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當代作家高超先生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臺灣會館》新書分享會暨“重拾臺灣會館歷史記憶、見證兩岸文化同氣連枝”主題沙龍活動在兩岸青年書店成功舉辦。該活動由九州出版社主辦,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協辦。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國畫院副院長馬漢躍、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教授、作家鋼凝等藝術家、專家出席,九州出版社相關部門、文學愛好者、讀者共6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由九州出版社營銷部主任古秋建主持。
《臺灣會館》一書是以北京臺灣會館為視角,以歷史事件“五人上書”為開篇,全景式展現晚清時期(1895年至1910年間),中華民族遭受強敵肆意欺凌、社會急劇動蕩、底層民不聊生、兩岸同胞頑強抗爭的歷史長篇小說。該書以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資料為依據,清晰說明了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緯,破除歷史虛無主義,還原歷史真相,以正視聽;有力闡釋了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追求統一、反對分裂始終是全民族的主流價值,且這一觀念已深深融入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精彩再現了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劫難的歷史時刻,兩岸同胞攜手并肩共同抗擊外敵的生動場景;立體刻畫了臺灣同胞“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民族氣節和兩岸同胞“國不統, 寧愿死”謀求國家統一的民族愛國精神的歷史編碼。
分享會上,在談到《臺灣會館》創作歷程時,該書作者高超表示:“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經歷過中華民族曾經的災難、苦難,可我到各省市采風、到寶島臺灣參訪,參觀一處處戰爭遺跡,親手觸摸著外敵給中華民族、給兩岸同胞帶來的創傷,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況且這種心靈沖擊一次比一次強烈,才有了創作這部作品的沖動。
在幾年的撫鍵創作中,查閱史實資料時或筆墨濃情之處,常常令自己淚盈于眶、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又說到:“一個創作者無論在邊緣或在核心, 其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人寫作, 而是全心全意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必須要有香象渡河, 截流而過的精神, 要能耐得凄涼, 甘于寂寞, 在默默無聞中, 不為窮經皓首, 專為撥云見日, 散播無形的種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兩岸和平統一盡一份力,擰一股繩。”最后他感慨地說道:“歷史細至無間, 追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 生活與生存屢受磨難而異常艱難, 也使得中華民族對于生命的珍視、對于生存的渴望異常強烈, 倍加珍視。希望這部帶著濃烈情感的作品能被更多人認識、讓更多讀者看到。”
談到高超的小說創作,馬漢躍認為,高超是一位非常具有寫作長度和韌性的作家,他的文學創作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勢頭,長篇小說更表現出“一部進一步”的創作爆發力。具體到《臺灣會館》的藝術特色,馬漢躍表示這是一部標識高超創作上新的里程碑作品,這個能從獲得國家立項中可以感知的。這部作品回溯了中華民族特別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啟發了民族精神的自覺,無形中觸發了兩岸同胞的共同關照和心靈契合,就如何書寫歷史記憶,《臺灣會館》提供新的探索文本,這也是文化力量的再一次彰顯。
“如何書寫兩岸,是對當代作家的重大考驗。”李振廣說,從人性、文學性和臺灣同胞歸屬感來看,《臺灣會館》是一部非常深厚、深刻的作品,該書的出版發行,必將成為兩岸同胞和海外同胞熱議的話題,必將喚起“覆巢之下無完卵”“統則強、分必亂”的真理性回歸,這在提升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對和平統一的認同與信心上,起到無可替代的啟示與引領作用,最終會鋪就出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最終會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作家鋼凝說,《臺灣會館》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我進行了細致研讀,可以看出高超先生以作家的時代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以宏大的敘事、細膩的情節勾勒出兩岸民眾共御外敵的生動圖景,該書語言張力足、信息張力密、故事張力強、個人張力特,讀來蕩氣回腸,是一部新時代文學應運而生的典型之作,是一部受歲月和生命委托之作,是一部有力證明文學地位價值尊嚴的作品。
會上,還舉行了贈送儀式,由該書作者高超為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中聯國興書畫院代表贈書。高超和與會藝術家、專家與文學愛好者、讀者進行了主題沙龍交流互動。
責任編輯:方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