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與華為余承東之間的“AEB之爭”還在繼續,已經成為當前業界最關注的焦點之一。事情的起因源于10月24日晚,第五屆小鵬汽車科技日上,何小鵬對友商(華為問界)的一番言論。
何小鵬表示,大部分人可能從來沒有碰過AEB;友商講了AEB,我認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傳都不是公司官方發布的,全是來自小視頻。雖然沒有明說友商是華為問界,但毫無疑問的指向華為智駕。
11月3日晚間,余承東在朋友圈發文回擊何小鵬稱,“連AEB是什么,居然有車企一把手還根本沒有搞懂呢!跟有人說智能駕駛就是忽悠,幾乎如出一轍!”余承東表示,有些人對行業技術進展與未來發展缺乏基本認知,“有的車企,整天忙著做智能駕駛,AEB主動安全測試結果非常差,一問才知道他們卻連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沒有做,這讓我十分吃驚!”此后,雙方你來我往,包括理想汽車CEO李想、阿維塔CEO譚本宏等紛紛加入這場“AEB之爭”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儼然AEB成為購車關鍵性指標,但實際情況或許并不像爭論的那樣。
AEB只是功能配置 關鍵在于檢測驗證
此次“AEB之爭”中的AEB,是指自動緊急剎車系統(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該系統實時監測車輛前方行駛環境,并在可能發生碰撞危險時,自動啟動車輛制動系統,使車輛減速,以避免碰撞或減輕碰撞。
其實AEB并非新技術,也不是電動車的發明創造。早在15年前,沃爾沃就已經在其量產的車上使用了該技術。此外,福特、林肯、路虎、捷豹等品牌也共享了這項技術。
目前汽車安全系統分為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大家熟知的安全帶、安全氣囊是為了車輛在碰撞時減少損失,屬于被動安全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緊急剎車輔助系統等,這些系統可以使得汽車的行駛更加穩定,縮短制動距離,減少汽車的碰撞率,但是這些系統必須在人工控制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作用,沒有辦法預測和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隨著主動安全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緊急制動AEB也應運而生。
清華大學汽車碰撞試驗室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安全技術分會秘書長張金換在接受SinoAuto采訪時表示,相比于當前汽車行業的討論,如何檢測AEB的真實有效才是更為關鍵。根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90%的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而裝配了AEB車輛可以減少27%的事故發生率,追尾減少38%,并且能明顯減少事故傷亡。近些年在保險業、汽車安全組織和政府的共同推動下,AEB成為越來越多車型的標配。
張金換告訴SinoAuto,AEB可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預警啟動,第二級是輕微點剎,第三級是完全剎車踩到底。目前國家及行業并沒有關于AEB制定一項強制性標準,不少車企都宣稱自己標配AEB功能。對于當前行業討論的AEB問題,這是事關車輛安全,但更多的是一項配置問題,這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測驗證。
AEB只是一項功能配置 需搭配綜合功能系統使用
目前在中國市場,AEB并非強制性選項,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AEB功能搭載率為48.84%,同比上年提升約10個百分點。在車型價位分布來看,35萬元以上價位車型AEB搭載率已經超過90%,20-35萬區間搭載率在70%以上;15-20萬元區間搭載率接近60%,而10-15萬元搭載率低于均值,為34.95%,10萬元以下則僅為2.27%。
在張金換看來,AEB功能只是車輛行駛中的眾多配置功能的一項,AEB功能并不能以點概面,可以代替所有的主動安全配置,比如AEB也和ACC功能直接相關,應該系統性的使用這一功能。
一位汽車行業評論人士告訴SinoAuto,所謂的汽車配置,通俗理解就是車輛被標準化后的汽車功能。傳統汽車是由一套工作緊密嚴謹的機械配置組成,其中AEB便是主動安全的一項功能。在傳統燃油車看來,AEB好比車輛需配備安全帶、剎車一樣。涉及車輛上市時,也沒必要就一項AEB功能展開長篇累牘的講述。
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不少車企將講功能、講配置與講故事進行關聯,把一項應該保護行車安全的主動安全配置當作一個賣車亮點,其實這也是傳統車企與新勢力車企的思維不同所在。
回顧這場“AEB之爭”兩家當事品牌來看,問界新M7的AEB系統可以在90km/h的速度下進行剎停,而傳統AEB系統的剎停速度通常只能達到50km/h。小鵬汽車更傾向于將AEB系統朝著“靜態AEB”的方向發展,即通過主動避障來保護用戶的車輛安全。
車輛AEB功能到底是60km以內發生作用,還是90km時觸發,還是選擇主動避障而不是剎停,這是兩套產品方向和邏輯。至于哪一個方向更好,無法直接下結論。這正如張金換所言,需要通過專業、嚴格的測試,最終靠消費者來選擇最符合駕駛場景的功能。但把AEB視為最大的購車參考指標,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了。
關于“AEB之爭”長城比亞迪或許懶得爭論
11月7日,何小鵬與華為余承東的“AEB之爭”并沒有要停歇的意思,小鵬汽車官微發文:“我們吵不過?那就直接上成績單吧,”并表示小鵬自研 AEB 在正規測試中接近滿分,以此回應前一天問界汽車的:“不打無謂嘴仗,打贏安全硬仗”的發文。
對于何小鵬與余承東之間的對立,有人將這次“AEB之爭”事件與此前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的高壓油箱事件性質相劃等號,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汽車的第二次技術大對比。對于這兩者的比較,專業人士認為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該人士認為,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高壓油箱事件,這是涉及到核心技術造假的是否的問題,但此次小鵬汽車與華為問界的討論本質上是技術邏輯的爭論,而且對于當前消費者來說,并不構成決策購買力。
一位不具名的汽車營銷專家在接受SinoAuto采訪時直言,這是兩家造車新勢力的營銷噱頭,本身華為與小鵬汽車在行業內都具有一定的聲量。這也是其他車企看到這次營銷熱點之后,投身參與的原因所在,借蹭熱點刷一波存在感。對于消費者而言,當前汽車行業競爭已經是買方市場,車企拿著一項保障安全的功能配置做營銷宣傳,本質上也沒有技術創新要點訴求,是噱頭大于實質。如果放在傳統車企,如比亞迪長城汽車,兩家或許都沒必要就此展開爭論。通俗理解,這就好比長城舉報比亞迪的是雪糕掉在地上撿起來再賣,而小鵬汽車與華為問界之爭只是在爭論雪糕一粒芝麻(參數丨圖片)多少的問題。
此前,AEB功能一直由大陸、博世等傳統老牌供應商做功能開發,主機廠做標定,官方稱之為聯合開發。此次小鵬汽車與華為問界的“AEB之爭”,本身來講是智能化時代下關于AEB功能的一次更加細分化的爭論,作為消費者而言,不必糾結這項功能本身,而是更應該關注其對實際安全產生的效果。
根據一項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新能源乘用車前裝標配AEB交付97.49萬輛,同比增長71.67%,前裝搭載率(占整體新能源車銷量)超過50%,達到56.61%。換言之,AEB并不是唯一的購車參考指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