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小雪過后,氣候漸冷會讓大多數人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身體也隨之變得慵懶,大家會下意識地減少戶外活動,導致運動量明顯減少,只想待在溫暖的室內開啟“冬眠模式”。對此,廣東醫養融合組委會專家指出,久坐不動是慢性病滋生的重要誘因,會大幅增加心腦血管等疾病風險。適度的冬季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還可鍛煉自身意志力。在此,醫養融合組委會專家為大家分享五法平衡主動健康冬季運動指南。
減少高強度運動,以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佳
較低的氣溫會對人體的運動能力產生影響,同時影響心臟功能、免疫力等,且會影響呼吸機能。隨著氣溫的下降,肌力也會隨之下降,肌肉粘滯性增加,速度、爆發力、柔韌性等都會有所下降,疲勞也更容易產生。在寒冷時節運動時不宜穿過多衣物,穿戴過多可能使身體發熱流汗,汗液浸濕衣物時會迅速帶走熱量,導致熱量流失速率更快。
在有氧運動中,可選擇乒乓球項目,這是一項強度適中,可同時鍛煉上、下肢,增強關節靈活度、反應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的運動,對老年人而言更可延緩大腦老化、預防老年癡呆。而柔韌性練習推薦瑜伽,瑜伽可以促進自身的內循環,有效緩解冬季循環不暢、手腳冰涼情況,加快新陳代謝避免脂肪囤積,釋放身心、緩解壓力,讓身體力量、柔韌性、協調性達到統一。
戶外運動時注意頭部和四肢的保暖
寒冷環境下,流向皮膚和肢體末端如頭部、手足的血流量會減少,可能引起凍傷。中醫認為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實際上在寒冷環境下運動,如果不注意頭部保暖,頭部驟然遇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痙攣,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意外的發生風險。此外,運動時注意頭部保暖可防止寒冷侵襲頭部,以免引發頭痛等癥狀。
注意室外運動時的呼吸方式
運動時,盡量減少嘴巴吸氣和呼氣,多用鼻子進行呼吸。鼻黏膜內的血管和分泌腺較為豐富,可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喉嚨過度干燥。干冷空氣的高氣壓是對呼吸道而言重要的環境壓力,冷空氣中劇烈運動可能會增加短暫急性支氣管收縮和咳嗽等癥狀。
注意運動前的熱身
冬季從室內到室外的溫度驟然降低,會使皮膚和肌肉立刻收縮,若馬上開始鍛煉,有可能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因此,醫養融合組委會專家建議在正式運動前進行10-15分鐘的熱身、拉伸運動。其中,有氧慢跑較緩和,體能強度低,適合一開始的運動,因為冬天環境溫度很低,身體不會一下子興奮起來,不適合馬上投入有強度或劇烈的運動。
做好準備活動后就可以跑步,一開始以極低速去慢慢跑動,等于是進一步熱身,等關節逐漸活動開(尤其腳腕髁關節)、肌肉適應后,再慢慢提上正常的慢跑模式,在慢跑過程中也有助于讓身體產生并積累熱量,為下面的鍛煉奠定運動基礎。且慢跑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升,有利于燃脂減肥,促進身體代謝能力,也增強了體質和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選擇在陽光充足時進行,晨間運動優于晚間運動
冬季注重封藏、閉藏。調補陽氣需要比立冬更進一步,避免過早或過晚地進行運動。在陽光充足時進行戶外運動可以借助陽光來助發身體的陽氣,提高代謝、增強免疫力。
運動后的及時補充水分
受環境溫度及濕度的影響,冬季運動時人體水分流失速度加快,但對口渴的體感減弱,此時需注意積極主動補充水分,不宜飲用冰水或冷飲,建議一些溫和、不刺激胃腸的茶飲,如觀辣樹茶、菊花茶、綠茶、麥茶等。
為了讓人們養成科學的運動方式,經過廣東省醫養融合組委會名醫專家多年來的臨床研究,成功打造了醫養融合五法平衡主動健康管理體系,其中,靜動療法是五大療法之一。靜動療法它來源于自然、回歸于自然,吸納“儒、佛、道、醫、禪”五大法門,有益于自我調節的精神因素來保持和恢復健康。根據人體的身、心、靈、物質與精神機能,采用集“靜心、健身、運動、功法、善德”五位一體的靜動療法干預,通過“神、氣、精、血、丹”生命五字真法修煉,最后達到長命百歲、無我的虛空境界,做到靜動兼修、靜動合一、神氣歸一,實現強骨柔筋、益智生慧、驅除病根、百病莫侵。
廣東省醫養融合平臺
020-86547133
地址: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三鳳村二隊八巷88號醫養融合康復基地
網址:http://www.gdsyyr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