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退潮”,此前有很多人是不信的。
前有蘋果Vison Pro,后有大模型,坊間一度還流傳過騰訊要重啟XR的風言風語…所以聽到關停的消息,不僅不信,還以為VR的春天馬上要來了…
然而結束一場“盛宴”的方式只需要開一次全體員工大會,PICO宣布:將對市場、游戲、視頻等團隊進行大幅人員調整。
賠償方案據說是這樣的:n+1+x(12.7 last day)x代表年終獎,按照12月7日為last day,這部分人基本沒時間活水,lark下周一就會鎖掉。
有媒體說,11月7日這次突然行動后,讓內部感覺可能是開了高層戰略會,張一鳴突然決定不重金投入XR業務了。
其實說“突然”也并不突然,員工大會畢竟只是個形式,決定一項業務前途命運的終究還得看老板。
一鳴這種風格的老板肯定不可能拍腦門,起碼要看團隊、業績、產品還有成本,同時匹配字節計劃上市這個背景,最終來決策業務去留。
業績永遠第一位,到底做的怎樣?老板心里都有數
字節第一年花90億正式收購PICO,第二年工資、硬件研發、營銷成本加起來又是大幾十億的支出…
前前后后為PICO傾注大量營銷、人員、內容,結果換來PICO4銷量不及預期,這種水平的成績,哪個老板心里能不起波瀾、能毫無動搖?
再來看團隊,據廠友表述,PiCO里面人員復雜,有字節元老派、歌爾派、大力教育和新石實驗室的遺老派、某米來的創業忽悠派,華子OV海外銷售派…
這種團隊成分就算沒有派系斗爭,不同經歷,不同風格下,打交道的成本也是不低的。
任利鋒就是典型的例子,最早是抖音孵化的“七人小組”之一,后來擔任抖音產品運營負責人。2020年初擔任西瓜視頻總裁,是實打實的元老派。
西瓜之后任利鋒轉崗 PICO,據廠友介紹,前期任也想做些事情,但一是團隊人員成分復雜,能量再大也受阻力。二是從內容跨到硬件,門檻多少是有的。
另外任利鋒的離職,據廠友表述,此前早有跡象:
先是去年底出差回來后任發現自己報上去的預算被砍;后是年初的某次高管會,任在會上可能情緒表現得有些激動,那次會議據說梁汝波也在場。
媒體報道任利鋒從今年7月開始處于休假狀態,實則在5月就已經開始,當時他的秘書(PMO團隊)都已經在轉崗了…整體就是走人的節奏。
總結:PICO是張一鳴又一個花錢買認知的投資。不過元宇宙的故事沒有結束,XR的故事也沒有結束,只是從字節自身出發作出的決策。
沒有徹底關閉PICO,把核心研發團隊留住,在一些廠友看來,這可能和上市前去“重成本”有關。
字節在資本市場最擔心的就是被看作是一家“只會賣廣告的公司”,PICO多少跟“硬科技”沾點邊,也許將來還能派上用場。留下火種,將來等行情起來再考慮擴張,也不是沒有可能。
最后,關于蘋果的Vison Pro能否給行業帶來春天的問題,廠哥也找人聊了聊。
某AR眼鏡負責渠道的廠友是這樣理解的:
在他看來,Vison Pro的出現其實只是行業里的內嗨而已,脫離XR行業你會發現市場對于這款產品并沒有太大的聲音,且Vison Pro還沒有到量產的時候,是否真像體驗者所說的牛x效果,還不得而知。
再者,蘋果Vison Pro采用的是vst系統,這就決定了它的設備體積、顯示系統,整體很難做到輕量化…
沒人愿意一天24小時帶著這么重的東西…
另一位互聯網科技博主廠友則更加直接了當。
“白天不懂夜的黑”,蘋果畢竟還沒遭遇量產后的“痛苦“。Mata相對來說更有參照價值,小扎在“元宇宙”上虧損的100億美元才是真金白銀的教訓。
另外,行業里公認的,VR的內容最有可能先在游戲領域爆發,目前國外VR內容收入較高的主要也是游戲產品。但《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這類型游戲的出現,有點逆潮流的感覺。用戶要的沉浸式,好像沒有那些“沉重“設備也能體驗的到。
關鍵還叫好又叫座,幾天內登頂steam國區,收入就超過了2000萬…從某種角度上講,真沒必要過早地去卷入還沒到來的風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