更受推崇,比如在詩歌王國里,蘇軾怎么也得屈居于杜甫之下。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各專門領域,人們都容易找到更具代表性的典范。
(蘇軾畫像)
看到此處,作為蘇粉,心有不忿。但作為一個雖然感情充沛卻又有點理智的讀者,我邊讀邊想,人家寫過的坡仙文章比我走過的路還多啊,他們這樣講,這書能被很多人推崇,絕非沒有原因,且慢生氣,看看他們后面講了些什么吧。
果然,讀完全頁,神清氣爽,之前的不解拋到了九霄云外,只能由衷贊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
然而,若就整體成就而論,像蘇軾這樣的“全才”恐怕是極少見的,其人生內涵的豐富性幾乎無與倫比。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其文字傳達出的人生體驗、人生思考、人生境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后繼者的人生模式的選擇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設計,其深刻、鮮明的程度遠非以上各領域的代表人物所能比擬。人生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蘇軾處理人生的方式,比它的結果(即他在各領域的成就)更具有久遠的影響。
兩相對比,王水照和朱剛這個評價,比起林語堂的來,無疑更上了不止一層樓。他們認為,蘇軾塑造了很多中國人的性格,他的影響,已經深刻在中國人的基因里,代代相傳——
后世中國文化人的心靈世界里,無不有一個蘇東坡在。即此而言,蘇軾的意義可以與我們民族的文化性格的鑄造者孔子和莊生相匹敵,而且,由于蘇軾的出現,才基本上完成了民族文化性格的鑄造:用更超拔的人生領悟,將孔、莊兩種人生態度統一于一種人生模式。毫無疑問,蘇軾的人生模式是體現我們民族文化性格的最典型之模式。
誠哉此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