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難點有兩個,第一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究竟編組過多少個兵團建制?第二,各兵團司令員是否發生過人選變化的情況?只有把兩個難點全部考慮進去,才能得出一份準確的名單,認真攏了下應該是十四位,歡迎斧正。
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
一、關于十六個野戰兵團
有一個知識點讀者大多了解,解放戰爭中,我軍共授予了十九個野戰兵團的“正式番號”,也就是從1948年11月以后,根據軍委的命令,全軍實施統一序列統一番號算起。
這十九個兵團包括:五大戰略區野戰部隊的十六個兵團,以及起義部隊的陳明仁第21兵團、陶峙岳22兵團、董其武23兵團。
起義部隊之前當然沒有“縱隊”的建制,所以這三個兵團自然要排除在外,我們主要研究五大戰略區組建的十六個兵團,并且以各兵團最初組建的時候為時間節點:
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
第一野戰軍
第一兵團:組建于1949年6月,司令員兼政委王震,開國上將,之前是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第2軍軍長,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二兵團:組建于1949年6月,司令員許光達,開國大將,之前是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第3軍軍長,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總結來說,第一野戰軍最初的二個兵團司令員,都是由縱隊司令員升任的。
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
第二野戰軍
第三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陳錫聯,開國上將,之前是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四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兼政委陳賡,開國大將,之前是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五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楊勇,開國上將,之前是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總結來說,第二野戰軍的三個兵團司令員,都是由縱隊司令員升任的。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
第三野戰軍
第七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王建安,開國上將,之前是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山東兵團副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八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陳士榘,開國上將,之前是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唐兵團司令員,所以不符合條件。
第九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宋時輪,開國上將,之前是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直接晉升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十兵團:組建于1949年2月,司令員葉飛,開國上將,之前是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一兵團副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總結來說,第三野戰軍的四位兵團司令員,有三位是從縱隊司令員升任的。
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
第四野戰軍
第十二兵團:1948年12月正式改稱,司令員肖勁光,開國大將,之前是遼東軍區司令員、東野第一兵團司令員,沒有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不符合條件。
第十三兵團:1948年12月正式改稱,司令員程子華,未授銜,之前是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東野第二兵團司令員,沒有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不符合條件。
第十四兵團:組建于1949年5月,司令員劉亞樓,開國上將,之前是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沒有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不符合條件。
第十五兵團:組建于1949年5月,司令員鄧華,開國上將,之前是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野南下之后,開國上將黃永勝曾經先后接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改任第十五兵團司令員,并且之前擔任過東野第6縱隊司令員,所以是符合條件的。
總結來說,四野的四個兵團司令員,應該視為有兩位是從縱隊司令員升任的。
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
華北軍區
第十八兵團:改稱于1949年2月,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4月轉隸第一野戰軍時,周士第接任司令員,開國上將,之前是晉北野戰軍司令員、華北第一兵團副司令員、第十八兵團副司令員,不符合條件。
第十九兵團:改稱于1949年2月,司令員楊得志,開國上將,之前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第二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第二十兵團:改稱于1949年2月,司令員楊成武,開國上將,之前擔任過晉察冀軍區冀中縱隊司令員、第3縱隊司令員、華北第三兵團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總結來說,華北軍區野戰部隊的三個兵團司令員中,有二位是從縱隊司令員升任的,因此在五大戰略區中,符合條件的開國將軍共有十二位,軍銜則是以上將起步。
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
二、先期組建的兵團
在全軍統一序列和番號之前,各野戰軍也是組建過一些野戰兵團的,包括西北戰場的西北野戰兵團,中原戰場的陳謝兵團、華東野戰軍的四個兵團、東北野戰軍的二個兵團部、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
其中西北野戰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彭老總、陳謝兵團司令員是未來的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而東北野戰軍二個兵團部和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均屬于前文所訴的“改稱”之列,不在討論范圍內。
但是華東野戰軍情況特殊,在1948年先后組建了四個野戰兵團,確實是有符合條件之開國將軍的: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開國上將,之前擔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所以符合條件。
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開國上將,之前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所以也符合條件。
另外兩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粟裕和陳士榘兼任,所以不符合條件,總結來說,在這些先期組建的兵團中,亦有兩位開國將軍符合條件。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
三、特殊兵團建制
讀者可以發現,在各類文獻中,經常有“解放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個兵團”的說法,其實是在十九個建制兵團之外,還有一個“鐵道兵團”,直屬于軍委指揮。
鐵道兵團司令員滕代遠,1955年未授銜,之前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華北軍區的副司令員,自然也不符合條件。
如此才可以得出準確結論,在解放戰爭中,從縱隊司令員升任兵團司令員的開國將軍共有十四位,分別是王震、許光達、陳錫聯、陳賡、楊勇、王建安、宋時輪、葉飛、鄧華、黃永勝、楊得志、楊成武、許世友、韋國清。
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