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olai Brügger/TNC Photo Contest 2019
2023 年 Vol. 11
總第 21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近期國內外有關于NbS的最新動態,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2023年起,我們將通訊內容整合為研究、政策與行業動態,新增實踐案例版塊,將簡訊發布頻率保持為每月一期,希望在新的一年為讀者更為全面、及時地呈現NbS相關動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正式開幕,會議將持續至12月12日。本期簡訊特別梳理了會議舉辦期間與NbS相關的主場會議及邊會活動。
NbS
在 UNFCCC COP28
COP28大會的一項重要議題是“全球盤點”,各締約方將對全球落實《巴黎協定》的進展與差距進行盤點,衡量實現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以及氣候融資目標的進展,以及調整現有計劃。本次大會將成為推動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時刻和轉折點。
11月30日,COP28中國角舉辦了“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主題邊會。會議結合2020后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和《巴黎協定》相關內容,開展了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的研討。
大會期間與NbS相關的主場會議及邊會活動匯總如下(具體時間以主辦方公布為準):
21:45 - 23:00
商業與慈善的協同作用:氣候與自然行動的新模式
COP28主席國
16:30 - 17:45
為氣候、生命和生計保護自然
COP28主席國
18:30 - 19:45
通過實施NbS,實現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的協同成果
IUCN角
22:30 - 00:00+1
農業糧食系統轉型,為人類、氣候和自然實現三贏
FAO、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IFAD)
18:30 - 19:45
推進NbS和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方法:經驗教訓和有前景的方法
IUCN角
12:30 - 14:30
為氣候行動提供自然和水資源資金
COP28主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倡導者組織、OECD
18:45 - 20:00
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中國林業在行動
中國角
20:30 - 21:30
開啟高完整性碳市場
COP28主席國
待 定
自然向好型城市、地區和建筑環境
COP28主席國、ICLEI、IUCN、UNEP等
18:45 - 20:00
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策略與實踐
中國角
19:00 - 20:00
碳信用和生物多樣性信用:引導向氣候和自然的融資
Nature Positive角
15:30 - 16:30
全球自然氣候解決方案案例
Nature Positive角
15:30 - 17:00
有關林業減緩氣候變化的NbS全球知識和新技能交流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浙江農林大學
22:30 - 00:00+1
國家適應計劃:關鍵里程碑和成就
UNFCCC
13:00 - 14:30
從協議到行動:利用30×30應對氣候變化
COP28主席國、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HAC N&P)、自然運動、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倡導者組織
14:00 - 15:30
增強糧食與自然的聯系,促進氣候行動
COP28主席國、HLC、FOLU、全球泥炭地倡議
14:00 - 15:30
自然向好促進氣候行動:推動實施,弘揚全球領導之聲
COP28主席國、 全球公域聯盟(GCA)、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倡導者組織
14:30 - 15:30
基于自然的項目的社區效益:努力實現包容性保護
Nature Positive角
18:00 - 19:30
推動協同實施國家氣候與生物多樣性框架
COP28主席國、NDC Partnership、NBSAP Accelerator Partnership等
18:00 - 19:30
通過100%可持續海洋管理實現海洋突破
COP28主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倡導者組織
20:30 - 22:00
兌現格拉斯哥承諾:到2030 年遏止并扭轉森林喪失趨勢
阿聯酋氣候變化與環境部、COP28主席國、森林與氣候領導人伙伴關系(FCLP)
16:00 - 17:00
農業中的NbS:經驗與工具分享
IUCN角
17:15 - 18:45
解讀生物多樣性與氣候的關系:機遇與挑戰
IUCN、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劍橋大學、WCS
18:15 - 19:45
加快糧食系統轉型:多方利益相關方的行動
COP28主席國、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倡導者
19:00 - 20:00
通過韌性和再生食物和水系統加速適應
Nature Positive角
20:00 - 21:30
保護和恢復淡水生態系統部長級圓桌會議
COP28主席國、WWF、IUCN、UNEP(由TNC、濕地國際、保護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支持)
20:45 - 22:15
NbS—生物多樣性在韌性建設和減緩中的重要作用
倫敦動物學協會(ZSL)、Youth4Nature
01
研 究
Emissions Gap Report 2023
《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
UNEP, 2023年11月20日
該報告發現,自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以來,全球氣候行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將增加3%,低于當時估計的16%增幅。然而,根據預測,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必須在《巴黎協定》的2°C路徑下減少28%,在1.5°C路徑下減少42%。目前看來,全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NDC)將有望在本世紀內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高于工業化前2.9°C的范圍內。報告呼吁所有國家加快低碳經濟發展轉型,尤其是減排能力更強、責任更大的國家更需要采取行動,并支持發展中國家追求低排放的發展路徑。本報告探討了如何通過更有力的行動來增加2025年的NDC目標,從而在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與2°C和1.5°C路徑相一致的水平。報告還探討了二氧化碳移除方法的潛力和風險,如NbS和直接空氣碳捕集與封存。
相關鏈接:https://www.unep.org/resources/emissions-gap-report-2023
Integrated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Natural Forest Carbon Potential
《全球天然森林碳潛力綜合評估》
Lidong Mo, Constantin M. Zohner, Peter B. Reich, Nature, 2023年11月13日
本研究分別利用地面來源和衛星來源的數據,通過建立“自上而下”的模型以估算除農業和城市土地以外全球森林的碳總量。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森林碳儲量明顯低于自然潛力;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通過對全球森林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可以額外固定226Gt的碳,其中61%的固碳潛力可以通過保育現有森林并使其成為成熟森林進行落實,39%的固碳潛力可以通過恢復被移除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可持續的生態系統管理來重新連接被破壞的森林景觀進行落實;提高生物多樣性對全球森林生產力的貢獻約為50%。研究還強調,森林恢復不包括將本不屬于森林自然分布區的其他生態系統人為轉變為森林。作者指出,實現上述固碳潛力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保護和修復全球生物多樣性,但森林固碳潛力不應成為人類濫用化石燃料的理由。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723-z
Young Mixed Planted Forests Store More Carbon Than Monocultures-A Meta-analysis
《幼齡混交林比單一樹種人造林碳儲存潛力更大——Meta分析》
Emily Warner, Susan C. Cook-Patton, etc, Frontiers in Forest and Global Change, 2023年11月9日
鑒于較高的物種豐度可以改善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研究對超過11360篇文獻展開系統綜述以確定人造林的多樣化是否可以增加地上碳儲量。基于全球樹木多樣性實驗網絡中獲取的數據,該研究編制了來自21個地點的79個單一栽培與混合種植的比較數據集,對比評估了混交人工林與一般單一栽培人造林、生產力最高的單一栽培人造林和單一商業樹種栽培人造林的地上碳儲量,并研究了混合種植和單一種植碳儲量差異的潛在機制。研究發現,混交人工林的地上碳儲量比一般單一栽培人造林高出70%,比單一商業樹種人造林高出77%,比生產力最高的單一栽培人造林高出25%(盡管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結果表明,人造林的多樣化可能是增加碳儲量、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在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fgc.2023.1226514/full
The Mangrove Breakthrough Financial Roadmap
《紅樹林突破性融資路線圖》
Systemiq, 2023年11月9日
Systemiq與聯合國氣候倡導者(UN Climate Champions)和全球紅樹林聯盟合作發布了《紅樹林突破金融路線圖》,強調了紅樹林在應對氣候、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挑戰方面的關鍵作用。該金融路線圖建議在2030年之前投入4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約三分之一可能來自商業,并引入包括藍碳、可持續水產養殖、生態旅游和廢棄物基礎設施等能夠帶來實質性經濟回報的商業模式。路線圖強調了創新金融工具的必要性,以及創造有利條件來調動私人、公共和慈善資本。此外,還探討了與紅樹林生態系統相關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機遇,突出了對公司的財務影響。盡管存在資金流有限和投資障礙等挑戰,但新市場和機制正在嶄露頭角。
相關鏈接:https://www.systemiq.earth/mangrove-breakthrough-financial-roadmap/
The Climate Tech Opportunity
《氣候技術機遇》
Oxford Climate Tech Initiative, 2023年11月6日
牛津氣候技術倡議(Oxford Climate Tech Initiative)與牛津斯克爾社會企業家中心(Skoll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合作出版了本報告,闡釋氣候技術領域面臨的主要趨勢、挑戰和機遇。近十年來,全球氣候風險投資總額估計增加了40倍。然而,這一熱潮在全球范圍內分布不均,除美國、中國、歐盟和印度外,其他地區關于氣候技術的投資在2010-2022年間僅占全球氣候風險投資的8%。研究發現,投資主要集中在減緩氣候變化的領域,而適應性技術的投資相對較低,當前全球氣候風險投資只有約7%用于適應性技術,其定義還相對不清晰,使得研究和資金難以展開和募集,但適應性技術對于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報告還提到NbS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因為其影響范圍遠超減緩和適應,而我們需要認識到NbS和技術解決方案之間存在重疊,同時需要在適宜的地區進行開發,考慮原住民、婦女等因素才能更好地開展NbS應對氣候變化。
相關鏈接:https://www.oxclimate.tech/the-climate-tech-opportunity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Provide Robust Carbon Mitigation Capacity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可在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提供強大的碳減排能力》
David C. Marvin, Benjamin M. Sleeter, etc, Nature, 2023年11月3日
該研究以加利福尼亞州為參考案例,提出在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自然氣候解決方案(NCS)將具有顯著的碳減排潛力。研究評估了NCS從2020年開始在四種氣候變化情景下生物氣候減緩潛力。到本世紀中葉,NCS的實施在兩種情景下導致凈碳儲存大幅增加,使加利福尼亞州從凈碳源轉變為凈碳匯。到2050年,森林和保護地管理策略占所有NCS減排量的85%,而農業策略占剩余15%。NCS的快速實施提供了對生態系統碳的長期投資,以抵御氣候變化驅動的干擾。與其他氣候減緩策略相比,NCS具有部署速度快、成本相對低以及可實現多種生態系統服務的共同效益等優勢。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43118-6
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3
《2023年適應差距報告》
UNEP, 2023年11月2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發布的《2023年適應差距報告》顯示,在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嚴重、氣候適應本應隨之加速的情況下,全球進展卻在放緩。發展中國家的氣候適應資金需求高于之前估計的50%以上,達到國際公共資金流的10-18倍。報告估計,當前每年的適應資金缺口在1940億至3660億美元之間,盡管適應需求增加但適應規劃和實施似乎停滯不前,與氣候相關的損失和損害正在增加,現在增加對適應的投資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的氣候損失。同時,報告指出適應資金需求量和資金流中未充分考慮性別平等和社會包容問題,還提出了增加融資的途徑,包括國內支出、國際和私營部門融資,以及需要創新融資機制的發展。
相關鏈接: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3nianshiyingchajubaogao
Land Gap Report Briefing Note: 2023 Update
《土地缺口簡報:2023年更新版》
Climate Resource, 2023年11月
該簡報主要分析了各國履行減排承諾所需土地的最新情況。分析表明,各國政府在氣候承諾中已提出將使用約10億公頃的土地用于碳移除,恢復和植樹造林各約占氣候承諾的50%,恢復不需要土地利用變化同時還能增加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但植樹造林需要土地同時還會與食品安全、生態系統韌性和當地社區土地權利發生沖突。少數幾個高收入、高排放國家的土地使用量幾乎占到氣候承諾中土地使用量的75%,過于依賴基于土地的碳移除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在能源、重工業領域的減排動力不足,推遲氣候目標的實現。簡報還強調了土地部門的氣候行動承諾必須透明,同時需要制定可信的具有氣候適應性、生態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的土地部門戰略計劃。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tree.2023.08.012
https://landgap.org/downloads/2023/Land-Gap-Report_2023-Briefing_FINAL.pdf
《科學規劃植樹造林把握森林碳匯對“碳中和”戰略的服務窗口期》
徐浩, 岳超, 樸世龍,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 2023年10月31日
文章討論了森林碳匯在中國碳中和戰略中的作用。文章指出,盡管森林碳匯在短期內能夠提供可觀的碳匯效益,但由于森林的生命周期特性,其碳匯服務存在明顯的窗口期:表現為森林幼齡和中齡時期碳匯能力較強, 老齡期碳匯能力較弱。研究表明,中國現有森林碳匯服務窗口期將提前于碳中和戰略目標結束,與碳中和戰略目標不匹配。為了優化森林碳匯服務窗口期,需要科學規劃未來植樹造林的時間路徑,不宜急于求成,在碳中和初期側重于森林的保護和恢復,延緩植樹造林的擴張,避免過早消耗森林碳匯潛力,將植樹造林增匯作為碳中和目標的“安全閥”。文章還強調森林碳匯應被視為碳中和戰略的輔助手段,而實現雙碳目標仍需依賴能源結構轉型和社會經濟變革。
相關鏈接:https://www.sciengine.com/SSTe/doi/10.1360/SSTe-2023-0203;JSESSIONID=f581dc06-21e3-4aea-a34e-34ebc1d5d55a
Unlocking Blue Carbon Development: Investment Readiness Framework for Governments
《解鎖藍碳發展:政府投資準備框架》
World Bank Group, PROBLUE, 2023年9月
世界銀行發布的新報告《解鎖藍碳發展》指出,紅樹林、海草等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中的藍碳儲存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強有力工具,但藍碳生態系統已經受到侵蝕,在20世紀,世界上超過一半的原始鹽沼消失,并且一直延續至今。該報告首次為指導各國完成藍碳投資過程提出了一個框架及建議,框架包括:1)數據和分析:制定溫室氣體清單,提倡在決策中考慮藍色自然資本;2)政策和制度:強化賦能環境以實現藍碳對當地的效益最大化,利用伙伴關系管控風險和影響全球議程;3)融資:采取整體方式調動資金,利用國際贈款資金提高藍碳準備度,促進公私伙伴關系 (PPP)推動藍碳市場發展,確定價值鏈減緩生態系統退化。
相關鏈接: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304fe159-e9ea-40ef-b568-fa6e8e992bb4
02
國 際
加拿大政府宣布和Forests Ontario合作植樹3100萬棵,推進20億棵樹計劃
2023年10月30日
近日,加拿大政府與Forests Ontario合作共同承諾通過“20億棵樹計劃”在加拿大全國范圍內種植3100萬棵樹。該計劃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并通過創造綠色空間提高人類福祉。加拿大政府將支付該項目12.3億美元中50%的費用,而Forests Ontario將與企業和捐贈者合作籌集余下的資金。Forests Ontario過去20年已在加拿大8000多個項目地點種植了超過4300萬棵樹,創造了大約20500公頃的新森林。該項目預計將帶動就業,促進氣候適應能力,增強合作,為加拿大氣候與環境韌性打下基礎。
相關鏈接:https://www.canada.ca/en/natural-resources-canada/news/2023/10/government-of-canada-and-forests-ontario-partner-to-plant-31-million-trees-and-advance-the-2-billion-trees-program.html
美國農業部發布農業和林業碳市場評估
2023年10月23日
2022年12月29日,美國簽署通過《增長氣候解決方案法案》(GCSA)。上月,美國農業部發布了《農業和林業在美國碳市場中的作用的總體評估》,作為美國農業部根據GCSA交付的第一份成果。該報告展示了碳市場給農業和林業帶來的潛力和挑戰,分析了阻礙農林業參與碳市場的各種障礙,包括碳市場交易成本高昂,農民的投資回報有限等。評估報告發布后,下一步美國農業部將促進土地所有者參與碳市場,增強他們的信心,還將決定是否建立“溫室氣體技術援助供應商”和“第三方驗證項目”,為有興趣參與碳市場的生產者提供更好的技術援助及促進注冊市場驗證方的流程。
相關鏈接:https://www.usda.gov/media/press-releases/2023/10/23/usda-releases-assessm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carbon-markets
德國成立自然氣候保護能力中心
2023年10月5日
德國聯邦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近日在柏林宣布成立自然氣候保護能力中心,標志著德國政府于2023年春季通過的“自然氣候保護行動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目前,自然氣候保護能力中心的專業團隊正在組建中,將由30人組成,由“未來—環境—社會”有限責任公司(ZUG)組建和運營,同時接受聯邦自然保護局的監督管理。自然氣候保護行動計劃旨在改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提升其多樣性和氣候韌性,從而更好地發揮自然的潛力,有針對性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三大環境危機。自然氣候保護能力中心的設立是德國進一步推動計劃落地的重要行動,旨在為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提供保障。
相關鏈接:https://www.bmuv.de/pressemitteilung/bundesumweltministerin-lemke-eroeffnet-kompetenzzentrum-natuerlicher-klimaschutz
國 內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試行)》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發布
2023年11月17日
11月16日,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以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的其他交易產品,通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進行,由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負責運行和管理,提供全國集中統一的交易與結算服務。11月17日,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試行)》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規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活動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生態環境部指出,上述三項制度是《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利于進一步夯實交易市場制度基礎,規范市場交易活動,維護交易市場秩序和各參與方合法權益。
https://www.cbeex.com.cn/details/127077778322362368
http://www.ncsc.org.cn/xwdt/gnxw/202311/t20231117_1056637.shtml
《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
2023年11月15日
近日,中美聯合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聲明指出,中美兩國決定啟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工作組將聚焦聯合聲明和聯合宣言中確定的合作領域,包括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毀林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主題。在森林領域,聲明提到雙方承諾進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轉森林減少,包括通過規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實并有效執行各自禁止非法進口的法律;在COP28上,兩國將致力于共同努力并與其他締約方一道達成全球盤點決定,包括應在森林等碳匯方面發出信號、提出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加強關鍵領域(例如糧食、水、基礎設施、健康和生態系統)的適應努力、重申敦促發達國家締約方將其提供的適應資金至少翻倍等。
相關鏈接:https://mee.gov.cn/ywdt/hjywnews/202311/t20231115_1056452.shtml
03
行 業 動 態
聯合國環境署宣布19個城市加入“修復一代”項目
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選出了19座城市參與“修復一代”(Generation Restoration)項目。其中8個城市將在UNEP的財政支持和ICLEI的技術支持下開展試點,包括喀麥隆杜阿拉、菲律賓奎松、孟加拉國錫拉杰甘杰等,推廣城市NbS和開展恢復工作。另外11個在NbS方面取得成功的城市將成為修復項目的引領者,包括中國揚州、南非開普敦、菲律賓伊洛伊洛等。“修復一代”項目將從2023年持續三年至2025年,側重通過NbS鼓勵對生態系統恢復和創造就業機會進行投資和增強全球城市利益相關方復制和推廣生態系統恢復的能力兩方面。
相關鏈接:https://www.unep.org/technical-highlight/world-cities-day-unep-announces-19-cities-restore-natures-rightful-place-urban
第14屆赤道獎授予10位開創性自然解決方案獲獎者
第14屆赤道獎頒獎典禮于11月7日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自然生命中心”(Nature for Lif Hub)活動上舉行,表彰全球10個由原住民和當地社區領導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獲獎者從來自108個國家的500多項提名中選出,來自巴西、布隆迪、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等國家,今年的主題旨在強調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方面的關鍵作用。赤道獎始于2002年,目前已表彰了來自89個國家的285項社區倡議,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鏈接:https://www.undp.org/press-releases/14th-equator-prize-award-ceremony-honors-10-indigenous-and-local-communities-across-world-virtual-gala-event-delivering-powerful
亞行和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宣布設立亞太自然資本基金
2023年11月7-9日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和斯坦福大學自然資本項目共同主辦亞太自然資本論壇。論壇討論了自然融資缺口等問題,并特別提及亞行的“自然解決方案融資中心”,此倡議將通過積極開發可擴展和可融資的示范項目,為NbS構建融資模式。論壇上,亞行和全球環境基金(GEF)宣布設立自然資本基金。自然資本基金屬于優惠型基金,目的是支持在亞行發展中成員體開展的、既能鞏固糧食安全又能保護和恢復自然資本的項目。GEF將投資1500萬美元支持自然資本基金。
相關鏈接:https://www.adb.org/news/adb-and-gef-jointly-announce-asia-and-pacific-natural-capital-fund
熱帶雨林聯盟促成巴西“零毀林”大豆向中國的貿易協議
11月8日,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發起的綠色價值鏈工作組(Taskforce on Green Value Chains)宣布達成一項新的協議,促進可持續大豆逐步從巴西進入中國市場,支持“零毀林”大豆貿易。兩家中國企業——中糧國際與蒙牛旗下現代牧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同意供應和接受符合國際負責任標準的大豆。這筆訂單價值超2億人民幣,是進入中國的首筆明確“零毀林和零植被破壞(DCF)”條款的大豆訂單。該協議在共同解決大宗商品驅動的毀林問題方面發出了積極信號。
相關鏈接:https://www.weforum.org/press/2023/11/tropical-forest-alliance-facilitates-trade-of-deforestation-free-soybeans-from-brazil-to-china/
國際城市生物多樣性論壇閉幕
11月8-10日,宜可城牽頭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辦國際城市生物多樣性論壇和“創建韌性城市2030”能力建設培訓,促進地方政府間知識分享和相互學習,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管理和技術水平,推進韌性城市與社區建設。大會期間,論壇開展了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與管理實踐、濕地城市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不同主題的分論壇,宜可城發布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中文版)》、《“智在城市”項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城市實踐案例手冊》等多份知識產品,同時宜可城與聯合國減災署共同為成都、廣元、麗水、上海市長寧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五個“創建韌性城市 2030”入選城市頒發了證書。
https://mp.weixin.qq.com/s/t-vrcM0tSgzp_CqwFM_dVA?scene=25#wechat_redirect
生物多樣性金融資源數據庫(FIRE)上線,為自然和生物多樣性項目增加融資機會
由UNDP-BIOFIN、UNEP- FI、康奈爾大學等共同開發的“生物多樣性金融資源數據庫”(Finance Resource Database for Biodiversity, FIRE)現已上線。FIRE列出了世界各地200多個融資機會,是項目所有者和金融機構的“一站式商店”,旨在將與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項目與公共和私人資助者相匹配,支持在全球范圍內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分配資金資源,彌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缺口。數據庫列表包含了融資類型、項目規模、生態系統類型、目標區域以及生物多樣性類別。
相關鏈接:https://fire.biofin.org/
Naturebase正式啟動
11月27日,Nature4Climate(N4C)推出了一個免費的數據平臺——Naturebase。該平臺利用衛星數據分析、土地系統建模和機器學習,整合研究、政策和可行性分析,指導農民、林業工作者、政府和當地社區實施NCS,通過自然保護、管理和恢復行動來獲得可衡量的氣候效益。用戶可以探索和比較目標區域,綜合考慮土地所有權、機會成本、融資機會和有利條件等因素來決定實施NCS行動。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base.org/
04
實 踐 案 例
? Maurício Uch?a Bruttos
Indigenous Community-led Reforestation and Agroforestry Countering Amazonian Deforestation in Brazil
巴西原住民社區主導再造林和農林復合業,減少亞馬遜森林砍伐
巴西卡亞波(Kayapó)原住民所在的亞馬遜東南部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價值極高,但這些土著社區面臨著嚴重的森林砍伐和土地沖突問題。長期以來,卡亞波人一直在為保衛他們的森林免遭砍伐而奮斗。2001年,他們組建成立了拉奧尼研究所(Instituto Raoni)作為打擊森林砍伐的主要治理機構,監測和保護超過200萬公頃的原住民領土。拉奧尼研究所主要采取的干預措施是減少用火開荒,鼓勵當地年輕人使用較為先進的設備(如照相機、GPS設備、遙感衛星等)去記錄非法采伐和毀壞森林的活動和火災情況,同時教授他們可持續農業和農林復合的方法支持土地保護。因為卡亞波婦女在家庭中負責農業種植,項目還充分發揮了婦女的作用,致力于恢復退化土地和實施農林復合措施,并密切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擴大可持續農業實踐、社區農場和對傳統作物品種的保護等,減少當地森林的毀壞。
據統計,項目通過實施以種植當地水果為核心的農林復合系統已經恢復了13公頃的退化土地,對農業用火的控制減少了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同時項目構建了相對公平的可持續貿易生產鏈使得當地的蜂蜜等非木材產品得以很好的銷售,為近70個原住民家庭帶來額外收入,還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投資者前往當地進行投資。
相關鏈接:https://casestudies.naturebasedsolutionsinitiative.org/casestudy/indigenous-community-led-reforestation-and-agroforestry-countering-amazonian-deforestation/
12月重要日期概覽
12月1日 國際南極日
12月4日 國際獵豹日
12月5日 世界土壤日
本期編輯:靳彤、彭昀月、王驍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徐嘉憶、姜雪原/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自然項目;楊方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
獲取本篇NbS近期資訊PDF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