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圈好久沒爆出大瓜了,最近陸家嘴集團花85億買“毒地”的新聞一下子就沖上熱搜第一,引來全民熱議。
01
事情是這樣,按照陸家嘴的說法,7年前其斥資85.25億元競得江蘇蘇鋼集團在蘇州的17宗地塊,當時被告知這個工業地塊已經清理污染完畢,還出具了第三方的檢測報告結果。
這么多年過去了,等陸家嘴把房子、學校等配套都建完了,找檢測公司檢測時,結果發現有劇毒,致癌物質苯并芘超標50多倍,萘也嚴重超標,其中14宗存在嚴重污染問題,未能解決。
如今陸家嘴一紙訴狀,向蘇鋼集團、蘇州自然規劃局等單位索賠100.44億元。
100多億是什么概念,這是立國以來最高額度的案件。
如此天價賠償,再加上“毒地”這一夸張字眼,一下子引爆輿論,大家都驚訝一向務實、形象良好的蘇州會發生這樣荒誕的事。
這事還有一個小插曲,據說捅破毒地事件的竟然是一家英國背景的雷丁學校。
原來,陸家嘴為提升地塊價值就引進了這所英國名校。然而這所名校在正式開校前請來檢測機構對學校進行一次例行的環保檢測,結果發現土壤存在污染,學校匆匆關停,由此捅破了“毒地”事件。
業主們向陸家嘴討要說法,而陸家嘴顯然也是無法自圓其說,且因此要承擔毒地曝光后的巨額投資虧損。
最終,陸家嘴自稱也是受騙上當,直接上訴了,這才有了這場百億毒地大案。
不過,在陸家嘴上訴后沒多久,事情就發生了180度反轉,蘇鋼集團發布一則情況說明,和陸家嘴的說辭截然相反,簡單點來說就是:
1、陸家嘴當時完全是知道土地存在污染情況的,并非不知情。
2、到2022年為止,有10塊地是沒毒的,只有7個地塊是有污染的,需要修復。
3、2019年,陸家嘴在知道2號地塊污染的情況下,未經過治理修復就造了房子,屬于違規在先。
4、這一條最為關鍵,陸家嘴在施工時違規作業,造成了二次污染,這可能造成了如今污染范圍的擴大。
雙方各執一詞,孰是孰非,事件尚未定論,目前案件還在受理中,姑且讓子彈再飛一會。
整件事最蹊蹺的地方在于,從頭到尾,陸家嘴都沒主動把毒地爆出來,哪怕在2021年雷丁學校爆出毒地事件后,它也依然沒有停止賣房子。
02
正所謂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炸天團深挖了這塊地的來龍去脈,發現背后的故事真不簡單,樓市慘淡之下,開發商為了利潤真的撕破臉了。
當時2016年,正是土拍市場起飛的時候,各大城市拍出各種地王,而這塊地可謂是蘇州樓市的香餑餑,當時陸家嘴集團經過了220多輪報價競爭,通過股權收購得來,綜合樓面價才8000多。
要知道同在蘇州滸關這一板塊,相隔1公里的弘陽地塊樓面價高達18000多,價差1萬,可想而知這塊巨無霸地塊的利潤空間有多大,這也是陸家嘴急著開發拿出來賣的原因。
隨后19-21年樓市大熱,這塊地的住宅賣2.5多萬,賺了不少錢,之后樓市每況愈下,特別是21年“三道紅線”政策橫空出世,直接把地產圈干趴了一半,新房銷量一跌再跌,特別是像陸家嘴這樣的郊區地塊,2萬多的房價直接腰斬一半,還賣不出去。
陸家嘴作為開發商,投資了上百億而回款遙遙無期,當初花的85億,有一半是信托產品,每天都有利息,如今項目卡在那里毫無進展,于是狠下心公之于眾,屬于是一起拉下水了。
而蘇鋼集團也從這塊地中收獲頗豐,拿地八年大賺十倍!
該地是其在2008年末競得,出價為6.48億元,原本應在2011年6月末之前開工,受困于鋼鐵產業下行持續虧損,根本無力開發,于是2016年以85億多將股權掛牌轉讓。
雙方都是樓市狂潮中的投機者,當下就是投機者的黃昏,他們都不值得同情。
03
《法治日報》援引蘇州高新區政府相關人士的一句話,將這件事件說的很到位:
該土地污染實際上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嚴重,本質上還是房地產市場低迷引起的連鎖商業糾紛導致,政府會積極應對此次訴訟。
的確,這幾年樓市由盛轉衰,大部分開發商不是在icu躺著就是在崩壞的路上,以前高擴張高負債賺的盆滿缽滿,如今必然也要償還種下的苦果了。
而最可憐的不是負債困難的開發商,而是買下陸家嘴毒地的業主,和在工地施工過的工人。
這些業主花了200多萬頂著高利率買在樓市高點,在這塊“毒地”住了兩年多,本想買個幸福美好的生活,卻成了資本逐利的代價,而那些一線施工工人更是被坑慘了,他們的后期健康誰來負責。
04
此事之后,奉勸各位地產同行們要看清現實,無論是拿地還是開發項目,一定要準備的萬無一失,不然會被一點失誤影響全局,當下市場容錯率太低了;也建議各位買房人,買任何房子都要三思,做好所有功課再下手。
炸天團相信這件事終會水落石出,得到公正的判決,而這樣的行業泡沫只怕會一個接一個繼續爆下去,等著看吧。
還沒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