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來,不少學生已經陸續拿到了美國中學的錄取offer,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普遍表示感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速度”。有些學校幾乎是“秒回”,提交申請之后兩到三周內就收到了錄取結果;有些學校卻“氣定神閑”,不慌不忙,同學們要等待許久才能收到結果。兩相對比之下,大家難免會心生疑惑。
提問Questions:
有些海外中學錄取結果出來得很快,
是不是代表學校的質量不好?
解答Answers:
錄取速度無關學校質量
首先要強調的是,大到不同的國家,小到不同的中學,它們的錄取結果公布時間都不相同,這主要是與它們的招生方式密切相關,和學校的質量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招生方式
自2019年以來,許多美國高中紛紛開啟了ED(Early Decision,即提前決定)/EA(Early Action,即提前行動)的早申方式,比如威斯多佛學校、圣詹姆斯學校、石溪中學等,以此來確保自己可以高效地招收到最有誠意的學生。畢竟,招生官也希望自己發放的每一份offer是與學生“雙向奔赴”的。正因如此,開啟早申的學校一般錄取反饋時間較早。
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大部分學校的錄取原則是“先到先得”,申請審理周期也相對較快,一般在面試或內測后一到兩周內就能收到學校的反饋。所以申請這些國家的同學們,已經逐漸開始將自己的留學規劃前置一年到三年不等,以期自己能“一擊即中”,盡早收到心儀學校的“入場券”。
同一國家也有不同的招生方式
還是以美國為例,美國中學的招生通常分為兩類,統一招生和滾動招生。統一招生的這類學校通常在1月截止申請,3月公布申請結果,招生官對比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擇優錄取。而采用滾動招生模式的學校,新申請季開啟后即可申請,招滿為止,招生官會快速鎖定心儀的學生,基本在面試后兩到三周內出結果。顯而易見,如果學生申請的學校采用滾動招生模式的話,會較快收到offer。
由此可見,受申請方式、招生官審理材料的進程、招生名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甚至是同一國家的不同學校,錄取速度皆有不同。僅憑錄取結果的快慢來判斷學校質量的好壞是片面的,而是該秉持理性、全面的原則評估學校,例如學校的師生比例是否合理?軟硬件設施是否配套?畢業生的升學情況如何?對于同學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準備充分的申請材料,讓招生官看到你的努力和閃光點。
放穩心態面對所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在申請海外中學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不同類型的結果。
比如有些同學收到了心儀學校的錄取,非常驚喜。但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同學們拿到offer后,依然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要仔細核對錄取信息,比如姓名、性別和生日等基礎信息是否正確,是否需要補充申請材料等。再根據學校要求判斷是否要在規定時間內回復。不少海外中學會要求學生在收到offer的一到兩周內做出答復,逾期則意味著錄取信無效。
此外,充分的行前準備也必不可少。出國讀中學的同學一般年齡較小,他們不僅要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還要獨立解決生活問題,因此要多做些準備。比如,計劃讓孩子就讀走讀中學的家長們可以提前開始了解寄宿家庭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成員,幫助孩子們規劃好未來的生活。同時,家長們也可以在行前多向孩子傳遞一些安全常識和獨居的生活技巧。如果學生即將留學的國家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陪讀,家長也可以選擇去陪讀。
當然,也有些同學發現自己是進入了waiting list。簡單來講,就是學校并沒有真正錄取,而是把學生放在了“待定池”中。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還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可以選擇主動出擊,盡早與學校溝通,表達自己強烈的入讀意愿,展現自己獨特的價值,表明自己入讀之后能夠給學校帶去不一樣的貢獻,總之,要讓學校看到自己的決心和魅力,主動爭取機會。
綜上所述,申請就讀海外中學時,根據不同國家、地區、學校的流程,會出現時間長短不一的錄取反饋,錄取快并不代表學校質量不好。因此希望同學們放下“速度”隱憂,綜合考量學校,認真準備申請與面試。不管offer來的快或慢,只要最終邁進心儀院校的大門,都不辜負這一路走來的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