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到1949年10月,解放戰爭形勢出現了巨大逆轉:在東北,遼沈戰役結束,國軍不僅丟光了東北所有城鎮,還喪失了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在華北,山西軍閥閻錫山在徐帥幾次打擊下賠光了所有機動兵力,只能困守太原孤城。在中原和華東,華野攻克濟南,中野攻克襄陽、開封、許昌、鄭州。西北戰場,我軍先后發動澄郃、荔北戰役,殲滅國軍兩個師。
放眼長江以北,保存比較完好的重兵集團只剩下盤踞平津的傅作義集團,盤踞徐州的黃邱李孫集團,盤踞河南的張軫、黃維兵團,盤踞淮河兩岸的劉汝明、李延年兵團,盤踞陜西、老是損兵折將的胡宗南集團,以及盤踞西北的馬家軍集團。
其中,戰績最好的要數傅作義集團,傅作義本人的確善于用兵,在集寧、大同戰役中,傅作義不僅成功保住了大同,還發兵奪占張家口,對我晉察冀野戰軍造成了一些傷亡。因此,校長對傅作義也是寄予厚望,1947年12月,保定、張垣兩個綏署合并為華北剿總,由傅作義出任剿總司令。
1948年9月,東北我軍進攻錦州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校長除了命令侯鏡如率5個軍12個師組建東進兵團,進攻塔山外,還命令傅作義迅速組建以35軍為基干的援錦兵團,出關作戰。傅作義不是傻瓜,深知自己那點嫡系人馬對付晉察冀野戰軍還湊合,但要去東北對付四野精銳,無異于是飛蛾撲火,于是祭出了“拖”字訣,借口準備不足、糧彈俱缺、晉察冀野戰軍壓力大等,一再拖延出關時間。
10月中旬,錦州、長春先后解放,校長先是飛到沈陽,嚴令廖耀湘兵團繼續前進,和侯鏡如的東進兵團一道重占錦州,又飛到北平,再次逼迫傅作義發兵出關,配合廖耀湘、侯鏡如攻打錦州。
傅作義這回頂不住老頭子的壓力,但也知道出兵東北是有去無回,苦思冥想之下,想出了一石三鳥的妙招:
當時,除了東北告急外,山西的閻老西也向校長告急,徐帥指揮部隊圍攻太原,已經部分突破了第一道外圍防線,連武宿機場都被我軍攻占。傅作義考慮,復錦不如援晉,而直接援晉很容易被我軍打援,不如采取圍魏救趙之計,快速襲占剛剛解放的石門市,然后向西進攻阜平、平山,偷襲我黨駐地西柏坡,企圖迫使我圍攻太原的部隊解圍東進。
傅作義此招可謂是不同尋常,也是抓住了我軍當時在冀中兵力空虛的特點:此時,徐帥指揮的華北第一兵團正在圍攻太原,楊得志、羅瑞卿、耿飚指揮的第二兵團在平北山區,負責牽制傅作義軍主力,楊成武、李天煥指揮的第三兵團負責破襲平綏路,策應遼沈戰役。冀中偌大的區域,只有剛從地方武裝升級的晉察冀野戰軍七縱擔任守備。
此計如果實現,一來可以襲占石門、西柏坡,造成轟動全國的輿論效果,給傅作義帶來更多政治和軍事資本;二來可以解太原之圍,當時距離西柏坡最近的就是圍攻太原的第一兵團,西柏坡有事,第一兵團必然東援;三來又可借機將傅的嫡系人馬調到平漢線上,杜絕校長再從華北調兵的企圖。
10月23日,負責偷襲石門、西柏坡的援晉兵團在涿州集結,計有第九十四軍、新編騎兵第四師、整編騎兵第十二旅和新編第二軍暫編第三十二師,共六個師(整旅)七萬多人,由第九十四軍軍長、文昌三鄭之一的鄭挺鋒統一指揮。
為了增強部隊的機動性和破壞能力,傅作義特地為援晉兵團配備了400輛汽車、100噸炸藥,還將南京國防部駐華北的爆破大隊調配給鄭挺鋒指揮。
為了確保偷襲行動成功,傅作義還給援晉兵團上了雙保險:以嫡系第三十五軍、中央軍精銳第十六軍和第九十二軍為策應梯隊,布置于平漢線保定南北地區。萬一援晉兵團遭遇阻擊,三個軍七個師可以及時投入戰場,并另外執行偷襲任務。
傅作義對這次行動可以說是志在必得,在集結當天(10月23日)親自到涿州接見了參與這次行動的政工隊員,興奮地說:“我們這次沿平漢路南下,進入石家莊即揮師直搗阜平。總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敵人的心臟。你們碰到操有南方口音、手指頭發黑的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很可能是敵人的高級干部,你們抓到后對他們優禮相待。”
鑒于以往其他國軍由于作戰計劃泄漏導致失利的慘痛教訓,傅作義在部署行動時極為重視保密工作,任何一個作戰命令都要用絕密文件的形式向下傳達,這一次也不例外,然而,這項絕密的作戰計劃,還是被我黨地下工作者通過兩個渠道提前知曉。
第一個渠道是華北剿總司令部。華北剿總司令部有一個文書叫甘霖,負責刻蠟版油印。他的真正身份是華北局社會部平津情報組組長。在部隊出動前,司令部照慣例刻印了多份絕密文件,準備再分發給執行任務92軍軍長和師長,這次文件的刻印任務交給了甘霖。
甘霖在刻印過程中看到了偷襲石家莊的詳細計劃,非常驚訝,刻印完畢后冒著暴露的風險寫了一份詳細材料,并要求交通員劉之驥將作戰計劃一字不漏的背下來,攜帶材料連夜出城趕到已經是解放區的徐水縣政府。劉之驥抵達縣政府后亮明身份,立刻打電話給華北軍區司令部,軍區作戰處長唐永健接到電話后立即向聶帥報告。
這次甘霖算是暴露了,繼續呆在華北剿總司令部已經不可能,上級隨即安排甘霖改名換姓到天津,繼續負責平津情報小組的領導工作,解放后,甘霖曾任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第二個渠道就是國軍將領失言了。在部隊集結前兩天,北平《益世報》采訪部主任劉時平對傅作義的親信、整編騎兵第十二旅旅長鄂友三進行專訪。這個鄂友三很不簡單,1948年4月11日至4月15日曾指揮騎兵旅突襲冀中根據地,打了一次穿心戰,大肆破壞我根據地和軍區司令部。
在采訪中,鄂友三大談自己半年前冀中穿心戰的重大戰果和自己出色指揮,越說越高興,最后說漏了嘴,聲稱打冀中不算什么,五天后自己將率騎兵奇襲西柏坡!
鄂友三不知道,劉時平是北平地下黨成員。從鄂友三嘴里聽到這一消息后,劉時平憑直覺認為這不是吹牛,立即向北平地下黨的負責人崔月犁匯報。崔通過地下電臺將情報報給華北局城工部部長劉仁,劉仁隨即向華北軍區司令員聶帥報告。
從兩個渠道得到的情報驚人地一致,聶帥見事關重大,第一時間就向中央和軍委匯報。獲悉這一消息后,主席非但沒有慌亂,反而神清氣爽、略顯興奮,因為自抗戰以來,主席都是負責統籌部署各大方面戰略全局,太久沒親自指揮一次具體的行動了。
主席和周副主席、朱老總等一道商量,很快思考出了應對之策:
一、政治先行,通過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公開揭露蔣介石、傅作義的偷襲陰謀,表示解放軍已經嚴陣以待,使敵人有所顧忌。
10月25—31日,主席每隔一天為新華社寫一篇新聞稿,其中25日撰寫的新聞稿說:為了緊急動員一切力量,配合解放軍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的蔣、傅軍,此間黨、政、軍各首長已向保石線及其兩側各縣發出命令,限于三日內動員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裝,準備好一切可用的武器,以利作戰,尤其注意打騎兵的方法。
10月26日,新華社全文廣播了這一新聞稿并在石家莊發行了報刊。當日,指揮這次行動的九十六軍軍長鄭挺鋒便收聽到了廣播,并于抵達保定的當天(即10月27日)晚21電將原文通過電報匯報給傅作義,并請示是否繼續進行奇襲行動。
傅作義原本想收奇襲之效,卻沒想到新華社居然將自己奇襲的消息通過廣播廣而告之,這讓傅作義不得不懷疑我軍是否已經早有準備,甚至設個圈套等其來鉆,于是發電給鄭挺鋒,要求援晉兵團持重緩行,注意搜索兩側,千萬不要中“共軍”埋伏,偷襲計劃事實上已經破產。
二、軍事上,在正面和側后同時有所布置,既打擊進犯敵軍,又對平津之敵形成有利態勢。
1.在正面,軍委命令七縱兩個旅移至保定以南堅決抗阻南進敵人,七縱另一個旅開赴新樂、正定之間,沿沙河、滹沱河兩線布置陣地,負責拱衛石門。
2.此時,除晉察冀野戰軍七縱外,離平漢路較近的還有華北第二兵團第三縱隊,軍委命令三縱馬上南下,配合七縱圍殲突出之敵,使其不得南進。
3.二兵團主力按梯次南下,先破壞平涿線,防止敵人從平津繼續南援,再向保定、望都方向前進,合三、七縱圍殲援晉兵團一部。
4.10月29日,主席致電林、羅、劉,急調位于錦西的東野十一縱入關,向通縣、北平方向活動,威脅北平,以調動傅作義偷襲梯隊一部回頭,再南下配合二兵團殲滅援晉兵團其余部分。
東野為了更好地牽制傅作義,決定派位于錦西附近、打塔山阻擊戰的班底四縱、十一縱和三個獨立師,另外配備一個騎兵師向山海關冀東方面前進,部署在玉田、薊縣、三河、寶坻,這樣可以同時威脅平古(古北口)、平津、津榆(榆關)三條鐵路線。
5.國軍十六軍、三十五軍調到平漢線兩側后,平綏線兩側就顯得非常空虛,軍委令活躍在平綏路的華北第三兵團進攻歸綏及平綏路兩側據點,策應平漢路我軍行動。
三、為以防萬一,我黨也在西柏坡做好了應急準備。
1.周副主席派中央辦公處汪副處長統一指揮兩個步兵連、一個騎兵連,攜帶一架電臺和一部報話機到西柏坡東北方向的行唐縣一帶擔任警戒,偵察敵情,并命令他們在敵人來犯時,堅決阻擊,掩護機關安全轉移。
2.要求駐在西柏坡的各機關單位做好備戰工作,男干部人手一支槍,一旦情況緊急,要像撤離延安一樣有計劃地分批疏散。
3.后方機關將機要文書檔案裝進一個個大木箱,用牲口一批一批地運送到后方。從延安轉移來的保育院、托兒所、幼兒園的師生們也開始轉移。
有了這三板斧,傅作義偷襲行動的失敗可以說提前注定了。
10月24日,援晉兵團從涿縣出發,然而,冀中和北岳軍區地方部隊在保定以北破壞鐵路、公路和橋梁,遲滯了國軍前進的步伐,八十公里的路程,偷襲梯隊足足走了三天,到27日才到達保定。
休整一天后,10月28日,援晉兵團在10余架飛機掩護下,沿平漢路兩側繼續南下。晉察冀野戰軍七縱在附近十余個縣的縣大隊、區小隊以及群眾密切配合下節節抗擊,不斷給偷襲梯隊以消耗和殺傷。加上傅作義發給鄭挺鋒持重緩行的電報,讓援晉兵團的行軍速度極為緩慢,三天只走了不到六十公里,到10月30日,依舊尚不能渡過唐河。
另一邊,華北第二兵團三縱六天急行軍三百三十公里,于10月30日從平北趕到唐河以南的完縣、唐縣。
傅作義見我軍在唐河南岸已經有備,急令策應的三十五軍、十六軍、九十二軍南下,但是,由于道路、橋梁已被我地方武裝破壞,策應梯隊遲至11月2日方到達保定。
偷襲已經無非完成,更要命的是,我東野兩個縱隊加三個獨立師已經進至玉田,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已經出現在平涿路一帶,前面是三縱和七縱,援晉兵團面臨被包餃子的危險。傅作義不得不電令其偷襲部隊前衛后撤至保定,三縱和七縱趁機跟蹤追擊,打擊敵殿后部隊,偷襲計劃遂告失敗。
傅作義走偷襲西柏坡這一步險棋,本想出奇制勝,結果非但沒成功,自己反而傷亡3700余人,損失戰馬240 匹、汽車90余輛。
我軍則趁傅作義企圖偷襲石家莊之機,把東野四縱、十一縱和3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共12萬人組成東野先遣兵團,調到冀東,把華北軍區第二兵團調到曲陽、定縣、滿城地區,從南北兩方面威脅北平,為后來的平津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