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下午三點,《縱空辭》—— 郭常清個展在鳥巢ART SPACE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裴剛擔任策展人,呈現近二十余幅繪畫作品。
伴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在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下,水墨承傳了天人之際的人文理想,成為實現觀道暢 神的載體,基于此,我們能從郭常清的作品中洞見“擬太虛之體”的創作意境。水墨繪畫不同于功能說明性圖式,只靠目見所記,不動心思、想象,是難以形成審美意象的。
唐代朱景玄說:“蓋以窮天地之不至, 顯日月之不照,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質,輕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無形因之以生。”繪畫可以創造天地間尚未有的東西,可以顯示日月未曾照亮的東西。揮動纖細 的毛筆,心中便產生萬事萬物的形象......有形的形象得以確立,無形的神態和情趣也通過繪畫而表現出來。
郭常清從此論出發,去發現、創造大千世界不存在的“太虛之體”,有別于僅僅是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 而這“太虛之體”之虛幻性唯水墨形式能表現之。通過作品表達,集中呈現并營造了一個虛無、清靜、虛幻的精神世界,正合天地自然之道,有如遙望茫茫宇宙的繾綣神思,寧靜空靈、玄奧美妙,令人向往,而生超越之感。
中國繪畫精神強調藝術形式將自然哲理的內容表達出來,追求畫背后的意韻,也就是將哲學內蘊表達 出來,而觀看郭常清的作品,即是在觀道、體道、悟道、暢神。因循這一內化的法理,“以形媚道”“澄懷觀道”“含道映物”“以神法道”,終離不開一個“道”字。水墨的媒介特質最適用于體現玄妙之思, 水墨幻變即是人心軌跡,水墨之道即是萬物之道,石道、樹道、山道、水道、云道......自然中的一切有形無形者皆有其道,水墨繪畫以是否體現圣賢之思想為入道、入境界的標準。這其中義理與魏晉時期興起的玄學有關,文人好玄學,而水墨為玄色,玄之又玄是體道的極佳形式。水墨能顯示圣人的思想意識、哲學精神,亦能承載更多的文化信息。
王維說:“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惫G宓乃灰砸曈X快樂為目的,作品的內涵不僅是單一意義上的繪畫,讓人想象、思考,用藝術語言言說著世間萬事萬物的規律及畫家的內心情感。
唐代《筆法記》里兩處提到了“刪撥大要”,第一處是“思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第二處是“須去其繁章,采其大要”。這里的“大要”是指自然中的“大美”,“刪撥大要”就是指刪繁就簡。按照西方古典繪畫藝術美學思想,藝術要模仿自然,這與中國古代道家美學思想大相徑庭。郭常清的藝術創作回應了“遺去技巧,意冥玄化”的思辨之意,追求的是對“意”的把握,關注的是精神層面。在對“大象” 的繪摹中,郭常清秉承了“刪撥大要”的創作理念,以達“意”為要旨,突破了模擬自然景象的表現方式。他從客觀景物出發,不滯于外在之形。以“意”切入,或再現或描繪。他深知無需刻意模仿景象之美,無需對繁雜的物象一一 描摹,而是刪繁就簡,表達“象外之意”即可,這需要畫家長期磨煉才能實現。
《老子·第 十章》中提到的“滌除玄鑒”、《莊子·人世間》中提到的“虛者心齋也”、《莊子·大宗師》中提出的“坐 忘”都是對體“道”心境的表述。郭常清心中的物像已不是自然的真實形態,而是天地人心大美的表現。正如《莊子·知北游》所云:“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痹诶L畫創作過程中, 只有體會萬物之妙,方能理解“法天貴真”之理。
展覽現場
Exhibition Views
藝術家簡介
About Artist
藝術家:郭常清
2005年被南京長江書畫院聘請為終身名譽院長
2009年入學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
2005年首屆“草圣杯”全國書法大展金獎
2014年參加中俄文化年藝術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