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自1947年起,印度開始執行所謂的前進政策,就不斷派兵蠶食我國領土。1951年,印度阿薩姆步槍隊少校卡辛率隊非法占領了藏南地區的達旺。1956年底,印軍甚至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占領區建立所謂的“東北邊境特區”。
1962年9月20日和10月10日,印軍第9旁遮普營在擇繞橋一帶先后兩次突然向我邊防部隊射擊,我軍犧牲16人,引起我國上下極大的憤慨。人民日報在1962年9月22日的社論中指出:局勢是險惡的,后果是嚴重的,我們要正告印度當局,勿謂言之不預也。
1962年10月18日,我國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1962年10月20日,我邊防部隊開始對入侵我國領土的印軍進行自衛反擊作戰。自衛反擊作戰分東、中、西三段開打。
在西線,我軍主要任務是清除入侵班公洛和加勒萬河谷的敵軍。第一階段,我邊防部隊從10月20日起,對侵入加勒萬河谷、紅山頭等地印軍據點發起反擊,全殲守敵,爾后向班公湖、巴里加斯等地區轉用兵力,戰至28日,清除了侵入中國境內的印軍據點37個。
惱羞成怒的印軍為了挽回西線不利態勢,從克什米爾前線調來了114旅駐防楚舒勒,并派第十三庫馬盎營一個加強連共141人搶占了熱瓊山脊,修建了“阿印8號”和“阿印9號”兩大據點。山脊西側沿河谷有一條公路,是列城經東提至楚舒勒的唯一交通干線,山東側與我軍“阿2號”哨卡隔山梁對峙。
庫馬盎營的戰士來自喜馬拉雅山西麓的庫馬盎,他們體格健壯、勇敢善戰。在英國殖民時期就被當成山地作戰部隊使用,屢次被征調去鎮壓殖民地游擊隊,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印軍把擅長山地作戰的庫馬盎營放在群山疊巒的西線,其用心可見一斑。
駐防印軍配備有81迫擊炮2門、51迫擊炮3門、輕重機槍8挺,90火箭筒2具,步(沖)槍52支。挖有斷續塹壕、交通壕、設置鐵絲網,將山脊打造成了環形,半環形地堡群防御陣地。
當時,負責西線自衛反擊作戰指揮任務的是新疆軍區康西瓦指揮部,總指揮是54軍副軍長何家產少將。
何家產,江西上猶人,1931年參加紅軍,參軍后很長時間從事政工工作,在湘贛軍區和紅六軍團歷任保衛局偵察員、巡視員、團營特派干事、紅六軍團52團連指導員,抗日戰爭任359旅717團連指導員、營教導員、組織股長、2營營長、南下支隊一大隊營長等職。其出色的軍事才能頗為王震贊賞,解放戰爭時期調任359旅副參謀長、718、717、719團團長、二軍五師副師長。
解放后,何家產隨部隊挺進新疆,歷任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師長、和闐軍分區司令員、阿勒泰軍分區司令員,在極其危險、復雜、艱難的環境下,卓越地完成了阿勒泰地區剿匪平叛的任務。1955年1月任南疆軍區副司令員,1960年8月任第54軍副軍長。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夕調任新疆軍區前指司令員,全權負責西線作戰指揮。
當得知印軍在第一階段吃了大虧后非但沒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繼續侵吞我國領土時,老紅軍何家產怒了,在開作戰會議時生氣地拍了桌子:“印軍太囂張了,我軍必須在兩小時內消滅這股敵人,速戰速決,絕不能讓他們繼續呆在我國領土上!”
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后,我新疆邊防部隊10團、11團經過半個月休整恢復了體力。從11月14日開始進入作戰準備,各突擊分隊進行了充分的思想動員,準備了充足的作戰物資器材,做好了打硬仗、打惡仗的準備。
何家產和指揮所干部們認真偵察前沿情況,首先分析了我軍作戰的不利條件:印軍工事堅固,特別是在前沿大量鋪設防步兵地雷爆炸性障礙物,不但縱深大、正面寬、道帶多,而且布設隱蔽,不易發現,這給我軍進攻帶來不小的困難。
但印軍這樣擺也有弱點:工事前強后弱,火力前重后輕。若我軍從側后攻擊,即可避開其雷區和火力封鎖區,減少部隊傷亡。
我軍另一個有利條件是善于夜戰,因此可以利用夜幕掩護,大膽穿插,分割包圍,迂回至印軍后面,多點突破,使其措手不及,首尾難顧。
據此,康指將攻殲熱瓊高地的任務交給了英勇善戰的第11團第3營。根據地形及守軍情況,3營決定從南北兩個方向突擊:
1南路由第7連、第8連(欠1個排)由南向北攻殲“阿印9號”據點,并拿下對我軍威脅最大的炮兵陣地;
2第9連和第10團第9連由北向南攻殲“阿印8號”據點。
3.為了確保進攻成功,我軍還周密地制定了步、炮、工、化分隊之間互相配合的協調計劃,要求各部嚴密組織火力,力求百發百中。
11月17日20時,突擊分隊由集結地分兩路出發,利用夜暗開進:南路第7、第8連攀登熱瓊山向“阿印9號”據點南側迂回前進。由于山高坡陡,雪深路滑,又是摸黑前進,8公里走了9個小時。18日5時始進至沖擊出發地。
北路第9連乘車閉燈行進至5580高地山腳后下車,步行爬山,經過7小時的艱難爬行,終于到達頂峰,進入攻擊出發地,進行戰斗準備。第10團第9連,插入“阿印7、8號”之間,進入陣地。切斷“阿印8、9號”守軍的退路,達成了對印軍的包圍態勢。
11月18日8時50分,我軍開始炮擊印軍陣地,在25分鐘的炮火急襲結束后,9時15分,各連同時發起沖擊。
在北線,攻擊“阿印9號”據點的第7連在鐵絲網附近受阻。工兵班炸開鐵絲網后,連長命各排采取班組戰術,以40火箭筒、75無坐力炮抵近射擊,以噴火器噴射和用炸藥包、爆破筒投入印軍地堡等手段,逐個攻擊印軍地堡。印軍依托工事頑抗,第7連雖傷亡很大,指戰員仍英勇頑強,前赴后繼。激戰45分鐘后,七連摧毀印軍地堡25個,斃印軍40余人,摧毀了除核心陣地外的“阿印9號”所有據點。
攻擊“阿印9號”核心陣地的任務交給了第8連,第八連隱蔽迂回至距印軍200余米處。該連第3班擔負尖刀班任務,在班長楊森林率領下,攻上5150高地,突然出現在印軍連部,印軍沒想到我軍居然殺到連部,核心陣地上一片混亂,我軍不僅全殲守軍,并在2班配合下,將由8號據點方向逃來的18名印軍全部殲滅,計擊斃16人,俘虜2人。爾后又攻下最后1座地堡。整場戰斗,北線我軍5個排共擊斃印軍74人,俘5人。
攻克“阿印9號”后,第8連即向印軍炮兵陣地沖擊。由于戰斗組織欠周密,兵力有些分散,且天色大亮。加之地形平坦無遮蔽,利于印軍觀察射擊,第8連沖擊受阻,傷亡較大。配屬該連的噴火分隊,在連長潘盈溥指揮下,擬殲滅地堡內印軍,沒有成功。連長身負重傷,堅持不下火線,繼續組織指揮戰斗,因流血過多光榮犧牲,我軍暫時停止對炮兵陣地的進攻。
在南線,我9連發起沖擊后,首先攻擊目標明顯的半地下室和伙房,攻占后作依托再向地堡攻擊。由于印軍火力較猛。第9連即以步兵火力封鎖印軍槍眼,掩護無坐力炮排接近印軍地堡。無坐力炮排排長艾買提·托乎提指揮有方,發射炮彈28發,26發擊中目標,摧毀地堡10座,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被譽為“神炮排”。
“阿印8號”據點外圍地堡被掃除后,我9連開始向位于山頂的核心陣地發起進攻,但在半山腰又遭印軍地堡火力攔阻,進攻受挫。調整部署后,我軍再次進攻,在火力掩護下,戰士王忠殿一躍而出,用爆破筒插入地堡射孔炸毀地堡。
半山腰地堡被摧毀后,盤踞在山頂核心陣地的殘余印軍不戰而逃,我軍不費吹灰之力九攻占了山頭,至此,8號據點印軍被全殲,第9連順帶殲滅了由9號據點逃來的10余名印軍。
之后,第9連第3排奉命支援第8連攻擊印軍炮兵陣地。之前,由于該處幾座地堡內印軍頑抗,第8連進攻受挫。9連3排由側后進入戰斗。戰士王忠殿再次擔任爆破地堡任務,爆破筒插入地堡被推出,再次插入又被推出,王忠殿毅然用身體壓緊爆破筒拉火爆炸,全殲印軍,王忠殿光榮犧牲。10時30分,該處印軍全部被殲。
攻擊8、9號據點戰斗歷時1小時40分鐘,達到了全殲速決的目的。此戰,我軍共殲印軍141人(其中擊斃少校以下136人,俘5人),繳獲全部武器彈藥裝備。我攻擊部隊傷98人,犧牲21人。
為了防敵增援,我軍炮兵對“阿印5、6、7”三個據點進行壓制性炮擊。在8、9號據點被我軍攻占后,另三個據點守敵于19日晨逃竄,我軍于20日占領該3個據點,對印自衛反擊戰西線戰事勝利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