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這段時間老感覺情緒低落,干什么都沒興趣,全身乏力、嗜睡,不愿意與人來往,已經影響到了我日常生活工作……”近日,石家莊市30多歲的李女士由于情緒困擾,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身醫學科尋求幫助。李女士稱,她連續幾年來一到秋冬換季時刻,就會出現情緒波動及各種軀體不適。一開始沒有在意,直到今年這些狀況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才來到該院求助。
入秋以來,就診的情緒睡眠障礙的患者人數明顯上升,其中不乏一些正在上學的青少年兒童患者。其實,秋冬季節,也是“情緒病”的高發季節。有的人群一到秋冬季,就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疲勞,甚至胸悶氣短等癥狀,此時就要警惕季節性情緒失調的發生。
五行天干
有人說,根據李女士的情況來看,“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吧?下面,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是情緒失調的一種,通常發生在秋末和冬季的一種感情的或情緒的失調。我國約20%的成年人受季節性情緒失調的困擾。
季節性情緒失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血清素調節:缺乏陽光照射,會導致血清素(一種來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活性下降,從而產生抑郁情緒。
褪黑素的變化:人的大腦深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內分泌腺,它對光照極為敏感,秋冬季白晝時間縮短,陽光不再強烈,松果體就會分泌出大量的松果體激素(也稱褪黑素)。入秋以后,日照稀薄,人體褪黑素分泌增多,就會使人的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犯懶”,身體倦怠,精神萎靡不振。同時,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降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內分泌功能出現紊亂,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心慌、多夢等癥狀。
秋冬養生正當時
再加上隨著氣溫降低,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缺少維生素D也會影響影響血清素的分泌,從而加重癥狀。
SAD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呢?
精神上:易疲勞、精力減退、嗜睡或失眠、食欲改變。
情緒上:情緒低落、或焦慮不安、產生消極想法。
身體上:頭痛頭暈、胸悶氣短、部分出現記憶力、反應力下降、活動減少等。
哪些人群容易出現季節性情緒失調呢?
(1)更年期女性、孕產婦、老年人、部分學齡期兒童。
(2)性格內向、敏感、感情脆弱的或原本就患有情緒障礙者;
(3)恰巧在秋冬季節遭遇心理應激事件,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泄和疏導;
(4)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和缺乏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
(5)生活飲食不規律者。
滿樹枝葉紅
那么,這段時間我們如何照顧好我們的情緒呢?我認為,應學會覺察和識別自己的情緒,關注自我的心身狀態。
增加戶外活動及光照時間,在天氣晴好時多出去走走,既能欣賞美景、放松心情,又能接受陽光照射,調節激素分泌。
增加運動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情況培養運動習慣,堅持一下來,可以鍛煉的同時,緩解壓力、平復情緒。
學會時間管理,感覺生活工作壓力大,狀態不好時,允許自己慢下來一些。
學會尋求支持,向親人、朋友傾訴尋求幫助,必要時到專業機構就診。
如果連續2個冬季以上出現情緒低落、疲勞、嗜睡等癥狀,則可認為存在ASD的可能。冬天里我們要主動調節自己的心身狀態,比如多曬曬太陽,多運動,多吃自己喜歡的美食來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一旦出現比較嚴重的抑郁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請專業的醫生幫你解決情緒困擾。
專家: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生曉娜
整理:陳世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