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后章 竹溪書社
人物簡介
劉潮湖北荊州人,現居廣州番禺,出生于1967年,現為廣州市書法協會理事、廣州嶺南書畫院副院長、廣州書畫專修學院副教授、廣州市海珠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北三楚書法院研究員、東莞竹溪書社成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書作室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富怡路傍江東村439號二樓220室
聯系電話:13902291869(劉潮)
矗立潮頭好放歌
——觀劉潮書法及其他
秦建中/文
吾友劉潮,本荊州人氏,性爽直,人忠厚,創業于南粵,喜居于羊城。幼嗜書法,飄香梓里;及長,廢寢忘食、達旦不疲,以為書癡;凡數十年,奉守古法,臨池不輟,不易寒暑,以為樂事也。初專于楷,上朔魏晉,下'及盛唐,尤喜鐘、王、虞、褚諸家,又法北魏,嗜元楨、元倪、司馬昞墓志,取險用妍,盡得楷法之精妙,而長于褚者,用功之勤也,亦心之所及也。又及行草,法圣教、攻書譜,旁及蘇黃米蔡,心追手摹,不亂傳承,不惑時賢,其風神氣韻直追古人,誠可貴也。
吾觀其書,無論隸楷、行草,大則氣勢磅礴、酣暢淋漓,如蛇行鶴舞、鷹擊龍騰;小則典雅秀麗、溫潤清新,若晨風清露、九畹流溪。其章法、結構疏密相間,虛實相生,于險中求穩,穩中見情,皆得益于楷耶;其用筆圓潤勁挺,端莊有法,線條流暢、奔放而富于變化,豪爽之氣溢之,筋骨血肉畢見于毫端,或得書譜使轉之妙耶!亦出之俠骨豪情,性情之所致也。其氣韻不讓時賢者,鋒毫到處,莫不窮古人而見精神,豐腴跌宕,天真浪漫,舞者姿也,或得東坡之余韻矣。清人包世臣之所謂“字有筋骨血肉,以氣充之,精神乃出”,斯言所指,皆潮兄之所為書也。
吾以為其楷行俱妙,而中楷最近古人矣,何也?勢備形立,豐神畢現,有漢魏余韻;游刃有余、自然靈動,立褚王之間;而學養情趣、胸懷抱負又在指末毫端,殊有宋人意味也。
書有“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說,吾不知唐人之法者何也?人言楷書之法也,或端正平衡、或長短疏密、或賓主揖讓、或俯仰向背、或上覆下承、或參差起伏、或先后左右、或裹束收放,此皆結構之法則也;或言筆法,則以“永字八法”以應之,此楷書筆畫造型之法也;所謂法度嚴謹,或結構、或筆畫,蹈矩循規,不越雷池;其余章法氣韻莫不同也。由是觀之,所謂“唐人尚法”者,字法也,結構、筆畫造型之法則也,非蔡中郎之筆法也,中郎筆法,融先賢而出自然,眇求靈性,曠追玄軫,篆隸之法也。吾觀潮兄所書,似又在字法之上,或暗得宋人之遺韻、中郎之筆法乎?
盛唐以降,習楷者殊多,其出類拔萃者屈指可數,以至臺館盛行,何也?囿于形也,唯求規范整潔、美觀大方,斯匠人之所為也。其陋習最甚者多自歐出,非歐不能學也,其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構造之優美,世無所匹者,然習之者不通筆法,又為匠氣所染,每每作繭自縛,自無出新矣。余者盡然,或失衡、或失則、或枯或媚,或凝或滯,殊多肥肉,俱不入古,何以為法焉?至于筆力雄勁、姿態跌宕、氣勢縱橫,此皆與得筆法者言之。“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備具,筋者鋒之所為,骨者毫之所為,血者水之所為,肉者墨之所為,鋒為筆之情,水為墨之髓。”斯清人包世臣之所論也,不假也。吾以為不通筆法者無以立筋骨,書者不可糾結于形,亦不可裹束于式,當博取簡約,無患其大、無慮其小,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以一法而通萬法,何以不通古人哉?自可矗立于當世、放歌于書壇矣。潮兄之書,殊多味道,于大小處得于其中,斯智者為也,或可慮于其他焉?吾輩習字,每有得意之時,贊譽頗多,是可思也,復思可矣。
戊戌白露后八日,臺風山竹肆行,善化秦建中于鳳吹齋。
劉潮書法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