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大模型遇到智慧城市,會給城市帶來什么改變?
從城市到智慧城市,從城市治理到城市智理,“智能”越來越成為城市升級的關鍵詞和重要演進方向。一方面,城市智慧化建設的追求是不斷升級其“智慧”,這要求城市要學會學習、思考、可進化;另一方面,從專用走向通用的AI大模型迎來發展質變,這讓它在解決通用問題上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泛化能力和適應性,從而真正具備自進化能力。
所以,加速AI大模型與城市深度融合,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這也是日前福田區人民政府與華為共同舉辦“城市智能體@大模型創新峰會”的初衷,共話城市大模型創新應用,探究城市智理新模式,踐行高質量發展之路。
大模型賦能智慧城市場景創新,激發城市活力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均發布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落地的相關政策。例如深圳印發的《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提出,搭建場景開放供需對接平臺,依托“深I企”平臺建設人工智能服務專區,鼓勵各區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創造全域全時人工智能應用示范的有利條件;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城市治理以及干行百業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提出26個可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國企主導的人工智能推薦落地場景。
各大城市對人工智能前瞻布局和推動落地實施的緣由不難理解,作為當下科技爆發的最大一波技術浪潮,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尤其在城市建設領域,結合城市智慧化進程,這種驅動力量體現在幾大方面:
首先,AI大模型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而城市具備天然的海量數據,隨著各地大數據局的設立,跨層級、跨部門的公共數據匯聚融合、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已見成效,通過對高質量數據的深度學習,成為大模型應用和創新的最佳實踐場景,例如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等應用。
在深圳福田區,依托華為盤古政務大模型,支持百萬視圖同步處置、應急事件及時處置、100+長尾場景靈活覆蓋、支持基于問答結果的任意關聯目標的檢測與分割,福田區上線了智慧助手“小福”。對超過20萬條政務數據進行精調,包括12345熱線、政策文件、政務百科等,掌握了豐富的行政法規、辦事流程等政務知識,解決了政務熱線在問題拆解、多重意圖理解、政務政策關聯等方面的難題,讓“小福”成為既有溫度又極專業的政務服務助手,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其次,城市治理一直是城市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大模型可以幫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城市運行的復雜性,提供更加準確、全面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包括實現對城市交通、環境、能源等方面的智能監測和預測,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幫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決策和規劃發展方向。
在此方面,盤古CV大模型具備開放場景視覺分析、快速覆蓋數千城市治理場景,海量視頻/圖像內容理解、支持細粒度精準分析等領先能力,基于此,福田區引入無人清掃車、無人機等設備設施,通過盤古大模型視頻萬物檢測分析能力,精準識別事件,構建起了快速觸達和智能反應的城區治理行動共同體,城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再者,大模型推動AI從“作坊式”到“工業化”,開發周期縮短,降低AI開發門檻,并能適配更多的業務場景。從“感知” 到“創造”,使得其會思考會學習,用于理解和生成,從而推動城市智能化有更多的用武之地。盤古基礎大模型提供100+能力集,覆蓋廣泛應用領域,按需取用,靈活組合,從而驅動城市激發創新活力。例如,在政務辦公領域方面,基于盤古大模型,福田區上線了辦公助手,實現對公文數據的強大學習、微調特性和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精準標簽、語義檢索,智能擬稿,公文擬稿周期縮短為1-2天。
全面擁抱智能化的華為致力于以數智賦能千行萬業,“面向城市智慧化建設,華為致力于為每個城市打造專屬的大模型,攜手伙伴構建城市大模型聯合解決方案,基于AI實現便捷政務服務、高效政務辦公、精準城市治理、實時城市安全感知,讓城市更溫暖、更安全、更智能。”華為政務一網通軍團研發總裁陳金助表示。
賦能城市智能體:福田區以“四智”融合,求解城市智能升級答案
看得出,大模型夯實了城市智能底座,有了“智力支持”,更讓“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內涵得以豐富。
我們知道,基于“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論斷,城市智能體成為城市數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共識。通過“感、傳、知、用”,即“眼、腦、手、脈”的全要素覆蓋,加以大模型的“植入”,以AI賦能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實現“算力換人力、智能增效能”,進而讓一個具有深度學習和自我進化能力的城市一體化、智能化、實時化的體系像人一樣更好地協同起來,加速城市智能化升級。
福田區攜手華為在智慧城區、數字民生、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基于城市智能體架構,制定數字化轉型整體規劃,構建“四橫三縱”數字化轉型技術架構,打造出了“智腦、智眼、智網、智體”的“四智”融合自進化智能體。
- 一是建設統一數據的城區“智腦”,具備快速分析、高效處置、自主學習能力,支撐城市運行決策指揮;
- 二是建設全天候的城區“智眼”,匯聚視頻、物聯感知設備數據,落地場景智能算法,賦能點位治理;
- 三是建設萬物互聯的城區“智網”,著眼信息網空天地一體化,保障信息數據精準、快速、高效處理傳輸;
- 四是建設協同高效的城區“智體”,多場景實現調度執行分析反饋等智能化,促進服務全時、泛在、高能、低耗。
基于城市大模型,福田區以“四智”融合深化智慧應用和創新場景建設,助力全域治理成效初顯,可以用“一網打盡、一鍵辦盡、一屏看盡”概括。
舉例來說,福鏡·CIM匯聚了全區超2萬棟建筑建模及三大新引擎重點BIM數據,100余類50萬以上城市部件模型數據,28類30萬個物聯感知設備數據,近5000公里水務管網數據,覆蓋10個街道、92個社區、1990個綜合網格的人、房、法、事數據。數據“一網打盡”,真正邁向“孿生一世界,智治一座城”的目標。
在政務服務上,福田區實現273個政務服務無感申辦事項、107個秒批事項、“信用免申+上門辦”服務事項辦理,企業開辦、工程建設、辦證申請等150個主題服務辦理……兼具速度、精度、廣度、溫度,形成福田區服務“一鍵辦盡”新常態。
依托一屏統覽平臺,福田區實現了覆蓋教育、交通、醫療等13個部門以及全區10個街道92個社區,涉及經濟建設、城區治理、民生服務等9大領域專題3000余個城市運行狀態指標的態勢“一屏看盡”,實時量化監測,形成晴雨表一屏展示,助力智慧性、動態性指揮調度體系“可視、可感、可指揮、可調度、可督辦”,助力“首善福田”建設。
由此可見,福田區創新建立“四智”融合助力全域治理理念,生動體現了城市智能體內涵,大模型能力貫穿其中,全面賦能城市智能體,“智腦”“智眼”“智網”“智體”形成智能協同的系統,讓城市學會主動思考、深度學習、有機運行,不斷促進城市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植入了大模型的城市智能體為城市賦能提供了全新能力,華為云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總裁尤鵬指出,華為盤古大模型持續增強政務通識能力,并構建全域協同生態,攜手客戶、伙伴形成場景化模型和解決方案組件,實現城市政務全流程智能化和場景創新,賦能城市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質量和城市治理的效率。
奏響城市自進化智能體的序曲
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雖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從個人走向行業,其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而面臨挑戰,比如模型的可解釋性、數據隱私、成本等問題。不過與此同時,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又處于空前活躍期,諸多挑戰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礙,甚至可能在一瞬間化解。
大模型是城市創新升級的新一輪機遇,以人為本,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追求美好城市的愿望永不停歇,大模型賦能城市智能體益智強腦、加速進化,賦能建設一個有生命力城市的序曲,已然奏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