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入冬,別忘了壓苗和澆水
小雪節氣了,天一點雨沒下,氣候暖和,小麥綠油油地長勢太好了,老百姓卻很擔憂,現在小麥瘋長,真不是個好現象,該打擊打擊它們這種瘋勁了。
就像小孩子,起跑線上太順利,早早就成了領跑者,沒經受過半點挫折,能一直順利走到終點的鮮有。
麥子入冬前就長得十分旺盛,往往是基礎不牢,偶遇冬寒春旱,多數便一蹶不振,再也長不起來了。
有經驗的農民種地和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一樣,會適時地對小苗進行打壓,讓他自己調整心態,做好應對,堅強自己。
看到小麥瘋長,農民找出了石砘子,專門對青苗進行碾壓,讓它不由自己地受傷,讓它不得不停止地上的生長。
可惜敢于對小麥鎮壓的農民大把地有,舍得給孩子制造阻力的家長出奇的少。
麥苗經過鎮壓后,受到機械損傷,抑制了地上部分的生長,可以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促進小麥分蘗生根,莖基部莖節縮短變粗,蹲苗壯稈。
通過鎮壓,壓碎地里泥土塊,彌補地面裂縫,對土壤起到保溫、保濕,既控制了小麥長勢,又增加了抗寒能力,有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鎮壓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生長。鎮壓后給小麥澆一次越冬透水,可以起到防凍和保墑的效果。
小麥秋種夏收,歷經四季,生長期很長,進入冬天,太行山里的氣溫并不穩定,遇到冬天特別冷的情況和倒春寒天氣都是非常常見。
土壤越干旱越不保溫,冬前澆水,既可以為小麥提供足夠的水分,還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穩定地溫,有利于麥苗越冬長根,保暖防凍,安全越冬。
越冬前澆水能有效防旱,小麥在年前分蘗一大部分,如果土壤太干旱,會出現苗黃苗弱的現象,這樣小麥會失去分蘗能力。
小麥澆冬水還可以防蟲害,每年溫度下降時,小麥害蟲的一些蟲卵,要向土層深度開始移動,所以澆一次越冬水后可以殺滅一些地下害蟲的蟲卵。
農民的經驗是:夜凍晝消,冬灌正好。
冬灌過早氣溫較高,蒸發量大,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冬灌過晚土壤凍結,水分不能及時下滲,地面積水結冰,麥苗在冰層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地面形成冰塊,抬起土塊,拉斷麥根,吊死麥苗。
小麥越冬水澆灌的氣溫要求是,澆水后夜晚能結冰,白天能消融。
所以最低氣溫要降到0℃以下,這樣澆水后才能達到以上條件,白天水分吸熱,提高溫度,夜晚上層結冰保溫,可防止麥根被凍,達到保墑提溫、防止麥根受凍害的作用和效果,利于麥苗安全越冬。
澆灌越冬水,可使疏松的土壤變瓷實,不致麥根因土壤空虛保溫效果差而受凍害,同時增強了保溫效果,還可使原來空虛的地方變瓷實,也增強了土壤的保墑能力。
澆灌越冬水,可起到冬水春用作用,預防春旱,越冬水澆足以后,土壤瓷實,既可降低長冬風吹日曬后的水分蒸發,還可起到提墑保墑、冬水春用的效果,防止早春干旱。
老話說:“小麥不冬灌,產量會減半”。
目前小麥種植前大部分都是玉米秸稈還田,玉米秸稈在腐爛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因為水分充足有利于秸稈的腐爛,小麥冬灌就起這個作用。
同時,冬灌水還可以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肥料養分的分解轉化,為年后的小麥生長發育提供更多的養分,進而促進春季小麥返青和根系生長。
入冬后,滲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以及底墑不足的麥田應首先澆灌;滲水性強的沙土地和墑情較好、播種較早并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晚澆一些時間。
小麥冬灌水量不宜過大,以能澆透、當天滲完為宜,防止大水漫灌。冬灌水量不可過大,以免地面積水,遇低溫而形成冰殼,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凍,根系窒息,分蘗死亡而減產。
冬灌后,必須適時松土,除保墑,防止土壤板結、龜裂和通氣外,還可提高地溫,有利于促苗生長。
由于地塊、地力不同,底肥情況不同,小麥出苗自然有的就苗齊苗壯,有的就苗黃苗弱。
苗齊苗壯的麥田還好,然而對底肥不足、麥苗瘦弱、葉片發黃的麥田,應趁著澆水之便施追肥,以促進麥苗健康生長。
根據地塊、地力不同,澆水也不是必須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澆,有些底墑良好的土地,就完全可以不澆。
地塊所處的大環境不同,地力不同,采取的種地方式方法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不斷變化。
長勢旺的小麥需要鎮壓,而本來出苗就不全,勉強出來又黃又弱的小苗就不需要鎮壓;干旱的麥田需要鎮壓,而墑情良好或地塊比較濕潤的麥田則不需要鎮壓,也所謂老百姓說的“壓干不壓濕”。
培養子女和種地也是一樣一樣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窮人家的孩子被叮囑吃飽的時候,地主家的兒子被叮囑的是別吃撐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