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許許多多的大戰(zhàn),從這些大戰(zhàn)里面,后人總結(jié)出了無數(shù)經(jīng)典戰(zhàn)例。而在實際戰(zhàn)場上,往往有人喜歡照搬經(jīng)典戰(zhàn)例,想要用此來獲得一場大勝。只可惜大勝很少見,大敗倒是比較多,這里面最出名的就背水一戰(zhàn),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照搬韓信的戰(zhàn)例,結(jié)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紅軍在攻打長沙時使用的火牛陣,也是照搬古人失敗的一個案例。
1930年夏天,中共中央喊出來“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命令各路紅軍向周圍的中心城市發(fā)動了大舉進攻。這一年八月,毛澤東和朱德在這種口號之下,也率領(lǐng)紅一軍團兵分三路向著長沙發(fā)起了攻擊。實際上這已經(jīng)是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了,早在七月份時,彭德懷就曾率領(lǐng)紅三軍團趁著中原大戰(zhàn)的機會,出其不意攻下了守備空虛的長沙,這也是土地改革時期唯一一次攻下的省城。后來隨著何鍵大舉調(diào)集軍隊反撲,彭德懷不得不率軍撤出了長沙。
正因為有了之前一次長沙失陷的經(jīng)歷,這一次長沙的防守力量極為強大,守軍總共有六個師一個旅。不但如此,何鍵還在從南郊的猴子石至北郊的撈刀河一線分別以巨型鹿砦、密布的竹釘和高大的電網(wǎng),修筑了三道封鎖線,給紅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毛澤東原本想要示敵以弱,引誘敵人主力出城決戰(zhàn),只可惜湘軍賠進去兩個團后就再也不肯出來了。無奈之下,紅軍只得選擇強攻。
在敵人的優(yōu)勢兵力和強大的攻勢面前,紅軍的進攻一籌莫展,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依然難以向前推進。再加上紅軍缺乏重型攻城武器,只得寄希望于敢死隊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然而敢死隊派了不少,效果依舊寥寥無幾。在這種情況下,前線的指戰(zhàn)員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想著有什么辦法可以破敵。當時在前線的林彪還是一位年輕的指揮官,他很善于思考,思索了一番后就想出了一條計策,用田單的“火牛陣”沖破敵人的電網(wǎng)。
火牛陣是中國歷史上一大經(jīng)典戰(zhàn)例,當時的齊國在燕將樂毅的攻擊下,七十二城中丟了七十座城,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兩座城池,燕軍便把齊國殘余力量圍困在了這兩座城里。田單當時只是即墨的臨時指揮官,他手上兵力遠遠不及燕軍,想來想去之下就將城里的牛聚集起來,然后點燃牛的尾巴,驅(qū)使它們沖入燕軍陣中,齊軍則跟隨在后。最終火牛沖擊下的燕軍傷亡慘重,就連主帥騎劫也當場身死,田單成功取得大勝,并最終收復了齊國失地。
林彪想干就干,他立刻讓人找來幾百頭水牛,然后在牛尾巴上澆上汽油,接著又綁上鞭炮,然后點上火,驅(qū)使它們沖向敵人的電網(wǎng)。然而這套火牛陣的效果卻大出人的意料之外,火牛們還沒沖到電網(wǎng)前面就踩響了不少地雷,守衛(wèi)電網(wǎng)的敵軍也紛紛集中火力掃射火牛。驚慌失措之下的牛群被嚇得立刻就往回跑,不但沒有沖破電網(wǎng),反而倒過頭來把紅軍的陣型沖了個七零八落,不少人都因此受了傷。
其實使用火牛陣失敗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田單當初首先做的是麻痹城外的燕軍,然后用火牛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長沙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紅軍不但是進攻一方,而且守城的敵軍早已經(jīng)戒備森嚴,再想用火牛陣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是不可能的。類似的攻城型火牛陣在歷史上也有一例,那就是唐肅宗時期宰相房琯率領(lǐng)三路大軍反攻長安時用過,結(jié)果在陳濤斜一戰(zhàn)中敗得異常難看。更何況與古代相比,現(xiàn)代的火力不知猛了多少倍,槍炮的攻擊之下,牛更容易受到驚嚇,根本難以攻破敵人的防線。
對于這一次的火牛陣,毛澤東在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林彪一次,并留下了四字評語:“不知變通”。要說收獲也是有的,紅軍因為這個得到了不少牛肉,算是改善了一次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