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0
本次內容提要
前段時間,我整理發布了我的大一期間日記,參見:
現在繼續發布大二期間日記,參見:
本次發布的是2000年3月19日-4月9日的日記。
這期間,看起來比較關注 求知、愛情和交往,這些都是大學生容易遇到的問題 ,而我在大二的這個時候,也確實遇到了,開始有了一些思考,然后在日記里寫下了自己的態度。
如果說要給大家一些建議,那就是 對于這些成長中必經的問題, 最好由家長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給予相關培養和指導 。
可以更早跟孩子探討,或者家長之間進行談論,讓孩子聽到,這樣就會引發他的思考,讓他逐漸形成認識和自己的態度,而不是讓他到了大學才開始自己去碰撞,那個時候可能就會遭遇不少困難,經受很多痛苦,甚至做出錯誤的選擇,產生嚴重的后果。
以下是日記正文:
1
對求知和交往的態度
2000.3.19
晨,父親來電話,就我四級未過的問題提醒我注意學習。
前些日子,**信中也表示重視,說我是“看得淡泊”(此語中的)。
當周圍有這么多人關心時,你怎能獨來獨往超脫物外,怎能不為了他們努力一些。生命的奮斗,不光是為了自己!
晚見到成績單,排倒數第二。心如止水,認為做事有興趣自會去做好,不感興趣的事,何必多費精力。
即使有些獎學金之類,與我無關。
3.21
晚,讀了羅素傳記,突然意識到知識是可以也是值得掌握好的。
讀王小波《對待知識的態度》,有這么幾句:“科學一日一變,越變越有趣,這種進步真叫人舍不得變老,更舍不得死?!?/p>
“不管有沒有直接的好處,都應該學習?!?/p>
“我曾獨自一人度過了求知非法的長夜,所以才有這種想法?!薄安患訖z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p>
“抱著封閉的態度來生活,活著真的沒什么意思?!?/p>
以前在受人生問題困擾的時期,對待知識的態度是消極的。這樣不好,雖說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求知,但為了過積極有趣的生活,求知是不可少的。
今后的態度應是:有計劃、有決心地求知,不厭廣,不厭精。相信這樣不但不會影響反而會促進我對人生的思考。
3.23
昨天校運會,班里團結一致,獲得總分第一。看著同學們努力爭取每一分的情景,獲名次后歡呼雀躍相互慶賀的鏡頭,心動了。
想到,身在社會或集體中,為著全民生活的共同改善,人是應該有力的出力的。
以前曾為不善組織、逃避交往緣故,想不干文藝委員了。如今看來,那樣于己于人都不利。
其實干這行也不難,只是去尋找身邊人的有趣的地方,交往、組織是不成問題的。
況且,陳力而列,能者上前,乃是社會、集體健康發展的前提。于是這樣打算,參加班委競選,不承諾放棄,讓群眾來評價誰最合適干這行。
晚聽考研政治輔導,實為宣傳廣告,在致*信中大批此事。
寫興來時很是愉快。寫信是一種創造活動,亦是精神享受。不但覺得會交往了,也會說話了。晚歸時,**說我挺會自我安慰(以前誰也這么說過),欣然接受。
不過,又想到,調侃時看似思維敏捷,妙語連珠,實則不經推敲。
生活中適當的調侃不可少,深刻也應不避膚淺,但適可而止。
3.25
晚想到,會自我安慰的人一般較樂觀,活著不會太累。如果再有些慧根的話,可以“明智又充實”。
2
生活經歷中的感悟
3.26
為《教音》做了一篇談孤獨的文章,3000字,傾注了相當的心血。興許是第一篇成鉛字的。
3.27
晚聽郭祖儀《學生干部的人際關系》,對交往又有了新思考:
人無法離開別人生活,何必把交往看得那么危險呢;
人在獨處時能創造,交往對創造的關系也是辯證的;
人如果只為自己活未免境界不夠高,做個能自度并度人者更好。
不過我也得小心,活動過多,會影響自我完善。我要多給自己留些看書和思考的時間,節制談話,節制交往。
3.29
去“桑銳”,第一次講課,感覺不錯,效果看來也挺好。
激動、興奮、緊張、憂郁、煩躁、沉悶,都不利于創造力的發揮。
在沒經歷一種生活狀態時,不好去評價它。
切記,吃不到葡萄,別說葡萄酸。
3.30
測量課后,去問老師,什么軟件適合我們學習。
老師覺得問的含糊……我卻覺得他回答的沒風度。一天里都不舒服。
我也知道,何必在意。我現在也只是記下內心的感覺罷了。
我厭倦那種過于真誠的人,口沒遮攔,想到什么說什么,不計后果,不考慮聽者的感受或者不分場合地喜歡拉著隨便誰都大肆宣泄,就像母雞下了蛋叫個不停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一樣。
太愛談思想的人往往沒多少思想。
4.1
雨,按原計劃全班去南五臺。大家興致很高,走得頗有情趣。
與可愛又開朗的女孩同行。很是愉快。
世界上有弱智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弱智的人不知道(或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弱智,更可怕的是弱智的人承認了自己的弱智,但不去想辦法使自己聰明一些,還以弱智為榮,以“弱智”賣“弱智”。
3
對愛情和交往的思考
4.2
一天里,奇妙的感覺,想入“非非”。讀《安娜 卡列寧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寫下不少字。
人固有一死,有的人因之而悲觀,萬事無心,有的人則在意識到之后更加樂觀積極地生活 ,追求生之幸福。
我認為,只好用天性的不同來解釋了。
“愛情可以使人發現自我”,我渴求相愛相知的人,一如渴求我的自我。
“愛情是自我確認的方式,通過某異性的承認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你也許會說,把價值建立在別人確認的基礎上,不保險??墒?,由愛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而且我相信能找到這樣的愛人),總比自己看自己要“客觀”得多。你信賴你的愛人,一如信賴你自己,那么,他(她)就該可以作為你的裁判了。
再有,自己看自己是一件很難又很容易出現偏差的事,能有別的途徑(這種途徑又很可靠——只要愛情的基礎牢固)認識自己,何樂而不用?
我為了我能活得更好些,就去想辦法讓別人活得更好些;
我為了能認識和實現自我,就去幫助別人認識和實現自我。
我愛跟可愛的女孩交往,因為我愛她的可愛。
4.3
可愛的女孩,我希望她過幸福的生活,也會努力讓她幸福些。
我不認為一定要跟我在一起才幸福,她自己該也能找到讓她幸福的另一半。
男人靠理性把握世界,往往要經過痛苦而漫長的探索過程。
女人只靠靈性就夠了,輕松又迅捷。
4.4
照片上,那個我不認識的人就是我。
4.5
一個男人,如果不懂愛情,不敢面對愛情,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人若要講“忠誠”,從什么時候開始算呢?戀愛時還是結婚后?
人不能因恪守某條原則而活得太累,也不能無視任何人類的準則,那么,怎么解決婚外戀或者喜新厭舊的問題呢?
4.7
上午去植物園。郁金香、孩子、好旅伴。
下午去**處。玩了電腦,他又非留吃晚飯。每次都那么盛情。這樣的相識,讓我怎能在世上無牽無掛,死時不留遺憾呢?
4.8
晚與*長談,多涉及人生觀。盡管自覺很多地方表述不夠清晰,他仍感“受益匪淺”,還希望以后多與我交流。
收到**信,說我象他“人生道路上一位老師”。
他們的話促發了我更多的思考。盡管我并不把影響別人作為人生的一個原則,但事實上看來,自助——助人,自我完善——完善社會,實在比單重某一方面更明智。
人若要活得自在,一味地排斥交往不是明智之舉,那樣你不但會失去許多有益的機會,還會變得更不善處理人際關系,結果為此受累不少。唯有能控制交往主動權的人,才能左右逢源。
能出世又入世者,才堪稱大智者。
4.9
當別人的平庸引起我的厭惡反感時,我就想到自己的平庸也會引起別人的厭惡,因此,我不能平庸。
作于2000年大二期間
覺得好看,請在文末幫忙點個“在看”↓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 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 點擊“ 發消息 ”,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