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四年(1406年)正月,一封來自河南開封的奏疏將明成祖氣笑了。奏疏的主人為其胞弟周王朱橚,他奏稱南陽皂君山有人落草為寇,已派河南護衛指揮使王興等人率領三千人馬進山搜捕,并打算親自出馬督戰。皂君山民變,明成祖已從河南布政司的奏疏中知曉,思及當年劉福通起義也不過數千人,本著“治患于萌則為力易”的態度,立馬調派靖難元勛豐城侯李彬、新城侯張輔率兵前去處置?,F在周王未得指令就橫插一杠,還想親自前往,這是要干什么?故此,朱老四也沒慣著他,表示軍國大事朝廷自有主張,無需你插手,給我老老實實地在開封待著,管好你的人。
“己酉,周王橚奏:‘比遣護衛指揮王興等領軍三千,分道入皂君山搜捕逃亡,請親往督視?!腺n書諭之曰:‘逃亡之徒,三五相聚。不過茍圖自全,無能為也。已敕有司及遣官軍追捕。賢弟今欲率兵親行,或下人生事擾民,罪將何歸?且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可即還國?!?/strong>”(《明太宗實錄》)
這位膽大包天的周王殿下,在歷史上又有何表現呢?
嫡庶之爭
朱橚(音sù),生于蒙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七月初九,為明太祖朱元璋嫡五子,生母孝慈高皇后馬氏。
周定王朱橚像
吳元年(1367年)十月,已經掃平江南群雄的朱元璋發布《諭中原檄》,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發起北伐。十二月二十日,已經做好稱帝準備的他,敬告太廟,給諸子及侄孫取名,其中嫡五子名橚。
“丙寅,命世子及諸子名,祝告太廟曰:‘維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禮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舉兵渡江以來,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樉,曰棡,曰棣,曰橚,曰楨,曰榑,從孫一人曰煒,敢告知之。’煒后更名守謙。”(《明太祖實錄》)
依當時的社會狀態,獲得大名前,朱橚估計也是個數字先生。
自明中后期以來,關于老朱是否有嫡子,朱棣是否為老朱的嫡子,這兩個問題始終爭議不斷。認定朱棣是嫡出的一派,認為《明實錄》、《明史》等官方史料言之鑿鑿,他必然是馬皇后所生。否定的一派,則表示朱老四是庶出,且生母身份地位低賤,篡位之后為標榜自己的正統性,大肆篡改自己的出身,硬是將自己安排到馬皇后名下,只可惜細節沒做好,露出了雞腳。更有甚者,為否定朱棣的嫡出身份,徑直宣稱馬皇后無子,官方認定為嫡子的前五子全是庶出。
對于這個問題,阿越在此前的《什么?明成祖朱棣不是嫡子?這個謠言你還真相信!》一文中論證過,感興趣的看官可以移步一觀。今天我們再換個角度,也即從朱橚是否為嫡子這個問題,來論證下明成祖究竟是否為嫡出。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朱棣、朱橚倆為同胞兄弟這一點,不管是承認他倆為嫡子的,還持否定意見的,都予以認同。很多專家就是從考據朱橚為庶子這個角度來否定朱棣的嫡子身份。認定朱橚是庶出的最大論據,為老朱命他給自己的寵妃孫貴妃充當孝子。
給庶母當孝子的嫡幼子
孫貴妃為陳州人(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元末亂世與家人失散流落揚州,被紅巾軍元帥馬世熊收作義女。至正二十年(1360年),18歲的孫氏被老朱納為側室,明朝建立后賜予位列諸妃之首的貴妃封號,地位僅次于馬皇后,輔佐皇后管理后宮。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孫貴妃去世,享年32歲,為老朱育有皇長女臨安公主等四女。
老朱是長情之人,為了她不惜更改諸子為庶母服喪的規則?!吨芏Y·儀禮》云:“父在,為母服期年,若庶母則無服?!比舭创宿k理,孫貴妃的喪禮顯得很不隆重,遂讓儒臣引經據典寫就《孝慈錄》,規定今后庶子可以為自己生母服喪三年,其他諸子為庶母服喪一年。可以說孫貴妃為其他有子妃嬪爭取到了一項身后哀榮。
孫貴妃無子,老朱為此又特意指定朱橚為其服斬衰主喪,包括太子朱標在內的諸子為其服齊衰(音zīcuī)杖期。至于朱標不肯為孫貴妃服喪,被老朱拿劍追殺之事,只是徐禎卿在其《翦勝野聞》中的妄語。
“庚寅,貴妃孫氏薨……命吳王橚服慈母服,斬衰三年,以主喪事,敕皇太子及諸王皆服期。有司營葬,厝于朝陽門楮岡之原,賜楧田租三百石,俾供四時祭祀。每歲時節序、忌日,禮部備儀物祭之。”(《明太祖實錄》)
正是因為此事,很多專家言之鑿鑿地認定朱橚是庶出。可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老朱會否隨意制定一位庶子去給自己心愛的女子服喪三年嗎?答案是不會。
孫貴妃去世時,老朱已有13個子嗣,若一定要讓庶子為其主喪,被專家們認定為庶出,比朱橚年長一歲的朱老四顯然更合適,老六楚王朱楨、老七齊王朱榑(音fú、fù或bó)也可以勝任。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朱橚的封爵,更彰顯了他的不凡。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明太祖以“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為名,第一次大封宗王,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除早已是皇太子的嫡長子朱標外其余九子則一律封親王。其中朱橚的封號為吳王。
在很多人眼中,秦、晉、周、齊、楚等幾個春秋戰國時期大國的國號顯然是最尊貴的,吳顯然無法和它們相比,甚至連宋、魯等都不如。一般而言,這一觀點很是正確。但顯然忘了還有一種更尊貴的封號:皇帝身為隱龍時的封號,所以唐代最尊貴的爵號為秦王,宋代最尊貴的爵號為晉王。更特殊的是開國皇帝立國前的爵號,這種爵號更不會輕授與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剿滅陳漢勢力,實力大漲的朱元璋自稱吳王,史稱西吳政權。兩年后搞掉名義上的頂頭上司小明王后,廢除龍鳳紀年,改明年為吳元年(1367年)。所以吳這個稱號,對明朝而言意義非凡,雖然沒有被用作國號,可依然壓秦、晉一頭,老朱又豈會將這一封號隨意封授給庶子。
再說諸王的封地。秦王封國西安、晉王封國太原、燕王封國北平、楚王封國武昌、潭王封國長沙、靖江王封國桂林,這六位藩王的封地全部處于一線,不是直面殘存的北元,就是要面對西南土司勢力。齊王封國青州、魯王封國兗州,算是前線諸王的二線后備力量,封地不詳的趙王也應當如此。
而朱橚的封地則為杭州,就是那個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江南繁華地。可能有人會質疑,朱橚的封地所在,但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設立的杭州護衛,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這就是事實。在那個嘉湖二府直隸朝廷的年代,杭州緊鄰京畿,又是江南有數的富庶大城,這等優渥之地豈是一介庶子能獲得的?
在群臣“天子畿內不以封諸侯”的呼聲下,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旦,老朱第二次大封諸子時,改朱橚的爵號為周王。
“正月甲戌朔,冊封皇子椿為蜀王,柏為湘王,桂為豫王,楧為漢王,植為衛王,改封吳王橚為周王。”(《明太祖實錄》)
開封龍亭
這批受封的親王們依然被打發到了需要鎮守邊疆的重要節點上(湘王朱柏的封地荊州直面苗疆),而朱橚新得的封號不僅能與秦、晉等匹敵,封地則由南宋的都城臨安,改成了北宋的都城開封。開封不僅是河南的省城,更是大明的第一個北京城,差點成為都城所在,依然是兄弟中最好的一個。甚至周王府興建于北宋皇宮的舊址上。
他能獲得老爹的如此關照,唯一的原因便是嫡出,且份屬嫡幼子,畢竟小兒子大孫子是老爺子的命根子。所以老朱為何要讓他充當孫貴妃的孝子,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一次云南之旅
洪武九年(1376年)十月,朱橚與秦王朱樉(音shǎng)、晉王朱棡(音gāng)、燕王朱棣、楚王朱楨、齊王朱榑六兄弟奉命前往鳳陽練兵。在那里一待就是五年,期間只有數次奉命回京朝覲,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月才得以之國開封。
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17歲的朱橚成婚,王妃為宋國公馮勝之女。
馮勝本名馮國勝,淮西定遠人,追封郢國公馮國用之弟,為明朝開國名將,開國六國公之一?;首优c軍中大佬聯姻是老朱最初執行的政策,馮勝算是他給朱橚找的一大靠山。畢竟馮勝長期駐守河南,周王府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工??蓪χ鞓猿梢柴T勝敗也馮勝。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正月,老朱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兄弟中排行第五的周王朱橚被授予左宗人之職。然而當年十二月,因未奉召擅離藩地前往鳳陽,被老朱發配云南。
“甲辰,以周王橚檀棄其國,來居鳳陽,謫遷云南,遣使敕西平侯沐英曰:‘周王遷鎮云南,至日擇第居之,應有軍民之務,爾英自理之?!?/strong>”(《明太祖實錄》)
鳳陽是明朝的龍興之地,皇陵所在,朱橚悄摸摸地從開封跑到鳳陽見見老祖宗,以老朱的脾性應當不會發這么大的火,其中必然有其他因素在。傳言周王殿下這次到鳳陽,主要目的是為密會老丈人宋國公馮勝。
宋國公馮勝劇照
馮勝定西北、降納哈出,是洪武朝武將集團中可以問鼎前三甲的名將,且長期鎮守河南。所以你們翁婿倆私下密會是何居心?
是故老朱對朱橚表示:小五子啊,朕聽說云南的蘑菇很美味,很神奇,你替為父走一朝去嘗嘗能不能見到小人吧。若傳說是真,就給為父多種點。
關于朱橚的這趟云南之行,《明史》認為沒去成:“橚棄其國來鳳陽。帝怒,將徙之云南,尋止,使居京師”。然而一份出自明代大內的密檔對此記載卻迥異。
“謫遷云南,及召回,問以云南并經過州郡城池廣狹,山川地理險易,民情風俗,皆無所知,自古至今愚蠢無有如此者。”(《御制紀非錄》)
《御制紀非錄》是老朱親筆撰寫的,記載宗室所犯罪行,意在警示子孫,希望藩王能夠約束自己,匡正自身行為的典籍。既然提及了老朱詢問朱橚云南當地的政治、地理、民情等內容,那么他必然是到了云南,且至少小住過一段時間。
《明實錄》中也有反映這一情況的內容。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老朱降敕給屬于周藩的河南右護衛及儀衛司,命揮僉事李興率軍馬五千五百人,由陜西入蜀赴云南護衛周王?!睹魇贰贩Q朱橚沒有去云南,可能是把老朱對周王府的處置,與對周王的處置給混淆了。
“洪武二十三年春正月乙丑朔。詔豫王桂駐汴梁。時周王徙居云南,因命豫王居其舊府,尋詔還,命周王長子有燉監其國。”(《明太祖實錄》)
不過朱橚畢竟是那個除嫡長子朱標外最受寵的老兒子,老朱見不得他吃苦。那個時代云南屬于瘴癘之地,時間一長老朱就心軟了,遂于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下詔讓朱橚復國。次年正月,朱橚赴京朝覲,被老子大罵史上第一蠢蛋估計就在此時。
第二次云南之旅
回到開封,朱橚繼續他歡樂的王爺生活,連肩負的屏藩職責都推給了兒子,一有軍事行動就讓世子朱有燉代為出馬。
據《御制紀非錄》記載,被發配云南之前,朱橚就有過射死本府儀衛司校尉,當曹賊娶生員顏鈍巳定婚女子,將囚犯召入王府使喚等惡行。復國之后仗著老爹的寵愛,估計依然我行無素,以至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閏九月更定諸王歲祿時,落得個不給的下場。
“晉、燕、楚、蜀、湘給與如數,代、肅、遼、慶、寧、谷遠在邊地,民少賦薄,歲且給五百石,齊府千石,嗣秦王幼,應用米有司月進,周府且未給,各府罷給及多寡不齊者,特出一時權制云。”(《明太祖實錄》)
建文帝劇照
不檢點的行為,也給了大侄子收拾他的理由,就此開啟第二次云南之旅。
洪武三十一年(1397年)閏五月初十,一代雄主朱元璋駕崩,隨即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适寮疤眯值軅儌€個手握重兵,分居要地,令建文帝心中惴惴不安,被文官集團一忽悠,不顧根基未穩,一反對祖父的承諾,對藩王們舉起了屠刀。
諸王之中地位最隆、實力強悍的燕王朱棣,是建文帝君臣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目標。不過是選擇直到黃龍,還是先剪除其羽翼,一時間搖擺不定,最終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的建議一錘定音。
“燕王素孝謹,國人戴之,天下知其賢,誣以不軌,將誰信之。周、齊、岷、代在先帝時尚多不法之事,何況今日。而于今作過周王必先,周王易耴耳。周,燕之母弟,取周剪燕之手足。今只俟周有罪,即令議處治,彼必來救,救則可以連坐。是在我取之有名,在彼雖有一國之眾,勢孤無援,取之何難!”(《明太宗實錄》)
正所謂瞌睡有人送枕頭,就在建文君臣給朱橚網羅罪名時,一封舉報密信飛到皇帝案頭。舉報人為朱橚次子汝南王朱有爋(音xūn或xùn),內容為:周王意圖謀反。
當年八月,打著備邊旗北上的曹國公李景隆,途徑開封時,突然調轉矛頭率軍包圍周王府,將除汝南王朱有爋一系之外的闔府上下全部押解京師治罪。
建文帝生性冷酷,不會像老朱一般慣著自家五叔,下旨將朱橚廢為庶人,發配云南。他成為建文朝第一個垮臺的親王。在云南,朱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一家老小被分開安置,他本人則被囚禁于蒙化(今云南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差點餓死。
“妻子異處,穴墻以通飲食,備極困辱?!保ā睹魈趯嶄洝罚?/p>
巍山風光
直到建文四年(1402年)初,因南軍在靖難戰爭中接連失利,眼見北軍步步逼近京師,建文帝才慌忙將已在云南待了四年的五叔重新遷回南京,意圖將其充作人質要挾咄咄逼人的四叔。
朱老四自然不會受制于此,向南京推進的腳步并未停歇,不過打著恢復祖制旗號的他畢竟要顧及點形象。故在攻破金川門后,立馬派精銳騎兵前去營救周王。九死一生之后得以重逢的兄弟倆,一見面免不得嚎啕大哭。
“上慮朝廷事急加害周、齊二王,遣騎兵千余馳往衛之。周王初不知上所遣,倉卒惶怖。既知乃喜曰:‘我不死矣!’來見,上出迎之。周王見上,拜且哭。上亦哭,感動左右。周王曰:‘奸惡屠戮我兄弟,賴大兄救我。今日相見,真再生也。’言訖復哭,哭不止,上慰止之。”(《明太宗實錄》)
阿越說
周定王朱橚為明太祖朱元璋嫡子無疑。然而明后期編造明成祖非嫡子的那本《南京太常寺志》,給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安排了一個共同的生母——李淑妃(實則李淑妃與朱標差不多大),給朱棣安排了一個毫無出處的生母——碽(音gōng)妃。結果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為明成祖胞弟的周王殿下,居然被這幫極盡造謠之能事的江南士大夫,及那群躲在孝陵裝神弄鬼的太監們給生生遺忘了。如此大的紕漏在那,居然還有人信以為真,也是沒誰了。
朱橚是個相當傳奇的人物,關于他的生平有太多可以敘述??紤]到內容太多,阿越將之分成兩篇,本篇論述他的身世及兩次流放云南的詳情,至于永樂年間的表現及他最為世人贊許的成就留到下一篇再講。
相關文章
晉恭王朱棡:藍玉案重要執行者,若非英年早逝,皇位哪輪得到朱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