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0
本次內容提要
前段時間,我整理發布了我的大一期間日記,參見:
現在繼續發布大二期間日記,參見:
本次發布的是2000年5月27日-6月11日的日記。
這段時間,我的思考仍然圍繞著人生,可以說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這樣的人生觀,應該說主要來自于讀書和思考,而在生活經歷中會得到碰撞和驗證。
其實, 每個人的人生觀,都不會完全來自于現實,而主要是在于他自己的認識和判斷。
但現實經歷,會可能讓人放棄自己曾經的某些理念,也可能讓人更堅定,就看你是怎么想的,要不要堅持了!
所以, 你的人生觀,或者說人生信念,能不能經得起現實的考驗,說到底還是在于你自己的思想定力,或者說你的邏輯自洽性。
如果你在思想上足夠堅定了,邏輯上足夠自洽了,對于現實經歷的沖擊,還是可以有恃無恐的。而不是說,因為現實如此,所以每個人都只能妥協。
比如革命志士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就是一種極有代表性的體現。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年代,信息極大豐富,也有各種復雜多樣的社會現象層出不窮,人們很容易迷失方向無所適從。
但要知道, 不管世界怎么樣,你要知道你想讓自己怎么樣。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找到并堅持自己的方向。
以下是日記正文:
1
對人生觀的思考
5.27
昨(周五)上午,觀看了***博士論文答辯的全過程。評委中有中科院三專家(……),導師方**,本校前輩**等。盡管論文的學術水平不高,理論和實驗依據嚴重不足,按照事先擬好的決議,評委會“一致同意……順利通過……”,后皆大歡喜,各得其所。
晚夢,杭州遇賊經歷結局改變……
我并不為當初沒預演夢中經歷而慶幸,凡事皆不可預料,誰知道當時換種做法會有什么結果呢?
唯一能慶幸的是,那時和這時的心情都是平靜的。
凡事易得,平靜的心情不易得。我該滿足的。
5.29
……突然感到一種受人關懷時才能體會到的溫暖。
我一直堅信: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要活出自己來,人要在各自的孤獨中追問生命的意義。
而今悟到: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中沒有為別人做奉獻的成分,那他的人生意義一定是不大的。
如何在創造中做出貢獻,如何淡化交往而不失愛心,這是我要把握的問題。
我不愿做冷酷的黑洞,而寧愿成為熾熱的太陽。
如果成不了太陽,就讓我成為一支蠟燭,甚至一根火柴吧。
有人希望成為太陽是想得到永恒或做世界的中心,我沒有那么大野心,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易逝的,在易逝的一生中,只要能放射出生命的光輝,為這世界增添些色彩,我就滿足了。
生命的意義,創造乎?奉獻乎?
其實兩者并不矛盾,而且很有可能是同一概念(目的)!
5.31
晚圖書館前買到《思想通信》。盡管下月預算生活費不多,但一見好書,就不管那么多了。想自己有個買書的癖好還真好,不然還不知道錢往哪兒花。且一喜歡買書讀書,對別的消費和享受就不在意了。倒省了不少事。
我的性情很隨和,不介意跟任何人交往。但確實有我打心眼里不愿搭理的人。
跟兩種人在一起我無話可說,一種是精神上的富者,我不愿打攪他的靈魂;另一種是精神上的貧者,我不愿靈魂受他的打攪。
富者和貧者似乎都沒有自知之明,富者不知其富,所以不斷吸取、積累,從而變得更富;貧者不知其貧,所以不斷釋放、削減,從而變得更貧。
精神上的富者,其物質生活是容易滿足的,他重在過一種自在的精神生活。
精神上的貧者,卻終歲不能擺脫無窮無盡的物質欲望的控制。
有的時候,對自己的優點,不妨承認它。當然,必須極有自知之明才行。雖說謙虛使人進步,但謙虛容易使人不自信,從而不能做到揚長避短,反而不利于人進步。
有兩種對待蕓蕓眾生的態度:寬容或媚俗。
前者的表現往往是漠然的,后者卻有一張過于熱情的傾向。
前者是不帶任何目的的,自然覺得不為物役。后者卻想謀取私利,還往往有忍辱負重之感。
2
對生活經歷的思考
6.2
教育心理學課,郭講“創造性”時提到,“大自然的創造力大大強于人的創造力”。當時想到,自然不過是上帝的別名罷了,本身沒有意志,何談創造?由于覺得沒想清楚,未發言。
6.3
上午,濛濛小雨,從圖書館出來,校門口碰上采血車。沒多想,抽了400cc。一直感覺正常。現在想來,若要問為什么,我還說不出來。可能是對舉手之勞又于己無損(感覺上)的事,但做不妨吧。
還有一個感覺,就是若事情太過麻煩(如需等待或自己找上門去),我是沒興致做的。
6.6
她,穿著一條背帶牛仔短裙/臉上總是洋溢著可愛的笑容/像個孩子/腰肢那么細/真想一把摟住它/就像把一個孩子攬入懷中/但是我不會這么干/因為除了感情,我還有理智/可是,我不知道這樣的理智是在幫我還是在害我。
6.7
買到《思想錄》,源起是昨晚讀《詩人哲學家》上對帕氏的介紹。今日又喜于見到帕氏言語的簡潔精美。盡管圖書館也有,還是決定買下來。
真喜歡一本書,如不讓它成為你的一部分,那么你對它的感情是不夠真切的。
買下不是為了占有,而是讓它融入我的生命——不斷地買書、啃書,我的生命因此而被充實和擴展——而生命本身是占有不了的。
想來,生命本身不是虛幻的嗎?而因為有了各樣的內容(思想、情感、欲望等)而變得實在起來。
有生之年,我們盡可不斷豐富生命的內容,使自己生氣勃勃而不是死氣沉沉;死的時候,只要能像維特根斯坦一樣說上一句:“我度過了極其美好的一生”,此生足矣。
生命的內容和肉身一樣,是易朽的,我不奢求永恒。我死了,生命中的一切都消散了。隨它去吧。
一個愛讀書的人,和愛寫作的人一樣,晚年不會太凄涼。
悲觀者可以超脫,樂觀者就不能嗎?!
受罪有兩種方式:在有心安靜時被迫聽人說話;在無話可說時被迫對人說話。
前者見于集體宿舍,要忍受舍友喋喋不休的聒噪;后者見于公共課堂,得對付老師不知所云的提問。
3
對生活和他人的態度
6.8
心理測量課上,又讓老師不高興(用“失望”不確切,原本沒抱什么希望,何以失之?)了。他發現我筆記沒作,而且把墨跡圖作在測驗答卷紙上(而不是照他說的作在草稿紙上),讓我“去找李老師(心理)咨詢一下”。下課時倒說得中肯:“你這種學習方式不對,不作筆記,你腦子能把這些東西全記下來?”
我什么都不想說,對人對事都沒什么說的。只是捫心自問:我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嗎?
在別人眼里,我可能是個不用功的學生,但這又怎么樣,我的生命不是拿來給人做樣子的。我無需向人擔保或承諾什么,自己過得心安就行了。
這只是開始,我僅是遭到小小的責難而已,說不定將來還會有多大的打擊。但我相信自己的精神素質是足以承受的。我會平靜走完此生的。
認為所有別人的不幸都與自己有關,這是用謙卑的自責表達了一種驕傲。因為有這種想法的前提是:自己無所不能,可以讓別人避免陷入不幸。
而實際上,這樣的人真有此能力嗎?他們往往是慷慨自責后便沒了下文,或者對別人的痛苦無可奈何,或者從此視而不見。
可見,自我批評時也得小心呀。
人要活得真誠。真誠的方式可大有講究。有的人到處宣揚自己的見解主張,逢人便敞開內心世界,雖不失為真誠,他的淺薄無知卻令人討厭。
真誠的人從不想到自己應該真誠地活下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倒是那些愛趕時髦者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真誠些,再真誠些,唯恐失掉這個別人都說好的價值目標。
殊不知,他往往只是自以為真誠而已——這倒也好,至少可以讓他自己心安。
6.10
畢業生擺攤處,遇一熟臉。以前只打過一次招呼。這回得知他簽到寧波。有所感:“以后咱們就再難見面了。”一轉念,“說不定也能見上。”——“是嗎?”——“是的。”
我的言下之意,天下滔滔,人海茫茫,聚散離合純屬偶然,很難說誰與誰能見上,也很難說就見不上。緣耶,命耶?說不清也。
6.11
下午,粗讀完《思想通信》,覺得到中年或晚年讀更合適。放著吧,反正不打算處理掉。買過的書,多數認為有復讀的必要。也不知將來會存多數。但不論多少我都不嫌麻煩,我是寧要萬卷藏書而不要萬貫家財的。
作于2000年大二期間
覺得好看,請在文末幫忙點個“在看”↓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 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 點擊“ 發消息 ”,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