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0
本次內容提要
前段時間,我整理發布了我的大一期間日記,參見:
現在繼續發布大二期間日記,參見:
本次發布的是1999年9月28日-10月26日的日記。
從內容來看,當時主要是讀書的感悟和旅行的體會,讀書和旅行,都是讓人的思想受到新的刺激,容易產生新的體會和感悟。
讀書自不必說,旅行,我當時是趁國慶假期去了南京和上海,從古城西安過去,到了兩座時尚現代的城市,開了不少眼界。
回來后,我也體會到了旅行的過程讓我成長很快。多虧當時我爸媽對我的支持和鼓勵,他們倡導我多出去走走,并愿意為此給我花錢。
現在,我也很贊成大家多出去走走,建議家長們最好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出去走走,這樣可以長見識,豐富認知,這就是很好的生涯教育,甚至可以說是生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下是日記正文:
1
讀書產生的態度
1999.9.28
“飯碗。飯碗就是那種毀滅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吞噬人的自尊、自信,卻又讓人活下去的東西。”
“渴望理解的往往都是弱者。相反,沒有人能夠理解強者。”
——余杰
(讀了余杰的書之后)盡管我不能同意你所有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自己思想的權利,希望你也做到這一點。
欣賞你懷疑一切的勇氣和能力,但我也保留我懷疑的權利——
懷疑一切的人,還有所堅持嗎?——除了你懷疑的本性?
你說出了一些人不敢說或不想說的話,那是你的個性使然,后者的沉默卻各有各的原因;歷史不一定因此而褒揚你,同樣也不一定會唾棄他們。
我認為,嫉世不如自救。用筆作投槍直刺社會黑暗不如當畫筆描繪內心光明,要不怎么說佛教徒是大徹大悟者呢?
思想者注定是一副受難者面孔嗎?如果思想的深入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倡思想何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意氣書生可謂“思想斗士”,清靜守拙不露鋒芒的學界前輩就不可稱“思想大家”嗎?非也。
受過大苦的人的確該意識到“超脫”的重要性。
那些沒有親歷險惡處境的后生小子知道什么呢?
總是一副要為真理、正義、光明殉難的姿態,又總不見其慷慨之舉,只是想想說說寫寫罷了。
在特定的時代和環境,各人有特定的做法,可能事后自己都不明白當時為什么那樣做,誰又能說,這是對還是錯?
歷史,沒有是非之說!
上午進行了“國情之我見”的討論,多在談下崗問題,激發了我去圖書館翻找有關資料,空談不一定誤國。
9.29
《一個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拍廣告,廣告片中還專門打上她的名號……與影片中同樣的喝水動作,可她嘴里是同樣滋味嗎?
觀眾,是否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
周國平:“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
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超脫。”
余杰,你敢說自己超脫嗎?
“由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思想越有深度,悟性就越高嗎?未必。
2
旅行的體會
9.30
下午到南京。
晚拿著地圖。列車時刻表定旅游計劃——這會兒才定計劃!忘了以前的感受了!——結果越計劃越麻煩,恬淡的心情被緊張局促所替代,最后終于決定按照“地主”的意思……
一定要吸取教訓,心境要超脫,做事要明晰。不要稀里糊涂地瞎摸亂撞。
One thing at a time!
10.1
中山陵逛去大半個白天。再到雨花臺已降夜幕,未進成烈士紀念館甚至連雕塑的模樣也看不清,但毫不遺憾。覺得這一天過得挺慢,做了不少事。
雖說花了些錢,但值。現在只是被動感知的階段,長見識、留印象即是游覽的目的。
OK,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將來有必要的時候,再敘述這段經歷的細節——一定是因某事某物觸動了記憶。
10.2
……實在不是個干練的人,做事沒計劃,花錢不算計,判斷常失誤。不過,不后悔,不遺憾。
10.7
剛上車時無座。……一路上多數時間看窗外風景(除了睡覺),很少跟人說話。很喜歡那種獨自坐車的感覺。
晚八時左右到了西安,本想獲得些好印象以對這個城市多些好感,卻總見灰蒙蒙的天。心想,污染太嚴重,大損其形象也!
鑰匙掉了,實在找不到替代物,讓那配匙的師傅把鎖給卸了。心輕了。
略算了一下,一個多月來,花了一千八百塊。但很是暢快。父母也支持我的行動,我不會再有什么負罪感。
這段時期的生活于我好像是一種快速催熟,我感覺自己成長卻很是迅速,對將來的影響定是很大很大的。
3
生活和讀書的感悟
昨晚,去聽輔修課了——我并未報名,不喜歡參加那種文憑考試,只愿隨興選擇,愛聽就聽,不聽也沒什么損失才好——那是一節《現代漢語》,老師講得不錯,能把那看似簡單的語音基礎知識講得有趣生動。這樣的老師在我的所見中算是出色的。
我現在是苦于缺少良師才友——環境所限。思想成長得很慢,知識積累得也很慢,但明知處于這種狀態,也不愿向誰提出咨詢——別人總不如自己了解自己,我于是處于一種自我調整和探索的階段。
順便提一句,昨日晨練時遇王**教授。他叫我要把專業知識過硬(他自己在學生時代是嚴格要求自己并總爭得第一的)。我對將來沒有明晰的打算,也不愿去爭第一,只想過一種明智淡泊的生活!
“一無所知”其實是真知。
“沒有主見”其實是最有主見。
托爾斯泰《青年》:
“有那么一天,這些思想以那么朝氣蓬勃的精神啟示的力量涌上我的腦際,使我一想到自己浪費掉那么多大好光陰,就大吃一驚。立刻,就在這一秒鐘,希望把這些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去,并且決心永不改變它。我認為這就是青年時代的開始。
這么說,我的青年時代還未到來!?
一君高歌:“你忘了吧所有的美麗的夢……”
試問之:“忘了美夢有什么好?”
欲以唱代答——……笑笑,忘了下句詞了。
在看周氏寫尼采陀氏的東西,初涉人性探索之路。
晚進文學庫,飽讀,過癮!沒有學外語的心思打擾,讀書的速度挺快。我相信這樣是非常有利于我的思想成長的。
讀到《黃金時代》,深受震動——這是第一部讀著感到震動的小說。
上午以10元的價格買了《羅素文集》二、三卷,覺得能在細讀后發現其價值。
晚讀《榮格文集》、《徐志摩(散文)卷》、《名人最后的話》,覺得前一種較費勁。自知,形而上的思考還很不夠。
現在的環境不可能提供很好的條件(如同樣對人生問題感興趣的師友、可引發生命感悟的時境),唯有讀書較自由。
晚歸與××爭論一問題,無結果。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覺得他做得不夠。以后會盡力避免這種爭論的,甚至避免與一切人爭論。
人要通情達理,要懂常識、有分寸,避免偏執,這樣才能獲得“灑脫的”人生(參見周《孔子的灑脫》)。
“相見不如懷念” (歌詞)
幾日里,舍友……經歷了重大的變化…………
作于1999年9-10月大二期間
覺得好看,請在文末幫忙點個“在看”↓
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直播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將長期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即可開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詢報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 任煒老師”,在下方圖示界面中, 點擊“ 發消息 ”,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