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貨會)中國燃料電池實現“卡脖子”突破,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方面,中國已遙遙領先~~
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為國內燃料電池行業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該公司首次開發出超級超純鐵素體TFC22-X連接體材料,并已實現了批量供貨。這一重要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燃料電池行業的“卡脖子”問題,為氫能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卡脖子”戰略性材料
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重大項目支持下,我國燃料電池企業加快布局、堅持正向開發,燃料電池技術自主化程度逐漸提高,創新型產品不斷涌現,產品性能逐漸趕上或超過國外先進水平。
但燃料電池電堆連接體材料,是燃料電池產業化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材料,是西方國家高度保密的“卡脖子”戰略性材料。
為解決這一“卡脖子”難題,太原鋼鐵研發團隊埋頭苦干多年后,成功突破了特殊元素含量精確控制的關鍵技術瓶頸,解決了高特殊不銹鋼的冶金難題。
TFC22-X是一種超級超純鐵素體材料,專為燃料電池的高性能和長壽命設計。這種材料的成功開發,意味著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現在可以在國內生產,不再受制于國外供應商。從此,中國在燃料電池方面將一路平坦!
同時,太原鋼鐵研發團隊還開發了一系列針對韌性控制的變形制度、加熱和冷卻技術,實現了高鉻鐵素體不銹鋼的穩定生產,解決了系列產品熱處理及酸洗的技術難題,確保產品性能和表面質量得到穩定控制。
燃料電池最環保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氫氣和氧氣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和水的設備。在這個轉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只有水。因此,燃料電池成為大家公認的最高效便捷和最環保的綠色能源裝置之一。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和環保問題的關注加深,燃料電池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隨著中國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的突破,氫能經濟的發展也備受關注。
氫能經濟是基于氫氣作為主要能源載體的一種未來經濟形態,它以氫氣為能源、以燃料電池為動力,具有清潔、高效、可持續等優點,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這個體系中,氫氣被用作各種應用的能源,如交通、電力生產和工業用途等。氫能交通應用正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要實現氫能經濟,高效的燃料電池技術是關鍵。
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上,還能應用到遠洋運輸船、火箭、超級郵輪和常規動力潛艇等方面。
氫能經濟的產業鏈,還包括氫氣制備、儲存、運輸和應用等環節。中國在氫氣制備和儲存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今燃料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推動了氫能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未來,中國有望在全球氫能經濟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
中國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方面的多項重要突破:
1、鋰離子電池: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多家中國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在全球市場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中國在鋰離子電池材料、制造工藝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2、固態電池:相比傳統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中國在這個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寧德時代的第三代CTP技術“麒麟電池”,已在極氪009車型上正式交付,這是首批搭載麒麟電池的量產車型。
“鐵鋰+三元”AB電池系統,已安裝在蔚來汽車的產品中。通過采用“鋰電池+鈉電池”AB電池系統擴展到續航500公里的主流車型,展現了中國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方面的實力。此外,中國的鈉離子電池也將在奇瑞相關車型上推出。
還有寧德時代發布的凝聚態電池,這是一種半固態電池。這種電池具有高安全性、輕量化、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特點,已經應用于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
3、燃料電池:除了前面提到的太原鋼鐵在連接體材料方面的突破外,中國在燃料電池的其他關鍵組件,如膜電極、雙極板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這些進展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方面的實力,也為未來的新能源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文/國貨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