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政略方針的修改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了要達到興復漢室的目的,實現統一的目的,必須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奪取 荊、益二州為根據地,改革內政,外結孫吳,積蓄經濟和軍事實力。第二步, 等待天下有變,一路從荊州向洛陽和宛城, 一路從漢中進攻關中后出潼關,以鉗形攻勢奪取中原。
僅從蜀、魏爭天下的角度來看,蜀漢的兩路夾擊中原的戰略是正確的,但兩路夾擊中原所牽扯的不僅僅是蜀、魏雙方。要兩路夾擊,必須占有荊州,而占有荊州必然會與孫吳竟長江之所及有沖突。只要是蜀漢據有荊州,聯合孫吳就無法和北伐兼顧。
夷陵之戰的失敗,給了蜀國一個沉重的教訓,荊州問題是蜀漢夷陵之戰前蜀國統一天下的核心構件。在夷陵之戰以后,蜀漢徹底放棄了對荊州的要求。
隨著劉備的去世,諸葛亮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開始根據失去荊州后的情況調整北伐的戰略,他派鄧芝出使吳國恢復吳蜀聯盟。
鄧芝面見孫權說了這樣一段話
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于魏,魏 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 地非復大王之有也。
鄧芝這番話,向孫權表達了,蜀國政略方針已經發生了變化,蜀國放棄對荊州的爭奪,承認吳、蜀兩國對土地占有的現狀。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吳國占有的荊州、揚州、交州,蜀國占有的益州。鄧芝在分析兩國地理上的優勢時,只提了 蜀有重險之固。這“重險之固”,指益州一個州,承認了對吳對荊州的占有。在承認吳對荊州占有的基礎上,指出只有將兩國 的長處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鼎足而立,不論是生存還是發展,兩國都需要聯合。
還指出了吳魏兩國不可能長久聯合。因為吳王是委身于曹魏。 這種不平等的聯合必然會使曹魏不斷向孫吳提 出其難以接受的要求。總有一天吳國會因無法忍受而拒絕曹魏的要求,從而導致曹魏的討伐。如果吳蜀不能恢復聯盟,仍然封魏的話,在魏征討吳國的時候,蜀國必定會攻打吳國,吳國會陷入兩線作戰,有亡國的危險。對于蜀漢伸出的橄欖枝,孫權決定恢復吳蜀聯盟。
在鄧芝出訪孫吳之后,孫吳為了表示恢復和蜀漢關系,派出了張溫回訪蜀漢。孫權的態度之所以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也說明蜀漢改變了對荊州的態度。張溫到蜀漢之后,給蜀漢上章說:
昔高宗以諒暗昌殷祚于再興,成王以幼沖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溥天,聲貫罔極。今陛下以 聰明之姿,等契往古,總百揆于良佐,參列精之炳耀,遐邇望風,莫不欣賴。吳國勤任旅力,清澄 江滸,愿與有道平一宇內,委心協規,有如河水,軍事兇煩,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 溫通致情好。陛下敦崇禮義,未便恥忽。臣自遠境,及即近郊,頻蒙勞來,思詔輒加,以榮自懼, 悚怛若驚。謹奉所貴函書一封。
張溫這封表章,表達了一個實質性問題是“吳國勤任旅力,清澄江滸”這句話。“江滸”就是長江流域,就是指長江中下游,包括荊州在內。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吳國依靠本國軍民的力量,掃清了長江流域,實際上就是再落實一遍,蜀國決策者是否認可了吳國對荊州的占有,放棄了與吳國爭奪荊州的打算。張溫提 出這個問題,就是看看蜀國君臣作何反應,對吳國占有荊州是否承認。
蜀漢的態度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對李嚴的分析無疑是對吳國的荊州的占有是承認的。
劉備永安托孤時,讓諸葛亮和李嚴并受遺詔輔后主,并讓李嚴任中都 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成為蜀漢的二把手。
永安是蜀漢進攻荊州的前哨,劉備對李嚴這樣安排,表明蜀漢還想要奪回荊州。但是,劉備去世以后,李嚴被諸葛亮調離永安,屯駐江州(今重慶市),鎮守永安則是名聲不大的陳到。 這表明此時蜀漢已無意再和孫吳爭奪荊州。
蜀漢的鉗形夾擊中原是蜀國始終堅持的戰略方針。蜀漢放棄了與孫吳爭奪荊州,并沒放棄從東西兩路夾擊中原的鉗形攻勢。只不過是把東路這支 進攻中原的鉗臂由自己的軍隊變成了孫吳。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蜀漢派陳震前去祝賀,雙方約定:滅曹魏之后,天下的九 州中豫、青、徐、幽四州歸吳,充、冀、并、涼四州歸蜀,司州兩家平分。雙方并盟誓說:“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后, 戮力一心,同討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 各守分土,無相侵犯。”
孫吳與蜀漢聯合伐魏,說明蜀漢兩路夾攻中原的鉗形攻勢中,東路軍的形成。,在這種情況下蜀漢北伐曹魏的目的顯然不是攻克中原,而是占據關中,形成進攻中原的另一支鉗臂,和東吳二分天下。
諸葛亮北伐的直接目標是進占隴右,進而進占關中
從蜀漢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七年之間,諸葛亮帶領蜀漢軍隊五次進攻曹魏, 一 次防御性作戰。
筆者認為諸葛亮北伐是三步走戰略
根據吳蜀二分天下的戰略
諸葛亮的第一步就是拿下隴右地區,隴右是雍州(關中平原)和涼州的結合點,拿下隴右后蠶食涼州,在西面和南面進占關中。
第二步 則是進占運河盆地的河東之地,進而占據整個并州,要保關中必須要占據河東之地,馬超、韓遂等關中軍閥,并沒有占據河東之地,導致關中門戶洞開,結果導致被曹操消滅。
第三步則是在占據并州后,依靠太行山,東出冀州,冀州的西部的山川之險盡在太行,在占據冀州后,和東吳決戰于中原。
實現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攻占隴右。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進攻的目標就十分明顯地指向隴右。他否定了魏延出子午谷直逼長安的主張, 說:“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諸葛亮所說的“坦道”,就是 出陽平關,入魏境沮縣(今陜西略陽東)、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到達隴右祁山這條路。
這條路經隴南山 地,走過一段高山深谷之后,到達沮縣就開始趨于平緩,從沮縣到祁縣一段,還可以借漢水以通漕運。
此次出 兵,諸葛亮作了周密的安排,分兵兩路, 一偏一正。鎮東將軍趙云、揚武將軍鄧芝所領軍隊為偏軍,這支軍 隊不出陽平關,而是直接由漢中北上進入箕谷(秦嶺山谷名,今陜西褒城西北),揚言從箕谷進攻眉縣。曹 魏方面聞此,急令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駐扎在眉縣,專門對付趙云偏軍。
當關中曹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 在趙云偏軍身上的時候,諸葛亮率領的蜀軍主力突然出現在隴右。迅速占領了天水郡(治今甘肅天水市西北)、南安郡(治今甘肅隴西東南)、安定郡(治 今甘肅涇川北)。 一時間,隴右五郡有三軍叛歸蜀漢,只有隴西(治今甘肅隴西附近)、廣魏(治今甘肅天水 東)二郡不服。
曹魏朝廷十分驚慌,令右將軍張邰率領步騎兵五萬,前往隴右進擊蜀軍。張邰率部沿關隴 小道迅速西進,過隴縣進入關隴古道,沿此路登上隴山,意欲從街亭要地進入隴右,挫敗蜀軍占領隴右的意圖。
諸葛亮一面進攻隴右未下的其他兩郡, 一面派馬謖率軍往街亭阻擊魏援軍。實際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讓馬謖阻擊張郃為占領全部隴右地區爭取時間,奈何馬謖紙上談兵丟失街亭,魏援軍迅速通過街亭開到隴右。諸葛亮軍 西有隴→未降,東有曹魏援軍上隴,隨時出于里外夾擊的危險境地,只好撤回漢中。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在第一次北伐失利當年的十二月。這次北伐沒有走祁山老路,而是經故道出 散關,直逼陳倉。這次出兵之所以沒有直指隴右,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曹休在東線 與孫吳的戰爭遭到慘敗,魏將張邰被調往東部支援,關中力量虛弱。第二,當時正值十二月隆冬,如果出祁山, 一來離關中較遠,二來漢水河道結冰,漕運不暢。這次的目的依然是隴右,陳倉位于于關中平原西端,在關中和隴右之間。占領陳倉,可切斷兩者聯系,進而攻占隴右地區。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目標仍是隴右。蜀漢建興七年(229年)春,蜀軍又對魏國邊境上的武都(治今甘 肅成縣西)、陰平(治今甘肅文縣西北)二郡發動進攻。武都、陰平二郡突入蜀漢境內。
武都郡的治所下辨,是蜀軍出祁山進攻隴右的必經之路,而陰平又是入蜀陰平小路的起點。這兩 個地方,可作為蜀漢北伐占據關隴的橋頭堡。這次出兵,諸葛亮派的是將軍陳式。曹魏雍州刺 史郭淮聽說陳式攻打武睹、陰平二郡,親自率兵救援,欲攻擊陳式。諸葛亮則率軍北上至建威(今甘肅西 和縣北),阻止郭淮軍南下,郭淮自料敵不過諸葛亮,引軍撤退,而陳式也攻下了武都、陰平二郡。
蜀漢建興八年(230年),曹魏分兵數路向漢中發動進攻。大將張邰率軍出子午谷,大將曹真率軍出斜谷,司馬懿率軍由西城逆漢水而上,三道伐蜀,會攻漢中。諸葛亮事先做好了準備, 一面積極進行防御,同時又派大將魏延率軍西入隴右,跳出外線作戰,把敵人往外線掉,牽制曹軍的力量。由于曹軍內部意見不一,再加上雨季 進入漢中的谷道異常難走,曹軍無功而返。而在隴右的魏延卻在陽溪(今甘肅武山縣西南)大獲全勝。
蜀漢建興九年(231年)春,諸葛亮第四次出兵北伐。這一次是二出祁山,進攻的目標仍是隴右。諸葛 亮率大軍圍困祁山,派部將王平另守南圍。諸葛亮的戰術是圍點打援,引誘曹魏大軍出來決戰。曹魏主帥 司馬懿看出了諸葛亮的意圖,在吃了點小虧之后采取了只守不攻的消耗戰。蜀軍由于糧食供給不上,蜀軍只好撤兵。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這一次蜀軍沒有直攻隴右,而是沿褒斜道出斜谷進入 關中,目標直指離長安二百多華里的眉縣。諸葛亮作出攻打眉縣的姿態,有兩個目的。第一,尋找曹魏關隴主力司馬懿作戰。因 為司馬懿是個軍事經驗十分豐富的將領,不打垮司馬懿的關隴主力,要想占領隴右,進占關中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把戰場選擇在長安西二百多里的眉縣,擺出一副欲攻長安的姿態,逼著司馬懿出來決戰,如果司馬懿出不來決戰,蜀軍就在眉縣一帶屯 駐,切斷隴右與關中的聯系。隴右與關中久斷聯系,必定難以長久支持,蜀軍就可以達到占有隴右的目的。
起初司馬懿并沒有看出諸葛亮切斷從渭河南岸的五丈原北上占據北原切斷渭河,斷關中和隴右的意圖。司馬懿曾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 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司馬懿并沒了解諸葛亮的意圖。五丈原在今陜西岐山縣城 南二十公里處,是一座高約一百五十米,寬約一公里,長約五公里的平壩。諸葛亮為了和司馬懿主力決戰, 根據古人的陣法創造了適于大規模戰斗的八陣法,而五丈原的地形正適于八陣作用的充分發揮。諸葛 亮就是要在五丈原與司馬懿決戰。五丈原北臨渭水,南近太白山,東面皆深溝。在五丈原北面,隔渭水與 北原遙遙相對。占據五丈原和北原,就控制了渭水,切斷了隴右與關中的水上通道。
占據五丈原意圖就是切斷隴右與關中的聯系。最先看出諸 葛亮意圖的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他對司馬懿說:“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 國之利也。”郭淮的提醒使司馬懿恍然大悟,他急令郭淮屯駐北原。果然,郭淮到了北原,塹 壘還未修好,蜀軍就前來進攻了。結果被郭淮擊敗,司馬懿在渭河北岸堅守不出,諸葛亮在此叫陣不斷,可惜天命使然,最終諸葛亮星隕五丈原,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結束,蜀漢之后的北伐再也不能和諸葛亮北伐相提并論。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濫用民力,最終導致蜀漢滅亡,我認為是不客觀的,蜀漢只有北伐才有機會變強,如果不北伐滅亡是早晚的事。
與曹魏國力相比,蜀漢顯然是很弱的,從地域看,曹魏占有青州、冀州、兗州、州、幽州、雍州 涼州、司州、并州,而且還分占了東吳荊州、揚州各一部分,而蜀漢僅據有益州一地。
根據三國人口的記載,蜀漢人口94 萬,曹魏人口443萬,魏國人口約為蜀漢人口的五倍,這種力量的懸殊一目了然。魏國地廣物博,人多兵多。在這種情況下,蜀漢欲尋求生存,不外有兩條: 一是挖掘自身潛力,二是開疆擴土,向外發展。諸葛亮南征南中就是對自身進行整合,整合了南中的力量,終于湊夠了十萬大軍,第二步就是開疆擴土整合隴右的力量。
關隴地區對于蜀漢國力的增強確實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隴右自古以來就是個出勇將強兵的地方。三國時,曹魏方面的龐德、蜀漢方面的馬超、姜維都 是隴右人,也都是當時有名的戰將。
隴右地區兵強將勇,民風強悍,這對于需要轉弱為強的蜀漢政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劉備入蜀,即得 馬超,但由于重點放在荊州,沒能使馬超在隴右發揮作用。當蜀漢需要馬超發揮作用時,馬超又不幸去世。 諸葛亮首出祁山,得隴右人姜維,這對于進占隴右,以隴右之兵壯大蜀漢軍事力量無疑是如虎添翼。
隴右不但有強兵勇將之源,還是戰馬的產地。漢代史書記載,涼州“習俗頗殊,地廣民稀,水草宜畜 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從西漢至隋唐,隴右地區一直以畜牧發達著稱。這對諸葛亮所在的蜀漢意義不亞于兵源。 諸葛亮北伐,主要是與曹兵展開陸戰,以后出關東進,更是在平原陸地作戰。為此,蜀漢不僅需要強大的步 兵,而且還需要強大的騎兵。
隴右還是一個大產糧區。從西漢時起,朝廷就在這里移民實邊,廣開屯田。隴右之俗,“勤于稼穡” 說明這個地區有比較發達的農業。三國時,曹魏大將夏侯淵討平隴右,還擊武都郡,收氐人之谷十余萬斛。
隴右對于進攻關中還有地理上的優勢。從漢中直攻關中,要走幽谷 棧道,軍糧轉運十分困難,而從隴右進攻關中,水路有渭水順流而下,陸路有關隴古道直達關中,沒有什么 天然屏障。
強兵悍將,戰馬利兵,糧食充盈,這些無疑都是國家實力的標志。因此,占有隴右,將使蜀國在三方面的實力大增,而且又具有東進的地理優勢,將會建立起對曹魏產生極大威懾力的攻擊態勢。
諸葛亮北伐時,吳蜀聯盟起到了作用,早在諸葛亮積極準備北伐的建興四年(226年),孫權就開始了對曹魏的進攻。孫權親率五萬大軍攻 打曹魏江夏郡,同時又派諸葛瑾進攻襄陽,派別將進攻尋陽。
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前夕,孫權又在石亭 戰役中設計大敗曹休,斬殺和俘虜萬余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以及幾乎全部軍資器械。若不是賈逵輕 軍兼程及時增援,曹休軍有可能全軍覆沒。
蜀漢建興八年(230年),在曹魏向漢中大舉進兵遇阻撤軍后不 久,孫吳在東線又向曹軍發起了進攻。在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 伐時,孫吳也出兵大舉攻魏。這次出兵分三路:西路軍由陸遜、諸葛瑾率領,約萬余人,由江夏、夏口進攻襄 陽。東路軍由孫韶、張承率領,約萬余人,進攻廣陵之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孫權親率10萬大軍為 中路,進攻合肥新城,以吸引魏國援軍,圍點打援。
總觀東吳對曹魏的這些進攻,都是在諸葛亮北出關隴戰役的前后。由于東、西兩條戰線沒有統一的指揮,從而影響了實際的效果。
諸葛亮的北伐堪稱史詩級北伐,七年北伐,除街亭失利損失少量兵卒,在此后的征戰中,不僅沒有損兵折將,而且在第三、第四兩次北伐均打了勝仗,還奪得了魏國的土地人民,僅武都郡所領有二萬余戶, 八萬余口。在兩次因糧盡退軍途中,又擊殺魏名將二人。第三次北伐所得武都、陰平二郡,地處蜀漢西北邊陲,既可北上隴右,又為漢中左臂,有利蜀漢北部邊境的防守。
諸葛亮在有限的資源北伐取得了這么大的盛勢,可惜天命不在,丞相要是有著司馬懿的壽命,等到魏明帝死,再度組織北伐,復興漢室,遷都長安,炎漢再度復興,中國可能就不會再陷入東晉十六國戰火紛飛的黑暗三百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