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今天發這篇文章,是想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在過去的一周,我突然有了一些“幡然醒悟”的感覺,還喜提了被丁老師敲打兩次。我感覺自己最近一定是有一些什么不一樣了,所以老師對我變得嚴厲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又說不清楚到底哪里不一樣了。
等下我會展開講,過去一周我發現了什么,以及過去的自己有多好笑。
1
大師在身邊,曾經眼翳看不見
我最近看劉同學,突然又有8年以前剛談戀愛時候,那種“星星眼”的感覺了。
我跟劉同學認識17年,在一起8年,結婚4年。
我們倆剛在一起時,都在讀大三。內心其實是一個文科生的我,讀了苦逼的工科,別提有多煎熬了。當時他追我的方式是幫我補習計算機二級(兩年沒考過的我被他輔導后拿了優),我們在一起之后,他又跨專業指導我的畢業論文建模。那時候,我覺得這個男生簡直從頭到腳都在發光,太哇塞了,我怎么會有這么有才華的男朋友。
后來在一起久了,我就漸漸開始覺得他身上的閃光點稀松平常,忍不住拿他去跟自己的標準比較,跟身邊人比較。我們結婚第2~3年,矛盾幾乎達到了巔峰(當然,主要是我單方面對他不滿)。當時在《》中講過,我嫌棄他“不思進取”,嫌棄他接不住我話題中關于商業的內容。
我現在回頭看,覺得自己當時好好笑哦。為什么這么說呢?我那時認為他“不思進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我覺得他不焦慮。現在看來,情緒穩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也是我開始接觸修行之后努力靠近的方向,兩年前的我竟然覺得他“不焦慮=不思進取”。我當年的邏輯閉環是這樣的:“因為我每天都在擔心自己要睡橋洞,我覺得自己賺的不夠多所以很焦慮,而焦慮是我前行的動力;你還沒我賺的多,可你竟然不焦慮,所以你不思進取。”
我現在回頭看,會覺得,我的天吶,我當時怎么會這么想???同時,對當年的劉同學報以深深的同情,他真是太不容易了,要經常接受我無端的嫌棄和指責,竟然也不還嘴。就一直這么默默忍耐,一定很辛苦吧。
其二是,他沒有按照我的標準去追求我認為價值最大的部分。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機遇比能力更重要”,我覺得自己收入第一次上大臺階就是因為趕上了2017年時候自媒體的紅利,并且抓住了這個機遇,從個人博主到創業做to B的業務。那時候,我對他專心代碼、只做技術研究是嗤之以鼻的。后來我折騰了近2年的“追風口”也沒拿到什么成果,穩穩地給我帶來營收的還是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我有沉淀的領域。再到后來,聽丁老師講了“竹子扎根理論”,我才發現他一直以來做的就是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走彎路的我看不起穩穩走在正道上的他,昂。這就是曾經的我。
前段時間我帶劉同學去看朋友的一個項目,那個項目看起來光鮮但營收不是特別好,朋友也在為這件事發愁。回家之后,他突然跟我說,“寶貝,你今天有沒有覺得,A(我朋友)找的客戶群體,好像有點問題?”我來了興致:“那你展開說說呢?”他描述了一下白天看到的來我朋友那邊的客戶群特征,這些人看起來既不了解我朋友的產品,對這些產品興趣也不是很大。
我說,“你想說,A的產品跟他找來的用戶需求不匹配對嗎?”他說,“對,但是我知道另外一類人,他們應該會有這樣的需求。只要在這個群體中篩選買得起的人就行。”我接著他的話說,“那其實思路是,找到一個擁有這個客戶群體或者社會關系的關鍵節點,去跟他們合作,對吧?其實A之前找關鍵節點意見領袖合作的思路是對的,只是他找的意見領袖覆蓋的群體不對。他說未來改進方向想要一個一個地找C端用戶,這樣反而是效率低的。“
我又問他,“很有道理啊,我覺得你看到了本質。你一說我意識到我們都燈下黑了。不過,白天你為啥不說呢?”他說,“人家又沒有問我。丁老師不是經常教你們,幫助別人的前提是他主動向你求助嗎?人家沒問你建議,不要對別人指手畫腳。”
我:……好的,丁老師確實是這么說的。
我以前從來都沒聽他講過這些。因為兩年前,我已經預設了“算了,商業上的事,說了你也不懂。”“你又沒自己創過業,能給到什么有用的建議呢?我還不如去問別人。”
那時候,每當我關于公司業務的事情emo的時候,他只要開口,幾乎就會被我不耐煩地打斷。久而久之,他也很少說了。
我最近還從他那里得到了很多真實的反饋。
例如,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打電話,他在旁邊聽著(朋友知情)。我有覺知地使用了在亮心學到的方法,寬慰她、嘉許她、提問、給她做狀態調控。結束之后,我沾沾自喜地問劉同學:“怎么樣,老師教的技術,我應用的還不錯吧?不過我今天有個覺察,我好像有幾次搶話了。”
劉同學毫不客氣地說:“何止是搶話,你都快不給人家講話機會了。不信你下次錄下來回聽一下。”
我:……
后來我把這件事寫成了當天的功課,發在了星辰班群里。老師和同學們評:“這個督學當得好。”
這周我問劉同學,“是不是因為前幾年的時候,你說啥我都不聽,說了我也不改,還會生氣。與其增加家庭矛盾,于是你就干脆不說?”
他笑了笑,沒說話。
我又問,“是不是因為現在你發現我愿意聽你講,你給我的反饋我也能接受,你就愿意多講一點?”
他說,“是啊。”
自從我跟丁老師上私塾班,我對劉同學的態度開始有些改觀,從結婚2~3年的嫌棄到了有些刮目相看:“看不出來,你小子還是有兩下子的?”
跟丁老師學習了整整兩年,尤其最近一周我好像又“開竅”一點了,此時此刻我只想對劉同學說:“大師,請收下我的膝蓋。”
老公始終是那個老公,只是我的眼睛以前被灰塵遮蓋了,看不見他的智慧。大概是開始修行之后,慢慢把眼睛擦拭明亮了,才發現:
臥槽,大師原來就是我的枕邊人。
2
練習室優等生,考場上掉鏈子
兩周前,亮心13班開班。我介紹了一個朋友來上丁老師的課。第一課結束之后,朋友打電話來跟我聊了一個多小時,表達了一些他感想與困惑。我非常耐心地逐一跟他解釋,“丁老師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老師的真實意思是……”,其中也用到了幾次提問。
掛了電話之后,我把我們的對話內容用文字簡要概括了一下,發給了老師。一臉喜滋滋地等著老師隔著屏幕表揚。我的內心十分得意:老師您看,我對您講過的每個知識點上下文、語境、意圖都記得清清楚楚,“阿難”這個名字沒白叫吧,學習委員沒丟人吧~我不但自己記得清楚,還能輔導學弟的功課,嘿嘿。
丁老師回復我:你有沒有問他,“你想要什么?”
我(收起了笑容):沒……
我(內心OS):我去,我跟他講了這么多,一直在解釋。雖然中間有問到幾個問題,還真沒有一個是關于“你想要什么的”。從私塾班到星辰班,這個點老師已經講過N次了,我今天打電話的時候還是給忘了,又回到了自己的慣性中。
丁老師:欣賞式嘉許開路+提問,要形成本能反應。
我:老師我錯了,我完全沒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只顧著說自己的了……
丁老師(突然語氣變得嚴厲):錯了就要認錯道歉。
于是我很誠懇地去跟這位朋友道歉了,還把道歉內容截屏給了丁老師看。老師讓我要來他加入私塾的申請書,去看看他究竟想要什么,問問這個方向的收獲。
真是給跪了,你老師還是你老師。我正在得瑟著,一盆冷水澆下來,讓我看到自己的功力還差得好遠。
這次事件讓我看到了“事上修”中,“事”的重要意義——不是練習室里的事,而是生活中真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自從兩年前加入亮心私塾成為丁老師的學生以來,我對學習態度的改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覺得自己一看就會。我記住概念了=我會了。學期過半,學到提問那個模塊的時候,我一直在追問丁老師有沒有“問題庫”,if什么情況問什么問題,else問什么問題。后來在課堂上發生了一件事,我在《》中完整地記錄了,我深深被震撼了,看到了“有功夫”和“有方法”是有鴻溝的。
于是浮躁的心下沉了一些,進入了第二階段,下定決心要“多練習,漲功”。直到這時候,我才開始肯低頭、服氣地好好做功課。之前我老是覺得“一遍遍重復,有啥意義呢?”
就這樣老老實實做了一年多功課,到了第三階段,今年5月,星辰班去五臺山游學,我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東西是“道可道,非常道”,用語言難以描述的。我認識到了“體悟”的重要性。我終于理解了老師為什么不讓我把注意力都放在知識、文字上,而是多去感受,跟隨老師流動。產生的結果是我的筆記字數越記越少,很多場景都不再記錄了。
我這周被老師敲打完之后,又進入了第四階段。我發現,“練習室”跟“真實考場”還是有非常大差別的。我在私塾班結束之后,為了多去學一些提問的技術,又報名了教練的課程,已經跟了快一年了。當我約好一個人,說好幾點幾分開視頻,一起對練;或者是有陌生的讀者問我問題的時候,我會在心態上把自己放在教練位。我有覺知地知道,當對方講什么話的時候,我應該要怎樣提問。
可是,當回到現實生活的場景,當那個在讀亮心13班的朋友跟我探討一下老師的話,我“好為人師”的模式和解釋模式被觸發,之前在亮心課堂學的提問,在教練環境下練習的狀態,全部都丟掉了。那個時刻,我被自己的慣性帶走了。
所有我在課堂上學的這些,不都是為了對治生活中的煩惱、在生活中幫助他人嗎?所以生活才是真正的考場啊。
經由這件事,我發現,僅僅是在課室中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僅僅是刷練習的次數也是遠遠不夠的。就像我在教練的課堂練習中自己知道該在什么情況問什么問題,但是到了跟朋友打電話的時候,我就被打回原形了。
正是一次次被觸發本能,掉進自己的模式,才是檢驗成果的好機會。這件事讓我對學習的心更下沉了一些。
發現自己是“練習室優等生,考場上掉鏈子”之后,接下來的每一步,我會走的更加踏實。
3
寶藏在眼前,自己看不見
星辰班最近一次課,丁老師講了陽明先生說的“吾性自足”究竟是什么。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是“吾性自足”的,覺得自己就是匱乏的、有缺失的,老師就用了一整節課的時間證明給我們看,證明我們確實什么都有。
但我又有了新的困惑:怎樣才能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呢?
5月份去五臺山的時候,丁老師帶我們去見了他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當時跟我們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很短的小課,還留了一些功課讓我們回去做。如今半年過去,還在堅持做那些功課的同學早就寥寥無幾。我也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我問丁老師:您上節課講的那種“吾性自足”的狀態,我相信我是有的,不過要怎樣才能到達那樣的境界呢?
丁老師說,5月份的時候,他的老師給我們留的功課,全都在那里了。
丁老師:老師(這里指丁老師的老師)是不是說過?
我:是的。
丁老師(嚴肅):那你為什么沒有聽到?
我:老師我錯了……因為懶惰。我今天就開始重新精進起來,要是哪天沒做功課,我給您發200的紅包。請您監督我。
我想到老師之前說,“寶藏就在你家臥室,你看不見,爬山涉水求來的,才覺得珍惜”。簡直說的就是我本人了。
我想,也許就是在一次次有事情來干擾的時候,才會驗明一個人的真心。也許每一次誘惑、每一次動搖都是考驗。老天爺看我最近晃悠的有點厲害,派朋友來讓我看見自己,讓老師敲打我一下,告訴我正覺之路就在眼前、就在腳下。我只要不斷地聞思修、不斷地聞思修,沉下心去好好走路,就會通往我想要到達的地方。
修得好的榜樣就在自己家,磨練就在身邊每一件事,功課就是每一天我正在做的。哪里還有什么“外面”、“其他”,我又何必去到處求多、求快。
啊啊啊啊自己以前真的是太無明了!如今回頭看自己都嫌棄我自己。
從今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