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職場焦慮的最優解,就是給老板畫餅,這是一位失業后,創業失敗,又去大廠工作的80后公關人告訴我的職場圣經。
七拐八拐,80后今年又突然成了職場上的香餑餑。
最近一段時間,偶爾有圈內的朋友,托我幫忙找營銷人才的時候,都會叮囑一句,年紀不用那么苛刻,80后最好。
我認識的一群失業80后公關們,今年都陸續重新回歸職場,現在又開始風生水起。
但是,就在去年,每次我給一些大廠公關一號位推薦80后的時候,大家還會猶豫年紀是不是太大。
很顯然,很多企業意識到,經過了幾年的毒打,80后,職場二次成熟了。
曾經中小廠的80后總監甚至副總裁,堅持了兩年的面子工程后,最終還是妥協去了大廠做基層。
當薪資和預期降下來之后,80后原來是最好用的一群韭菜。
內卷是一個褒義詞
他們的三大優點,熱衷于內卷、反向情緒喂養、產出穩定,翻譯成人話就是,社牛搞關系、讓老板感覺爽、干活像頭牛。
直接完爆年輕人,整頓了職場。
一位西二旗資深老VP表示,內卷不算是貶義詞,現在甚至可以說是褒義詞,老板們就希望大家內卷。
在他看來,團隊里多點80后,挺好的,這群人起碼能讓團隊競爭起來。
你要知道,00后最鄙視的就是內卷,尤其是他們認為的辦公室舔狗,但是結果是什么?就是工作沒有任何溝通,你安排的時候,00后就會嗯、好的、知道了,然后給你交付的時候,一堆問題,而80后內卷的表現,就是主動來你辦公室找你不斷溝通,然后主動召開會議,你說這是工作技巧也行,說是愛表現也行,但是這在職場上,就是領導喜歡的過程,就算結果一樣,起碼領導會覺得這位同事盡力了。
很多80后媒體人和公關,在組織里,扮演的角色,都是情緒壓艙石,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老板還有發脾氣的余地,畢竟80后早就習慣了老板們的怒吼,不會,00后一般,椅子一摔,直接裸辭。
現在80后變成了管理者用來對抗00后任性的籌碼,你不干,有人干,而且比你們干的更好。
很多自媒體公司,每個月熱衷于完成任務的,永遠都是80后的作者,然后身后是一群要死不活說自己沒靈感的00后。
另外,80后的職場老白兔很多,他們在內外,都熱衷于搞關系。
騰訊某下屬公司內部,有一位知名老好人,每天下午在辦公室給同事們買下午茶,幾乎人人都說這位同事好,同事自己出錢搞辦公室氛圍,加強互相交流,這并不是壞事。
對外也是一樣,上地某大廠媒介總監說,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媒介,每周起碼能出去見三個以上的媒體老師,而很多自媒體的老板,也希望自己的作者或者商務能出去見三個以上的公關老師,很多年輕媒介和作者,因為社恐,就裸辭了,而80后的社牛們,心想可以公費請客喝酒,簡直再爽不過。
前段時間,去參加雙11的活動,一個自媒體的女孩子,就在嘉賓和專家入口處,挨個加微信,很多人覺得這種行為很low,但是在場的幾個自媒體老板就連連稱贊,說這才是媒體行業的稀缺人才,他們公司的年輕作者參加活動,基本來了就跟沒來一樣。
而且,80后的社畜們,還能反向PUA老板,給老板提供情緒價值。
00后會把領導當作敵人,80后會把領導當作護身符。
對抗職場焦慮的最優解,就是給老板畫餅,這是一位失業后,創業失敗,又去大廠工作的80后公關人告訴我的職場圣經。
一位車企大姐跟我說,老板都在哄著年輕人干活,我們卻在哄著老板給活干,年輕人都是離老板越遠越好,我們就是能越貼近老板越好,這就是我們的價值,你說有個飯局應酬之類,年輕人跟著老板去,基本上就是個木瓜坐在那里,我們過去,就是妥妥氣氛組,把客戶喝開心了,還能把老板安全送回家。
最核心的是,80后能夠確保工作交付的穩定性,上手就能干,培訓和教育的成本幾乎為零。
職場要尊重歲月的優勢
別的行業,我不敢說,但是目前在公關與媒體行業,我正在看到一種新的趨勢,老同志回歸靠譜,年輕人繼續任性。
媒體方面,AIGC的出現,對于00后媒體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00后是習慣用互聯網工作的,他們寫稿子習慣性編稿,而不是采訪,所有的年輕記者都習慣于寫稿之前,先去找資料,而80后往前的老記者們,都是習慣性先去實地采訪。
我甚至遇到過,在網上給你抄別人的采訪,冒充自己采訪的,去小紅書上編造故事的,去知乎上抄襲人家觀點的,但是踏踏實實愿意去采訪的年輕人,少之又少。
但是,AIGC的出現,對于編稿子的年輕人,是致命一擊,因為人工智能編稿子的能力比人要強很多,而且邏輯性更好,速度更快,還沒有錯別字。
人類在媒體新聞方面,對抗AIGC最后的籌碼就是采訪,所以今年好幾個之前吊兒郎當的老同志們,看到了機會,又回歸了,而且成功漲價,越來越吃香。
我們作為乙方公司,也發現,年輕人東拼西湊寫的稿子,交付甲方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媒體老齡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公關的老齡化,這是一個必然的匹配結果。
我見過無數的00后小姑娘,拒絕去維護60后油膩大叔的案例,恐懼、尷尬且無語。
而同齡的老同志們,在一起可以整晚整晚活在過去的回憶里,當年張三怎么敲詐的李四,王二麻子怎么把張三的女朋友給翹了,李四怎么反水王二麻子,寫了內部舉報信。
最重要的是,老公關還有一個優勢,臉皮厚,可以刷臉。
而很多有遠見的公關一號位們,也看到了這個趨勢,之前無比痛恨老同志的老同志們,開始轉變思維,發現團隊里,還是要有幾個老媒介負責老媒體。
我以前總是跟很多年輕的媒介小姑娘說,你們這是青春飯,要想著怎么轉型,現在我覺得可以收回這句話了,媒介可以干到退休。
過去幾年,年輕就是資本的理論,在我今天看來,正在失效。
年紀、產出和管理成本之間的性價比,才是永恒的真理。
壓力決定一切
80后和00后,在職場上的不同表現,本質上是生活壓力的必然結果。
這種結果,沒有對與錯,00后有00后任性的資本,我也不喜歡職場上的情緒失控,我也不喜歡辦公室的過度內卷,更不喜歡老板沒日沒夜的工作騷擾。
但是,一切的幸福和開心,都是建立在增長之上的,增長可以產生容忍度,下滑就會傳遞寒意。
前些年,我們看到阿里的同學們,賺的盆滿缽滿,在辦公室里肆無忌憚地摸魚,M5見面就聊怎么雇保姆,但是現在日子不好過了,又累成狗;現在大家又都羨慕字節和拼多多的同學,賺的多,福利好;你在一個上升期的公司里,一切都是上升的,這是必然的結果。
我自己能看到的一個明顯趨勢是,明年中小型公司,對于哄著年輕人干活這個事,可能會從底層,發生邏輯變化。
年底,創業型公司的小老板們,一聚會,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明年怎么優化組織結構,擴大利潤,潛臺詞是什么,懂得都懂。
很多自媒體和公關公司的老板們都想通了,哄著年輕人干活,是一個偽命題,受罪的是自己。
年輕人居多,氣氛其樂融融的創業型公司,我也認識幾個,我跟他們的老板交流后發現,這些管理者,基本都是保姆式管理模式,下午提供奶茶派對,沒事找你聊天鼓勵打氣,然后舍得分錢。
但是,這一類公司的結局也很雷同,老板到了年底一算,幾乎公司沒有利潤,基本就是給社會做貢獻,自己辛苦一年,白干一年,現在又沒有做規模融資上市這么一說了,那么平庸的創業者們,創業圖個啥?
2022年,公司12個人,公司營收1000萬,每天開會,管理成本很高,凈利潤150萬;2023年,把人縮減到3個人,經常旅游、打球,幾乎不開會,營收500萬,凈利潤250萬。
這是我身邊一個真實的案例,當中小企業主,開始算這筆賬的時候,用工雙方,是不是都該反思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
是小微企業主的野心太大?還是年輕人們不思考自己的價值?
結論一定是互相抱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