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陽春是假?
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許鞍華上臺頒獎時說:
我覺得今年香港電影是“小陽春”不準確,因為很多導演都很好,不會只有一個“小陽春”,會持續進步。
2022年,全球仍籠罩在疫情的愁云中,但港片確實有回春之感。
首先是《明日戰記》、《飯戲攻心》、《正義回廊》等諸多港片接連創造票房佳績。其中《明日戰記》香港票房破億,還登上了香港最賣座亞洲電影寶座。
其次,一眾新人導演捧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林森導演的《窄路微塵》,豆瓣評分7.3。
何爵天導演的《正義回廊》,豆瓣評分7.6。
吳炫輝導演的《明日戰記》,豆瓣評分6.1,是最佳新導演入圍作品中最低的一部。但這部電影開創了港式科幻機甲片先河,又票房登頂,也是難能可貴。
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豆瓣評分7.3
只是,高興勁沒延續多久,大家就發現港片有些后勁乏力。今年暑假上映的一眾以本土為主導的港片,票房全撲,包括香港天團MIRROR第二頂流主演的《釀魂》,在粉絲包場支持下,好不容易才過千萬票房。
香港第一頂流姜濤主演的《我的天堂城市》,得益于粉絲的堅定支持,票房也過千萬了。但這樣一部由臺灣導演拍攝的電影,在臺北上映時幾乎查無此片。
這樣的低潮,直到近期上映的《白日之下》,才被打破。
二、新希望?
11月2日在香港上映的《白日之下》,最初并不被看好。
上映首日,電影票房只有40萬港幣。隨著口碑發酵,電影票房強勢反彈,現在已經達到每天100萬以上,短短數日,票房已過千萬。
劃重點:電影沒流量明星,沒粉絲包場。
除了票房強勁,《白日之下》還獲得了金馬獎的5項提名,最新的豆瓣評分是8.4,絕對是年度華語電影十佳之選。
這部電影之所以贏得票房、口碑雙贏,很重要的一點是:
現實題材,喚起大眾強烈共鳴!
《白日之下》改編自多起發生在香港,關于殘疾院舍的新聞。在當年,這些虐待院友、離奇死亡,甚至有院長涉嫌性侵智障女孩等案件,就已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
這部電影的籌備過程可謂異常艱辛。
當初簡君晉戰戰兢兢地拿著劇本找爾冬升做監制,想不到爾導竟立馬應允,因為《白日之下》令他想起37年前拍《癲佬正傳》。他覺得這個故事值得拍出來,雖然未必可以改變個世界,但至少可以提出問題。
想不到,后續找投資的過程卻異常艱難,大家一聽社會題材就怕賠錢婉然謝絕,直到交到第五位老板古天樂那才得以開拍。
無怪乎爾冬升在發布會上說出這樣一段話:
現在拍戲,故仔(故事)不重要,古仔才重要!
真想在熒幕前回應一聲:多謝古仔!
緊接《白日之下》,11月16日,又有一部叫《年少日記》的港片上映。這部電影和《白日之下》一樣改編自社會新聞。
《白日之下》聚焦的是殘疾院舍的黑暗面,《年少日記》關注的則是青少年自殺的社會議題。
據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報道,自2020年以來,香港自殺率呈上升趨勢。其中15-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更創了新高。
這部電影獲得了金馬獎的5項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4。
可以說,現實主義題材的港片,為2023年的低潮,涂上了一抹亮色。
三、韓國翻版?
現實主義題材、口碑佳作、票房驚喜,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在一起,是不是想到了韓國電影?
畢竟,韓國電影向來以敢拍而聞名,連周潤發都發出驚呼:這也能拍?
這里必須插播一下,《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都少不了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
其中《年少日記》成本約325萬港幣,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五屆大專組得獎作品。也就是說,這是政府為推動電影業,資助年輕電影作者的計劃受益者。
爾冬升在《白日之下》首映時說:“我們行內會開玩笑,現時香港電影最大的投資方是電影發展基金,第二就是古老板(古天樂)。”
香港政府對電影行業推動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
作為一個港片迷,我有個鮮明的感覺,那就是1980年代前的港片往往給人感覺異常陳舊,到了80年代后,卻突然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港片的造型、包裝,直到今天都一點不過時。
這背后,少不了港片的一大革新:
新浪潮。
如今港圈的大佬徐克、許鞍華,都是新浪潮中的佼佼者。
而近年冒出的港片新導演,與當年的新浪潮相比,有個鮮明特色,就是拍小成本制作、拍社會現實題材。
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這正是缺乏投資背后的求生之道。
當年,香港電影之所以異軍突起,靠的就是香港+臺灣+東南亞的華人市場。如今外部市場已死,內部市場華語電影規模撐死就十億左右。稍微重頭點的投資,必須要有內地市場才有保本的希望。投資方保險起見,自然就寧愿選擇大導演,以及劉德華、古天樂這一批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一線明星。
因此,新人要進入電影圈,幾乎就只有仰賴電影發展基金。成本所限,也就只能拍社會題材了。
韓國其實也是類似的。
一個5000萬人口的市場,要做到投資保本,拍社會題材算是最保險的。
看看今年的韓國電影市場,上半年只有一部賺錢。本土科幻巨片《月球》更是血虧。
對比之下,內地電影人不要太幸運。今年電影票房已破500億,一部片子票房就30億+,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盡管,國內市場限制多多。還是希望電影人不忘初心,拍好電影吧。
質量,才是王道!
除了《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年底時,將會有幾部重磅港片上映。包括劉德華的《潛行》、劉德華和梁朝偉的《金手指》。
暑期檔的合拍片因為沒創新,已經逐漸被邊緣化,希望這幾位大佬的片子能給人一些驚喜。
相信以后港片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類似格局:劉德華等黃金年代頂流,合拍片里擔大旗。新生代依靠香港電影基金扶持,靠社會題材和劍走偏鋒冒出頭。
我們當然不懷疑“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但一個市場的未來,總是屬于年輕人的。
本土頂流之路顯然走不了多久。這些已經獲得認可的新影人,如何融入大局,又保持創意呢?這點不容易,但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