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6203字0圖,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01 “美式民主”是真民主嗎?
02 真正的民主是什么?
這兩天一個比較勁爆的國際新聞是阿根廷選舉,極右翼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總統選舉中以55.95%的支持率獲勝。
這件事有多么奇葩呢,這個人主張關閉央行,廢除比索,全面轉向“美元化”,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承諾將中央政府部分從18個砍到8個。
甚至允許公開攜帶槍支、合法化器官買賣并限制墮胎,同時還主張公共服務私有化,包括教育、醫療等。
可以說,光從這些主張來說,這人都別說是“小政府”了,幾乎是“無政府主義者”。
如果上述的主張都能兌現的話,可以預見的是阿根廷將很快丟掉國家賴以生存的命脈,整個國家一定會被外部勢力和資本滲透得死死的,普通人永無翻身機會。
這種自冷戰結束后,還親自上場給大家表演“休克療法”的大型試驗田,值得我們好好追蹤關注。
那有的人就問了,這些玩意一聽就不那么靠譜,為什么民眾會選擇這個人上臺呢?
我看到有人在分析是因為這個人還有一層主張就是極端“反女權”,然后得到了廣泛男性青年以及相關受影響從業者追捧。
但不管怎么樣,我更想聊一個我很早之前就聊過的話題,這種一人一票制到底給普通國家帶來了什么?是“暴民政治”,是“小國悲哀”,是永遠無法掙脫發達國家的枷鎖。
而這一切,都是那個可惡的,一直有人向我們宣傳的“美式民主”。
01 “美式民主”是真民主嗎?
民主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民當家做主。
而一說到“美式民主”,大家最常想到的就是美國的多黨選舉制度。
表面上看感覺確實很好啊,你看一人一票,你可以自由選擇哪個總統來管理這個國家,好像是挺“民主”的。
但問題是,到底誰來做總統候選人,美國人民能決定嗎?
就如同前幾年的大選,由于特朗普實在是“特不靠譜”了,美國人民忍無可忍,決定要票死他。
結果民主黨這邊推出了個拜登,大家一看,感覺這個拜登也不太靠譜。結果就遇到了到底是選擇吃“巧克力味的屎”還是“屎味的巧克力”的史詩難題。
結果整個大選就變成了討厭特朗普的人和喜歡特朗普的人的終極混戰,當時大家戲稱整個大選其實跟拜登沒什么關系,我上我也行。
然后呢,確實是把特朗普投下去了,那拜登又是一個好總統嗎?美國的疫情控制住了嗎?美國的經濟平穩了嗎?不需要印錢過日子了嗎?老百姓生活過得更好了嗎?
整個疫情期間,美國的財富加速向富人群體集中。光去年的統計,美國643名億萬富豪的資產累計增加了的8450億美元資產,比疫情前增長了29%。而相反的是期間卻有超過6000萬普通美國人失業。
你看上去人人都有選票,但最終的結果是不管選上誰,都沒有真正代表最廣大普通群眾的利益,那代表誰了?資本家的利益罷了。
不僅如此,如果最近幾年比較關注美國政治的小伙伴應該也能看到,現在美國兩黨政治已經開始了相互拆臺模式。
甭管你現任總統提了什么議案,我另一個黨派在參眾兩院中就使勁給你使絆子,造成了極大的內耗,最終就是什么事都沒法開展。
那現在就有一個新的問題了,如果美國這套制度問題這么大,為什么美國一直在鼓吹全世界都要學習他呢?
在美國的宣傳下,美國當前如此巨大的財富就是因為他們這套“完美的制度”帶來的,只要你跟美國一樣,搞多黨選舉,搞自由市場,你就能和美國一樣變得富強。
不好意思,只要是發展中國家學了,就沒一個不死的。很多人沒有搞清楚一個因果關系,到底是因為美國先有了這套制度最終才變得富裕,還是先有了財富最終才能忍受這套制度。
要知道,美國建國后那可是還有黑奴的,直到1965年8月6日簽署了《投票權法案》,才算是真正開始保障黑人的投票權。
而美國的富裕,其實主要來自一開始的鴉片貿易和黑奴貿易,然后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國家遠離歐亞戰場,開開心心地搞制造和貿易,軸心國和同盟國兩邊賣軍火,賺得盆滿缽滿。
在完成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積累后,自然現在是吃著資本紅利,手握全球軍事、金融、文化、科技霸權,那可不是當下最富裕的國家?
而有了最富裕國家的這個底子,才能真正抵抗住多黨執政帶來的巨大內耗。
而正因為有這種內耗,最終也成為了美國為什么要向其他國家輸出政治制度的最大原因——封鎖住發展中國家的晉升之路。
要成為現代國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工業化,而要實現工業化,首先得進行原始資本的積累。
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工業化起步早,有了科技代差后就開始全球進行殖民、掠奪,這就攢下了后續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然后就是滾雪球越累越大。
但這一套玩法在二戰后就不能玩了,雅爾塔體系下確定了世界的勢力格局,最終又通過聯合國固定了下來。
說簡單點就是你現在要是敢隨便侵略別的國家,那就是和整個聯合國作對,聯合國是有權力干涉的。
當然啦,我們也知道聯合國其實也是看誰拳頭大,美國要想搞點政變、侵略,放以前還真管不了他,但這個未來會慢慢變好,畢竟有個國家開始起來了。
所以二戰后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想要進行原始資本的積累,就只剩下一個途徑——壓榨自己的國民。
縱觀二戰后新興起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走的這條路。比如韓國的工業化底子就是在樸正熙的軍政府時代打好的,現在韓國財閥為何又大又強,也是那個時代政府扶持集中力量進行工業突破遺留下來的問題。
日本其實也是這樣,二戰前日本算是半個工業化國家,二戰后開始承接了美國的落后產能,然后也是通過壓榨自己的國民勞動力,積累了繼續產業升級的資本。
那些個年代,韓國、日本的普通民眾同樣也是過得非常艱難的。
我國的例子就更加有說服力?;旧辖▏缶吞幱诒幻绹洕怄i的狀態,既得不到國外投資,又沒法承接落后產能。所以當時蘇聯給的156個項目還是挺雪中送炭的。
然后我們國家又沒有什么資源,也沒有什么工業品可以賣,最終想要獲取資本積累就只有一個途徑——賣農產品。
所以我們現在反過頭去看,就能明白什么叫做“農業剪刀差”,其實就是對內壓低了農業品的價值,然后再出口換匯,最后用來購買工業化發展需要的技術、資源、設備。
所以我們建國前三十年,那是真的“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這句話是真的沒錯的,我們的農民朋友確實為這個國家發展付出了太多太多,至今才開始進行反哺,但還遠遠不夠。
然后這還沒完,前三十年走完后,我們有了工業化的基礎,剛好我們又與美國緩和了,所以又進入了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
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承接日韓等國淘汰下來的落后產能,基本上就是些輕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紡織產業等。
然后我們又進入了新的一個資本積累的過程,而這個階段勞累的就是廣大的產業工人,所謂的“血汗工廠”基本上是那個時候的常態。
而這個階段下其實就是在用廉價的人力,幫助國家繼續進行資本積累,最終的結果是我國確實也不辱使命,逐漸從低端工業發展到中端,現在開始沖擊高端制造。
只有拿下高端制造,我們才算是真正把工業生產中最大比例的利潤留在了國內,然后才能反過來提升整體民眾的薪資、福利和生活品質,到這時才算完成了現代化的目標。
當然這個過程中,勢必會從歐美發達國家口中搶奪蛋糕,自然也會受到來自他們的打壓,像光伏產業、華為等企業這些被各種理由限制發展,原因就在這。
相信看到這里,很多小伙伴應該也能反應過來了。
上面舉的三個國家工業化例子,基本上都損害了一部分國民的利益,甚至這部分人還不在少數。
我們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很容易做出判斷:這么做短期內確實民眾很苦,但是長期來看是利于國家發展的,如果不能接受短痛,那很大可能這個國家未來是一直處于長痛狀態。
而對于這樣的國家來說,如果在這個時候實行的是“美式民主”那一套,搞什么選票政治,那這種損害短期人民利益的政策是肯定辦不下去的。
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印度。
印度這個國家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你別管他們內部的宗教矛盾和種姓制度,反正他們有所謂的“一人一票”,就敢這么宣稱。
然后前些年莫迪就想推行個政策,想要搞三項農業改革法案,說簡單點就是取消國家對農業的高補貼,因為要花的錢太多了,政府支撐不住了。
從印度政府的層面上來說很好理解,取消了農業補貼,就可以把這部分錢拿來做工業化發展,搞搞產業升級、搞搞科學技術,畢竟印度也不想一輩子做低端制造業大國。
結果就是一大群印度農民頂著新冠,跑到新德里鬧事了。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覺得你這個不補貼了,那以后大家的日子可能就更慘了,不行,你必須繼續補貼。
其實這其中很多人算是被大地主給忽悠了,首先很多印度是沒有土地改革的,現在很多的土地其實是控制在大地主手里,而農民就是給地主打工的。
莫迪這政策下來后,對普通農民影響是真沒多大。最終的差額其實是大地主們來承擔的,所以這事就屬于打工仔被資本家忽悠瘸了,然后幫資本家沖自己國家的塔。
稍微想一個細節也能得知,這么大票農民跑城里鬧事,這筆花銷誰來承擔的?自然是背后有金主嘛。
然后這個抗議活動搞了差不多一年,后來才終于消停了,因為莫迪放棄了,為什么放棄?因為莫迪的支持率在農民群體中已經大幅下降了,再這么搞下一屆選舉要出問題了。
所以你看,在所謂的選舉政治里面,一個政黨首先要考慮的不是這個國家最長久的利益,最先要考慮的是自己政黨的支持率,因為一旦支持率下降了,這個國家未來啥樣子也跟自己沒啥關系了。
而恰恰這種心態,就導致了很多搞“美式民主”的發展中國家的執政黨,老是在搞一些提升短期利益,但極其損害長期利益的事,來拉攏選民,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
聊到這,大家應該也能明白,為什么說搞“美式民主”其實就是在“封鎖住發展中國家的晉升之路”了吧。
當然這還沒完,由于美國強大的對全世界的經濟影響力,美國是很容易通過經濟霸權去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
如果一個國家搞多黨選舉,那美國是完全可以扶持其中一個政黨作為自己的傀儡。如果是其他政黨上臺,而且這個政黨不聽美國的話,那美國就可以從外部影響這個國家的經濟,最終讓民眾自己把當前的執政黨搞下臺。
當自己扶持的傀儡政府上臺后,美國就可以通過傀儡政府的手,逐漸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搶奪這個國家的資源。
這也是美國一直向外推銷“美式民主”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02 真正的民主是什么?
先說明,我并不是個“精英政治”的崇拜者。
但是在政治這個層面上,我向來不覺得一人一票是合理的。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世上,真正關心政治的人不占總人數的10%,而這部分人中,從思維能力、學識造詣上能正確理解政治的連1%都不到。
那你說讓這么多人來選擇這個國家的領導者,那他們能通過什么來做決策?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大家去醫院看病,都知道要找醫生給你看,你總不能說讓現場投個票,誰票多就來給你看病吧?
說白了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那為何治理國家這么專業又重要的事是讓更多的不專業的人來做選擇呢?
上面聊印度的例子其實就能說明問題,當普通人不了解政治的時候,往往會形成“暴民政治”,就是只要你不滿足我的需求,那我就要讓另一個能滿足我需求的政府上臺,完全不用管整個國家是否達到了利益最大化。
最終的結果就是很多政黨被民意裹挾、被選票裹挾,最終治理國家的政策往往從短期利益為考慮,甚至只從部分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然后就是國家沒辦法達成長期決策,并且不能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而且由于只有部分民眾受益,導致了國家內部不同群體的沖突和分裂。
美國搞不同的群體劃分,本來就是為了選票來考慮的,但現在已經暴露出的問題就是民眾極其分裂,又引發了各種其他的社會問題。
更加嚴重的是,普通的民眾不僅不了解政治,甚至還會被引導作出錯誤的判斷。
英國脫歐這件事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吧,反反復復搞了這么久,上臺下臺了好幾任首相最終還是脫了。
在整個脫歐的過程中,主張脫歐的一派就一直在給普通民眾灌輸:脫歐對英國是好的,英國每年在歐盟支出了這么多錢,如果脫歐后,這些錢我們就可以用來改善自己的民生,給自己人發福利。還有就是很多英國當下的問題都說是歐盟帶來的問題,比如難民啊等等。
然后普通民眾一聽,欸,好像有點道理啊。但就是沒有想過,英國在歐盟每年支出了這么多,但是英國每年因為歐盟收獲的其實更多。
但是脫歐前沒人關心這個,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結果就是當英國真的脫歐后,所有人才開始如夢初醒,然后一個小時內谷歌上“如果英國脫歐會發生什么”的搜索量激增。
然后就是很多民眾真正了解到問題后,就開始后悔,希望能不能再重新投票,但是已經晚了。
所以民主到底是什么?到底應該怎么正確實行?
我們還是回到民主的最樸素的定義:人民當家作主。
說白了,我認為的民主就是看:這個國家的人民能否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分享到發展的蛋糕;這個國家的發展,是否是考慮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國家是否重視民意,是否愿意聽取廣大人民的意見建議。
從民意上來看。
其實我國政府是很重視民意的,也十分重視各種關乎民生的政策,比如壓在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房價、教育、醫療,最近幾年以來都在陸陸續續著手解決,甚至步子跨得還有點大。
還有政府層面的“反腐倡廉”和“打黑除惡”,這也是關乎人民幸福指數的事。很少有國家是把這兩件事當成政策,過個幾年就要搞一輪的。
這里多說一句,不要以為我國老是曝出腐敗問題,就覺得其他國家清廉。這么說,如果一個國家明面上沒有任何腐敗問題,那就只能說明這個國家的腐敗問題已經“合法化”了。
就如同美國的“政治獻金”、各種基金會、還有美國政治中的“旋轉門”(政府官員退休后任企業高官,幫企業謀利益),這才是真正的腐敗,但你甚至都沒辦法解決它。
從發展上來看。
如果一個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富裕,富豪越來越多,但是失業人口和貧民窟的人口也越來越多,那就說明這個國家的發展紅利,是跟最為廣大的人民群眾無關,只是滿足了少部分人的利益。
雖然上面我聊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進程,確實苦了我們自己的民眾。但是這個國家的政府是干實事的,苦了人民群眾后,最終我們確實也實現了工業化,實現了現代化,當這個國家開始富裕后,就已經在反哺人民。
我們完成了最大規模的扶貧運動,基本上消除了絕對貧困。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近些年又提出了“共同富?!钡哪繕耍胍谖磥砝^續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我們政府不計成本,在各個偏遠山區修橋修路、通電通網,不僅是給偏遠地區的人民有機會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時也是給了他們貿易致富的機會。
很多人喜歡拿我們生活很累,工資不高來說事。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是逐年提高的,你想想你小時候過的什么日子,現在生活又是如何。
很多比較不能和其他國家比較,這是不公平的,總說中國福利待遇不如美國,那也不看看美國發展多少年了?我們才發展多少年?
而就強如美國,1999年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中位數就有61526美元,結果2019年美國中產階級收入中位數只有63179美元,考慮這20年的通貨膨脹的話,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其實是一直在縮水的。
不僅中產階級財富縮水,更多的中產階級也正在跌落,原來我們說美國社會結構是個很健康的橄欖型,但現在看來這個結構改變的趨勢也是越來越大。
所以美國這些年發展帶來的蛋糕到底去了哪里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再反觀一下我國,我們黨可是一直堅持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為50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封建王朝下,往往進行朝代更迭就是因為人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
而想要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著眼于人民的利益。
這個國家現在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夠富裕、還不能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舒適的生活。但只要這個國家的目標沒變,她的使命沒變,想要讓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的愿望沒變。
那,這就是民主!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