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人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在樓市不景氣的當下,很多人擔心會不會像2009和2015年那樣,再來一次大通脹大放水,來挽救當前的頹勢。確實有不少人是懷有這樣的恐懼的。
因為我們知道,任何一項經濟政策的背后,一定會有代價者和受益者。通過這種金融層面的非勞動財富分配,會讓一部分人掠奪走另一部分人的財富。
而大通脹和大放水,本質就是債務人向債權人的掠奪。那么這一切會發生嗎?
從個人代價和受益的角度,我們在猜測操盤手的動作方向。但從操盤手的角度,他也面臨和外部的競爭。他也必須在當下和長遠找到那個最優解。
通過剖析他面臨的困境和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我們就能找到適用于我們的最優解,避免在當下被人收割或反向收割他人。
好了,我們現在開始。
一)通脹所帶來的財富轉移
首先什么是大通脹,在大家樸素的認知中,通脹就是物價上漲。假設包子的價格上漲了一倍。那么在包子價格的背后,可能就是面粉,豬肉,原料運輸費,店面租金等成本的上漲。
我們如果假設所有成本都同比例上漲1倍,那么就是面粉,豬肉,運輸費,做包子的工人工資,老板娘收入,租金支出,全部都上漲1倍。如果我們繼續拆分面粉價格,豬肉價格,運輸費價格,我們會對應到種植小麥的農民,養豬的農民,以及運輸農產品的卡車司機。
拆分到最后,會發現這些都是人工成本。也就是說,包子價格上漲1倍的背后,是包子產業鏈上所有的人工費上漲了1倍。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是物價漲了1倍,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則是工資上漲了1倍。
由于每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所以物價上漲一倍的背后,在不考慮生產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就是工資上漲了一倍。比如一個籃球課教練,一個醫院的護工,一個理發師,當他們的服務價格上漲一倍時,就意味著他們的工資上漲一倍。
所以,所謂通脹,只不過是人工費上漲的代名詞而已。
在這里,我們會發現,物價漲工資不漲,這個在邏輯上就是站不住腳的。當一部分人發現自己的工資沒漲但物價漲了,那說明一定有另一部分人發現自己工資漲了但物價沒漲。總體上,一定是平衡的。
由于通脹是工資和物價的同比例提高,所以,它對窮人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當窮人發現他要購買的產品物價都上漲1倍時,他的工資也上漲了1倍。所以他的購買力依然是不變的。
而真正對通脹感到恐懼的是中產,不同的財富持有方式,會決定你在通脹過程中,到底是受益者還是代價者。
如果你的財富構成是“資產+負債”,那么你的負債就會在通脹中被稀釋,用更準確的說法,就是持有債務的你,掠奪了那些持有存款的中產。因為持有存款的中產,其購買力因通脹下降了,下降的部分并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持有債務的中產那里了。
我想,這是很多人對明年可能發生的大通脹產生恐懼的源頭,因為大家知道現在居民和地方操盤手的債務都很高,想要降低債務負擔,通脹是比較好的方式。相當于掠奪存款人的財富,去補貼了債務負擔。
但理解到這一層,只是很粗淺的一層,事情往往沒有這么簡單。
二)操盤手的掣肘
以前曾有個大家熟知的“保房價還是保匯率”的問題,網上有些大V的回答是都能保住,原因是我們的匯率是管制的,而非自由的。但做出這樣的回答,明顯是缺乏常識的。
我們先來看,假設明年發生1倍物價漲幅的大通脹,并且匯率又能被管制住,會發生什么。
前面我們說了,當大通脹發生時,對于國內,是物價和工資都漲了1倍,所以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出口呢?由于匯率被管制沒有變化,并且國內工資漲了1倍,那么也就是成本上漲了1倍。最終會傳導到出口產品的價格上,也是上漲1倍。但國外居民的收入并不受國內放水影響,他們沒有漲1倍。
所以這會從根本上打擊到我們外貿,打擊到那些看重我們人工費性價比的外商投資。更重要的,是打擊了我們的產業升級和科技升級。因為價格,也是出口型科技產品競爭力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所以,在匯率穩定前提下國內放水導致通脹1倍,和不通脹但匯率升值1倍。對出口經濟所產生的負面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這是我判斷操盤手這一次很難再采用大通脹來解決房價問題的根本原因。因為承擔不起這樣的代價。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要問了,那么前兩次大放水是怎么回事。
也就是說,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國內工資在上漲1倍的情況下,出口產品的價格不上漲。
辦法也是有的。
在前文的論述中,我提到了一個前提,就是生產效率不提高。但如果工資和生產效率同時提升1倍,那么就可以做到產品價格不上漲。比如一個制造雨傘的工廠,其工人的生產效率從每人月造100把傘提升到200把傘,那么就可以做到每個工人工資提升1倍,且單把雨傘的價格不變。因為每個工人的產量也提高了1倍。
而這里的生產效率,其實就是GDP。在經濟學術語里,這個就叫貨幣發行和GDP增速相匹配,而貨幣增速相對GDP增速超出的部分,才是物價漲幅。
而2008年的4萬億,就是因為中國當時相對發達國家落后,基數低,所以預期的GDP增速很高,我即使大放水,這些水也能被后期的GDP增速消化掉。使得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出口依然具有競爭力。
我們過去常說的,貨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背后就是強勁的GDP增速在起作用。能做到對內貶值對外升值,需要非常厲害的GDP增速才能做到,它只是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象,而不是常態。
如果你把這種特殊現象當常態來推導未來中國的資產價格走勢,會吃大虧。
那么我們未來的GDP增速,會是多少,能給我們放水的空間嗎?對于未來經濟增速,我一般是不預測只跟蹤。不過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有預測的。對我們未來5年的GDP預測,大致是從明年的4.2%一直緩慢減速到5年后的3.4%(同期世界平均3.1%,僅跑贏0.3%)。大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如果IMF的預測為真,則我們任何的放水,都是以科技產品的價格上升為代價的。在致力于產業升級,中美競爭的當下,我不認為操盤手會以喪失科技產品競爭力的方式來做這件事。
因為本質上,中美競爭,并不是誰能找機會把誰干掉,而是看誰先在重大事務上犯錯。如果真有大放水,且先不說我們會不會在匯率上進行管制,僅僅從美國角度來看,他們也不會讓你的匯率輕易的貶值。為的就是打擊你的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
當我們清楚的知道了操盤手在放水這件事上的掣肘,我們再來看看2015年后的貨幣政策,看有哪些真相是我們被別人誤導的。
三)用數據說話
貨幣,分為基礎貨幣和信貸貨幣。信貸貨幣通過基礎貨幣借由貨幣乘數放大。比如基礎貨幣是100億,貨幣乘數是5,那么總貨幣量就會被放大為500億(也就是我們說的M2)。其中,基礎貨幣是100億,信貸貨幣是400億。
那么在微觀層面,信貸貨幣是怎么產生的。假設張三在A銀行存了100萬,如果存款準備金率是10%,那么A銀行通過張三的存款,就可以最多借出90萬(100萬*(1-10%))。假設李四從A銀行借出了這90萬。那么就同時產生了90萬的債務和90萬的現金。也就是此刻M2從100萬變成了190萬。此時貨幣乘數是1.9。由于李四的這個90萬也是存在A銀行,A銀行可以再次通過10%存款準備金率借出81萬給王五,這時M2就變成了271萬(100+90+81),此時貨幣乘數為2.71。同理,A銀行可以用這81萬繼續向外發放貸款,從而再次推高M2。
貨幣乘數的極限,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也就是100萬在10%存款準備金率下最大可以擴張到1000萬。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M2的增加因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的增加;另一個則是市場中的貸款者導致的信貸貨幣的增加(暫不考慮外匯占款)。
那么,從上一輪房價上漲前的2015年至今,這兩方面各自增加了多少呢?
直接上數據:
2015年12月,基礎貨幣余額27.6萬億,M2余額139.2萬億;
2023年9月,基礎貨幣余額36.4萬億,M2余額289.6萬億;
也就是說,基礎貨幣增加了8.8萬億,而M2增加了150.4萬億。從而得出信貸貨幣增加了141.6萬億。
8年間,基礎貨幣增長僅31.8%;而信貸貨幣增長則達到126.9%。在新增加的貨幣中,基礎貨幣僅占5%。
而信貸部分,也由政府債,企業債,居民債構成。其中政府債占比最低,而居民債漲幅最快。
所以,什么結論?
這8年,放水的根本不是操盤手,而是參與借貸市場的你我他。
我再上幾幅圖:
上圖表明,2015年以后,基礎貨幣增速明顯放緩。
這兩幅圖對比表明,2015年后,貨幣擴張幾乎完全由貨幣乘數的上升帶動(2015之前貨幣乘數相對穩定),也就是參與市場的你我他的貸款去帶動。
這兩幅圖對比說明了啥問題?
說明了在經濟高增長貨幣高增長時代,中產沒有擴張信貸而基礎貨幣在擴張,于是中產的存款被稀釋。反而是GDP減速基礎貨幣減速的時代,中產開始堅信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從而進行了信貸擴張。而正當他們大量借債時,鐮刀卻變換了它的方式。所以中產總是容易接到最后一棒。
而我在年初也剛好寫了這么一篇文章。
而投資的法則常常告訴我,不要和大多數人站在一塊。所以我在年初寫下這篇文章之時,也在同時減持房產和去債務。
而當我們了解了這一切,我們就能回答文章標題的問題。這一輪救市,如果你有存款,你的錢并不會因為大通脹而被搶走,因為大通脹根本不會發生。
四)后記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常說高負債的同學,不要把樓市止跌回漲的希望都寄托在操盤手的大放水上。既然前8年沒有放水,明年大概率也不會冒著損傷產業升級和外貿的代價來搞大放水。
那么樓市是不是完全沒希望了,我認為也不是,因為政策之外還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所以我們一直在跟蹤每個月的各項經濟數據,統計每個季度上市公司的營收利潤增速狀況,說不定可以發現那個讓樓市軟著陸的拐點。
但作為投資,最大的剛需是什么?是避險。
所以我在上半年才會說高債務的同學可以賣房去債務。如果未來經濟始終回不來,那么就逃頂成功。如果經濟回暖成交量也回來了,你就可以在軟著陸成功后再考慮你的買房計劃。
這就跟兩年多前的阿里股價一樣,看到業績增速下滑就先跑,清倉阿里股票,如果增速回不去了,那么就逃頂成功。如果增速回去了,還可以再買入(很遺憾結果是業績沒有回去)。
投資上的道理,大體都是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