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后輩們拼了命才擠入央視不同,她是被敲鑼打鼓請入行的。
從這一點就能分析的出,劉璐的綜合實力終究有多出色。
私下的她,卻是一個十足“文盲”,沒上過大學,更別提接受過正統播音教育。
但她依舊取得了事業巨大成功,成為了八十年代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
其實回顧她的一生,離不開一個“波折”,那怕退役后,更是被扣上“精神病”帽子。
如今,年過七旬的凄涼晚年,終于獲得了新生......
1954年出生的劉璐,算是那個時代特別幸運的姑娘。
父母都是鋼鐵廠技工,有手藝傍身,還有穩定的鐵飯碗,收入足夠一家三口頓頓吃肉。
幸福的家境,養成了樂觀心態,又因為常年受到鼓勵,便自小勵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腔抱負在高考時,即將實現,但臨門一腳,高考被取消了。
無奈下,她只能跟隨大時代去鄉下勞作,雖然每天與黃土為陪,但劉璐沒有忘記學業。
每天收工后,都偷偷去廚房點燈熬油的自學知識,雖然進度很慢,但聊勝于無,日積月累下也算學識淵博。
當回到哈爾濱后,因為有異于常人的文化功底,順利成為一所中學的人民教師。
那幾年里,她過得相當安逸和充實,直到一次代表全體教授,去廣播電視臺演講,回來后就像著了魔一般,非要辭職。
當時很多人都嘲笑劉璐沒有享福的命,非鬧騰什么,但只有她自己明白。
央視領導好幾次登門拜訪,表明欣賞之意,覺得她站在舞臺上的樣子熠熠生輝,簡直就是天生門面。
那個年代,不止內娛作品匱乏,好演員鳳毛麟角,央視更是沒幾個“好口才”。
為了實現行業進步,只能四處挖掘人才,正巧央視還推出了一個《梁祝》音樂秀。
劉璐無論是形象,還是知性氣質,以及獨特的聲線,都完全符合主持人人選。
最終她無視一切阻礙,放下了教師鐵飯碗,成為了外人眼中不務正業的“電視人”。
她的轉行,正好踏上電視媒體界飛速發展的快車,一舉爆紅后,又拿下了《青歌賽》欄目。
當特大洪災突襲,她又化身一線記者為大家實時轉播災情實況,并用自己組織好的鼓舞人心話語,為無數災民帶去希望。
這次經歷過后,她有了一個新的稱號“抗洪英雄”。
對比事業一路飛升,她的婚姻生活雖平淡,但勝在和睦,彼此都特別體貼對方。
劉璐的丈夫是一名思想開明的大學教授,婚后,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鼓勵她繼續從事主持事業。
平時,還會鼓勵她轉行,不要只拘泥于演播廳,下定決心后,劉璐拿下了《激情廣場》娛樂節目,正式開啟了世界各地四處飛的日子。
雖然很累,但卻切身體會了不同城鄉地區的文化差異,眼界再次得到開闊。
這種充實的日子,在退休后戛然而止。
當日常不再忙碌,檔期也不再擁擠,劉璐反而不適應了,甚至患上了“退休綜合征”。
這個精神疾病,讓她時常感覺沒有奔頭,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若想起晚年生活,更是連連搖頭,情緒低落到谷底。
若丈夫提點意見,立馬遭到炮轟,時間久了,他便不敢隨便出聲,只能用行動默默減緩妻子的焦慮。
每天陪她外出散步、跳廣場舞、遛狗、種花,偶爾還喊女兒回家;
再加上女婿和孫子,大家伙一起吃頓和和美美的家宴。
時日一久,劉璐也意識到,原來人生除了工作,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著自己。
焦躁自然而然不復存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