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就是玉器,其悠久歷史和內涵豐富的玉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因而中國被譽“玉石之國”, 中國高超的玉雕工藝被譽為“東方藝術”。
中國玉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最重要的原因是玉石的種類多樣、儲量豐富。據考古資料顯示,在近萬年的玉文化歷史長河中,所用玉料達20多種,而其中最主要、占主導地位的是透閃石–陽起石玉,簡稱為閃石玉。閃石玉的產地也有許多處,自西向東分布有:新疆的南疆和田玉、天山瑪納斯玉,甘肅的馬鬃山玉、旱峽玉和馬銜山玉,青海的格爾木玉和祁連玉,四川的汶川玉,河南的伊源玉,遼寧的岫巖老玉與河磨玉,江蘇的小梅嶺玉,福建的南平玉,臺灣的花蓮玉等。而其中材質最優良、規模最大、類型最多、在中國玉文化歷史上貢獻最大的當屬新疆的和田玉。
各色和田玉
近代長期以來,關于和田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考古、歷史、文化等方面,科學層面的研究比較少,藝術方面幾乎空白。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和田玉的研究步伐開始加快,新疆地區的地質工作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20年來,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寶玉石市場的繁榮昌盛,玉石學的科學研究也在不斷地擴大和深入。據不完全統計,自1994年至2018年,以關鍵詞為“軟玉”的科學文獻共有1015篇,以關鍵詞為“和田玉”的科學文獻共有832篇。
和田玉·羊脂玉
和田玉·金墨玉
為了對新疆和田玉進行更全面、更系統的科技研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故宮博物院、新疆和田玉行業協會、新疆烏魯木齊絲路德源礦業公司等單位的有關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地質科技人員等80余人組成了一個科研團隊。自2013年開始,用10多年的時間,開展了包括相關文獻資料收集、野外玉石礦山現場考察、玉石市場調查、玉石標本室內儀器測試分析、請教有關專業人士等在內的多項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編寫出版了本書,以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本書共分為十四章,內容比較廣泛,幾乎涵蓋和田玉研究的各個方面,以及大家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
第一章,綜合分析各類有關文獻,對國家或地方玉石標準文件中關于和田玉名稱和分類的各種說法、不同認識或觀點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
第二章,運用薄片觀察、掃描電鏡觀察、重砂礦物分析和X射線衍射、電子探針、紅外光譜、拉曼光譜、能譜分析和質譜分析等多種儀器測試分析方法,系統查明了和田玉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特征及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組成和特征。
翠綠玉放大特征
第三章,運用折射儀、密度儀、硬度儀以及抗拉性及抗壓性實驗,查明了各類和田玉的折射率、密度值、硬度值和韌性強度等寶石學特征,并對在且末糖白玉中新發現的漂亮的貓眼效應進行了首次測試和分析研究。
第四章,通過多種儀器的測試和相互對比印證,查明了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墨玉、碧玉和翠綠玉的致色成因。
第五章,通過相關儀器和感官對比實驗,對和田玉的光澤、透明度,尤其是聲音特點和成因進行了首次分析和探討。
第六章,通過對和田玉礦床普查勘探資料和文獻的研究,結合野外實地考察,室內各種測試結果的系統分析,對新疆和田玉的各種礦床類型進行區段劃分,并對其成礦規律和成因進行全面系統的闡述。
第七章,主要針對玉石原料,從顏色、光澤、質地結構、透明度、凈度、裂紋和體量等多方面評價要素等級劃分進行全面分析和評述。
第八章,針對相似玉石、人造仿制品、山料仿子料、山料仿戈壁料、拼合料五類和田玉贗品,系統闡述其鑒定特征和鑒別方法。
第九章,主要是從肉眼觀察和大型儀器分析兩個方面,對目前市場上較多的中國新疆、青海、遼寧和俄羅斯、韓國五個產地閃石玉的不同特征和鑒別做全面的對比和分析。
第十章,主要是針對古代“食玉”風俗、和田玉入藥、和田玉保健功能以及“人養玉、玉養人”的流傳說法等做全面的分析和評述。
第十一章,克服昆侖山險要地形的重重困難,進行了實地調查,并查閱了相關的古今的文獻資料,對新疆和田玉料的開采做了全面的總結,論述了和田玉子料的開采時間及其歷史產地,和田玉山料開采時間、具體產地及開采方法等。
研究團隊前往葉爾羌河考察路上
第十二章,通過對各個歷史時期和近現代大量典型和田玉器的觀察,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的閱讀分析,全面總結各個時代和田玉器的加工工藝特征,并對各歷史時期和田玉加工的過程特點進行了系統闡述。
第十三章,主要闡述玉是一種美石,加工成玉器是一種藝術品,但關于玉器藝術性理論研究方面長期薄弱,在近萬年的玉器發展史中,至今尚無一本全面系統闡述其藝術性的專業書籍。本次研究通過與眾多玉雕大師精品美學的討論和有關玉器學的研究和評價,以及文獻的綜合歸納分析,較系統地闡述玉器的藝術性和評價。
第十四章,在各大玉器和重要玉器市場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總結當代玉雕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歷程,并闡述玉器事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展望。
本文由張亞娜 鄭佐一 摘編自《中國新疆和田玉》前言。內容有刪節、調整。
(審核:孫莉)
《中國新疆和田玉》綜合運用地質學、寶玉石學和玉器文化史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對新疆和田玉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整理與研究。全書分上下兩冊,共十四章。不僅究明了新疆和田玉的礦物成分,地質特征、真偽鑒定、質量評價要素、分級標準,還對和田玉的開采、工藝、藝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釋與解讀,對于新疆和田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中國新疆和田玉》
(上冊)王時麒 施光海 楊明星
於曉晉 韓紅衛 著
(下冊)王時麒 于 明 徐 琳
何雪梅 師俊超 著
ISBN:978-7-03-074236-0
定價:800元
圖書內頁
購書二維碼
相關玉石類圖錄閱讀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