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智能化等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已經有130多年歷史的汽車產業(yè)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未來3-5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將有80%的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產生大量閑置的生產線。在此背景下,燃油車車企必然會做最后的掙扎,或加速轉型,或尋求新的出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如是說。
作為寄托于燃油車市場的合資品牌,一旦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形成的巨大壓力時,必須做出改變。而這種變化在2023年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合資品牌開始發(fā)力新能源,也就意味著市場天平發(fā)生傾斜,眾多合資汽車企業(yè)在這場變革中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合資車奮力一搏
在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合資車企憑借技術、質量和品牌優(yōu)勢碾壓自主品牌,但在新能源的賽場上,轉型進程緩慢、車型單一,反而讓合資車企掉了隊,成為時代的前浪。合資車企在電動化賽道上動作并不快,至今,在新能源車領域勉強能扛銷量的合資車型是大眾ID.系列,但是月銷量也只是剛過萬輛,合資新能源車整體存在感比較低。
現在我國汽車市場正處于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即自主品牌大規(guī)模進軍新能源,而合資品牌相對保守,大部分都仍在徘徊。當合資燃油車們在徘徊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面臨市場份額縮小、銷量規(guī)模縮減的陣痛。中汽協(xié)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約每賣出三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這意味著以燃油車為主的主流合資車企,正面臨著轉型與份額的雙重壓力。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的這一波合資車企優(yōu)勝(參數丨圖片)劣汰就釋放了些許信號。諸如廣汽謳歌宣布自2023年起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三菱汽車出售合資公司廣汽三菱的股份并將其解散,廣汽埃安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掛牌價屢次下調,以盤活閑置資產緩解生產經營壓力。
在經歷了陣痛之后,合資汽車品牌們也紛紛思考轉型之路。如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和神龍汽車等老牌合資企業(yè)都在做出轉型嘗試。它們有的轉化子品牌加強電動化,有的加強與中方技術合作,還有的推出全新品牌參與競爭。
作為合資品牌的重要玩家,豐田也在加大中國市場的轉型變革,廣汽豐田就是其體系化改革的先鋒隊。前不久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第九代凱美瑞取消了純燃油版車型,推出混動和插混版車型;而基于本田純電動車專屬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ArchitectureF打造的廣汽本田e:NP2、東風本田e:NS2也進行了亮相,同時長安福特也帶來了Mustang家族新成員2024款福特電馬和MustangDarkHorse。這些車型可以看成是燃油合資車們最后的奮力一搏。
降價是無奈之舉
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燃油合資車在今年以來,想出過很多自保的方式。最直觀一點的方式莫過于大降價。
在年初,神龍公司的雪鐵龍C6用骨折價直接引爆了燃油合資車的降價潮。到了2023年下半年,合資車企再次打響了一場新能源突圍戰(zhàn)。7月初,上汽大眾ID.3推出12.59萬元起的低價,這波降價讓ID.3直接爆單。同時別克君越、福特蒙迪歐等合資B級燃油轎車,也紛紛把指導價直接降低到15萬-18萬區(qū)間。
合資車企的降價促銷好戲在臨近年終也在上演,前不久上市的起亞EV5,指導價是14.95萬元,豐田鉑智4X起售價是17.98萬元等,面對眼下競爭愈發(fā)激烈的汽車市場,合資品牌為了保證市場份額不再繼續(xù)下滑,不得不通過價格下探的方式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無止境的降價促銷,對于合資品牌無益、對于汽車市場無益。因為汽車生產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工、材料、設備等成本,而價格戰(zhàn)會降低銷售額,從而無法覆蓋這些成本,導致企業(yè)盈利能力下降。長期的價格戰(zhàn)還會導致企業(yè)的現金流問題,從而影響企業(yè)的發(fā)展和生存。同時價格戰(zhàn)還會讓企業(yè)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價格上,而非技術創(chuàng)新上。這樣一來,汽車行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行業(yè)的發(fā)展。
所以很多主打燃油車的合資品牌,也都換了一個玩法,臨近年底,多款全新的燃油合資車十分吸引眼球。
補救越野車市場
作為燃油車時代的硬派越野王者的合資品牌,紛紛拿出最硬核的產品,吹響了硬派越野反攻號角!豐田新一代普拉多LC250、福特Bronco烈馬可謂十分搶眼。
豐田新一代普拉多LC250與江鈴福特Bronco將在2024年上市。其實,這兩款車型在越野市場,都算是“高端頂流”。它們有著經典車型的血脈、基因延續(xù),同時過往的銷量、口碑也都十分不錯,打造新款車型去延續(xù)的話,也能獲得優(yōu)質的銷量。
眾多合資車企發(fā)力硬派越野車型的背后是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隨著中國用戶需求逐漸多元化,越野、露營、自駕等休閑方式成為典型用車場景,越野SUV車型占比逐年增加,成為近年中國汽車市場新增長點。
相較于轎車、SUV車型等競爭激烈的市場,硬派越野車市場尚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在市場需求持續(xù)爆發(fā)背景下,未來或將吸引更多車企或品牌的進入。不過也需要注意,隨著新能源硬派越野車的加入,硬派越野車市場掀起新一輪競爭的背景下或將更加內卷,這對合資車企在產品研發(fā)設計、渠道建設,以及用戶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直播車市
當下的汽車市場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包括增長軌跡重構、產品結構重構、產業(yè)布局重構、汽車社會重構,并最終體現為競爭格局重構。對于頭部合資車企來說,雖然在新能源賽道上被比亞迪、特斯拉這樣的先行者甩開了距離,但隨著其當下按下追趕加速鍵,好戲或許還在后頭。
因此合資品牌的生命力并不弱,海外車企多數都有近百年的經驗與大量的資金積累,一旦確認轉型方向,會如同巨輪駛入遠洋深海。當下合資品牌需要做的是調整心態(tài)、精準布局。如果合資車企愿意放下燃油車時代的傲慢與偏見,認清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走向,多聽聽中國消費者聲音,靜下心做全新產品,否則就要“挨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