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晚年時,外國記者采訪她對毛澤東的看法。記者問道:“丁玲女士,您與毛主席有過深入的接觸,對他有何評價?”丁玲微笑著回答道:“主席對我個人不錯。”
丁玲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革命者,她以其深刻的文學才華和對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力而聞名于世。除此之外,丁玲對于毛澤東來說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女性,尤其是在1936年初到延安時,她曾經得到毛澤東的最高禮遇,與毛澤東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6年,丁玲在友人的幫助下離開南京,來到心向往之的陜北延安,并在這里留下了“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的佳話。當時,紅軍正著手部隊的整編和根據地的建設工作,而丁玲早在來延安之前,就已經在當時文化界頗為有名了,而紅軍正需要這樣的文藝專業人才。下面這張圖片,是丁玲青年時期的留影,風姿綽約,頗有才情。
要知道,丁玲此前在國統區是極富盛名的左翼女作家,同時還是魯迅先生的得意門生,更是第一個踏入陜北的知名女性作家。正因如此,丁玲的到來很快驚動了革命根據地的中共高層。
聽說丁玲要來,毛澤東、周恩來、張文濤、林伯渠等多位領導親自出馬,在保安窯洞為她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晚宴,以表對她的歡迎和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迎接這場活動,毛澤東在此之前還專門刮了胡子,一直到多年以后,丁玲始終記得這個細節。
說起來,丁玲和毛澤東之間有著頗深的淵源,除了她當時已有的名氣之外,她不僅和毛主席是湖南老鄉,還和楊開慧同樣是南華女中的同學。如今,丁玲初來延安,毛澤東當即問起了她之后的打算,對此,丁玲頗為豪爽地脫口而出三個字:“當紅軍!”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希望丁玲能夠留在延安,指導延安的文藝工作,但相比于這項工作,丁玲有著更大的抱負,她更想去前線看一下,以筆為槍,為革命宣傳搖旗吶喊。就這樣,她很快被派到前方總政治部,走上了一條“投筆從戎”的道路。
有感于此,毛澤東專門為丁玲創作《臨江仙》一首,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她的贊許,并在隨后以電報的形式交到其手中,詞中這樣寫道: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西安事變結束之后,丁玲因事回到延安,見到毛澤東后,她當即表達了《臨江仙》一詞對自己在精神上的極大激勵。不僅如此,她還請毛澤東親筆抄錄了這首詞,留作紀念。
那段時期,丁玲積極投身于中國共產黨的事業,為抗日戰爭做宣傳,并與毛澤東有過一些接觸。這段經歷讓她對毛主席有著特殊的情感和認同。丁玲認為,毛主席對她個人非常友善和關照,這讓她深感感激和敬佩。下面這張照片,是毛澤東當年贈送丁玲手跡,十分珍貴。
與此同時,毛澤東也時常會與丁玲交流一些文藝創作的問題。初入延安時,丁玲筆下的文字充滿了熱情歡快的力量,后來逐漸變得尖刻凝重,對此,毛澤東就曾耐心地向她規勸道:“對人民的缺點不要冷嘲,不要冷眼旁觀,要熱諷……”
新中國成立后,丁玲在我國文化界擔任要職,盡己所能地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丁玲始終很少過多談論她與毛主席之間的具體交往和對話內容,這可能是出于個人原因或者對時代的尊重。
丁玲注重她自己的文學創作和社會事業,更愿意將注意力放在通過文字傳遞正義和真實的聲音上。可即便如此,她始終記得毛主席當年對自己的關照和栽培,所以當她晚年被問到對毛澤東的看法時,她依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主席對我個人不錯。”
寫在最后: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先點個“關注”,讓我們在互動中成為互相的鐵粉,以便您及時收到文章的推送!其次,對于丁玲晚年談及對毛澤東的看法,您有什么樣看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咱們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