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跟“中生代”看起來似乎并不是同類詞,但對于那批80、90后記憶中的童星來說,他們卻已經真切地開始進入“中生代”的行列。比起剛出道時的萬千寵愛,這些都已經跨過而立之年的昔日童星如今境遇大不相同,基本很難再回到鼎盛時的風光。
現在的他們有的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依舊在影視圈里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譬如張一山、關曉彤、吳磊;有的已經改換跑道重心,在直播電商趟出了新天地,譬如郝邵文;也有繼續堅持著當初的道路,在網大里打成了武打天花板,譬如謝苗;當然也有將過往全部歸零,重新出發在不同類型的影視劇里尋找自己的定位,譬如曹駿。
其實當年的童星成名之路幾乎是大同小異——有靈動可愛的外形條件會賣萌,對拍攝有超越同齡人的理解,以及在那個武打片的黃金年代,有武術底子的小童星更是備受青睞,像釋小龍、曹駿、謝苗等基本都是如此。
對于一個演員來說,童星身份只能讓你在起跑點占據一定優勢,但最終的成長和發展還得靠后天的積累與努力才行。而童星的成長轉型之路,從來都是要比成年再入行的演員來得艱難——雖然自帶著印象中的光環,但是他們在童星時期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是重復度極高的固定類型。而當進入成年期后,卻會猛然發現過往的表演經驗對如今并無裨益與借鑒,往往還需要重頭尋找自己新的市場定位。
同時,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工作與學業的平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學業通常來說都是他們選擇犧牲的那部分。然而因為常年浸泡在劇組而影響文化與專業學習,最終導致內在積累缺乏影響職業發展——這種例子在貴圈實在是數不勝數。
不可否認,像許多童星在成年失去曾經的紅利后,再次重返演藝圈面對流量化、定型化的市場時,他們必然不可避免地遭遇迷惘,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很難走到原來的位置。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及時根據市場以及自身條件做出正向反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無論是繼續在影視圈這條路闖蕩,還是另尋新的職業路徑,都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盡管前途未知,但是只求無愧于心便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