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一套從中國寄來的圖書,書封上寫著“營造法式”幾個字。這便是梁父梁啟超剛剛自朱啟鈐處獲贈的仿宋刊本《營造法式》。梁啟超在扉頁寄語的最后寫道:“思成、徽音,俾永寶之。”
梁啟超書于《營造法式》扉頁上的致梁思成、林徽因寄語
彼時梁林二人還未開啟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古建考察之旅,也尚未成為備受后人尊敬的建筑史家和教育家,卻已敏銳地預感到這部如天書一樣的古籍,暗藏著破解古代中國建筑密碼的玄機。
梁、林二人合影
學成歸國后,梁思成前后花了30多年的時光來鉆研和解讀這本書,并將其作為終身事業的指南針:“其書義例至精,圖樣之完美在古籍中更無與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梁啟超言)
坐在善化寺普賢閣斗栱上的梁思成
作為中國最早的也最完備的一部建筑法典,《營造法式》囊括了北宋皇家建筑的設計、施工、用工、用料等各個方面知識,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梁思成還特別指出,書中的圖樣部分得以完整的保存,難能可貴。通過解讀其中的彩畫圖樣,我們才有可能得出宋代建筑的全貌。
1963年梁思成“宋《營造法式》注釋序”(未定稿)
在《營造法式》中,建筑彩畫從五彩繽紛的“五彩遍裝”,到冷色調的“青綠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再到暖色調的“解綠裝”和“丹粉刷飾”,可分為五大類型。由此可證中國古代的官式建筑并非色彩樸素,身披艷麗的錦繡華服才是它們最初的樣子。
由于彩畫難以保存且常被重繪,時至今日,我們只能通過一些壁畫和古建筑殘存的彩畫紋樣窺得一絲端倪,如敦煌莫高窟、山西的永樂宮,等等。
敦煌莫高窟217窟(盛唐)藻井復原圖
永樂宮三清殿明間前藻井
自著者李誡寫書的宋代至今,已經歷千年雨雪風霜,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筑早已灰飛煙滅,《營造法式》中精美的彩畫圖樣也因反復傳抄而變形失真。古人眼中的建筑彩畫,究竟是什么樣?這成為自梁思成起,幾代學者為之探索深思的問題。
最新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筑紋樣——〈營造法式〉彩畫復原圖典》(以下簡稱《中國古代建筑紋樣》)一書,大概可以讓我們展開對唐宋建筑恢宏而絢爛的想象。
線裝版 原價:736.00元 現價:546.00元
精裝版 原價:258.00元 現價:198.00元
精裝書、線裝書書影
這本書的作者陳彤,是故宮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級工程師,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法式制度與唐宋彩畫的研究,曾在業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并參與了一系列古建修復工程。書中的200多幅紋樣,便是他12年來古建彩畫復原和研究工作的結晶。
作者陳彤
當他把這些復原彩圖發布到網絡上之后,引發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大家紛紛贊嘆:
“太美了!”
“何曾想到古代建筑的顏色是如此絢爛!”
陳彤復原的《營造法式》彩畫
1.遺失的《營造法式》彩畫真相
說起《營造法式》,相信大多數人都并不陌生。
這部北宋晚期由皇家敕令編修的建筑法典,由當時負責營造的官員李誡編著而成。其目的一是規范官式建筑的形制、工藝,統一建筑風格,保證藝術水準和營造質量;二是編訂工程定額,以杜防貪腐浪費。全書正文共34卷,分總釋、制度(文字+圖樣)、功限、料例四大部分。
自宋代刊出以來,這本書不斷被翻刻傳抄。至近代,有兩個重要的版本需要提及,一為陶湘刊印的《營造法式》(簡稱“陶本”),一為故宮藏清初影鈔宋本(簡稱“故宮本”)。
“陶本”是藏書家陶湘為了方便后人閱讀及傳承流布,還特意聘請當時的彩畫工匠將圖樣重繪并對色彩作了全面的復原。
賓夕法尼亞大學藏“陶本”《營造法式》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陶本”
1925年,他以“仿宋重刊李明仲《營造法式》”而將圖書推向市場,并稱其“校字繪圖增式彩印,時閱七年,稿經十易”。書一經問世,便引發轟動。當年梁啟超寄往大洋彼岸由梁思成、林徽因珍藏的《營造法式》,正是“陶本”。梁思成經過多年的古建筑研究,于1943年在《中國建筑史》中指出了陶本彩畫的問題:“民國十四年本《營造法式》彩畫圖樣著色頗多錯誤之處,不足為例,尚有待于改正再版。”
陶本《營造法式》內頁
1933年,“故宮本”《營造法式》被發現,并被確認為是最為接近南宋本的版本。但眾學者經分析比對,發現《營造法式》中的彩畫在歷次傳抄、影摹中,圖樣已偏離原樣,且融入了摹繪者所處時代的風格。
“故宮本”《營造法式》
究竟宋代的建筑彩畫顏色與紋樣為何樣?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上世紀三十年代,梁思成學成歸國,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并編著《清式營造則例》一書,其中的彩畫章節對清代官式彩畫進行了深度論述,而關于《營造法式》,他也有數幅手繪的復原草圖保存至今。可以說,自梁思成起,中國學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關于《營造法式》彩畫的復原研究。
梁先生40年代復原的“方勝合羅”彩畫草圖
(下方為朱啟鈐先生批注)
梁先生40年代復原的“海石榴花”彩畫草圖
本世紀以來,以郭黛姮、吳梅、李路珂為代表的多位女性學者又對《營造法式》彩畫展開了較為系統化的研究。
2010年起,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青年學者陳彤,也走上了唐宋彩畫復原的研究道路,一走就是十二年。
線裝書書影
2004年到2008年間,陳彤因參與恭王府府邸的修繕保護項目,結識了故宮彩畫大家王仲杰先生,開始步入對中國古建筑彩畫的研究,并對《營造法式》的圖樣部分產生興趣。
山西高平開化寺大殿彩畫研習草圖
陳彤手繪北宋皇陵線刻紋研習草圖
山西高平開化寺大殿彩畫研習草圖
最初,他接觸到的也是“陶本”,當他興致沖沖地把書買回家,卻被王仲杰先生給潑了冷水,指出其紋飾和色彩皆帶有民國時期的特點,離宋代精神甚遠。
再后來,陳彤又看到了紫禁城出版社影印的故宮本《營造法式》,開始在王仲杰先生的指導下,嘗試唐宋彩畫的研究和復原工作。
陳彤考察北宋皇陵
王仲杰先生強調,彩畫是古建筑諸作中藝術性最強的工種,其真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須在長期實踐中方能領悟。那些微妙復雜的紋樣和色彩都暗藏著各自的規律,毫厘之差即有云泥之別。
陳彤一邊通過反復研讀《營造法式》的內容,梳理句意,把握紋樣與木構之間的關系;一邊廣泛調研唐宋彩畫的遺存,在實例的調研和摹繪中找感覺,如到河南鞏義北宋皇陵、山西高平開化寺、江蘇南唐二陵等地考察。
五彩裝、碾玉裝海石榴花栱眼壁彩畫復原
更難的是,宋代的官方彩畫難尋實物蹤跡,唯有借助其他藝術形態如繪畫藝術、皇陵線刻紋樣等的感受,方能對《營造法式》中宋代建筑彩畫的色彩和紋樣的復原有所思考,把握宋代紋飾的氣質和精髓。
有時候,一幅稍微復雜的彩畫,從剛開始的構思,到手繪、配色,再到打磨定型,要經歷兩三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宛如工匠一般細致而耐心,方能得到一幅透著宋代風韻的彩畫圖案。
五彩裝正樣復原
回顧一路走來,陳彤說:“學術研究有如‘打怪闖關’和‘破譯密碼’一般,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反復推敲,沒有捷徑可走。”他借鑒宋畫中的服飾圖案,反復揣摩宋代紋樣遺存,融匯了自己對宋代的獨到理解,與之前的研究相比更著力于復刻趙宋藝術之美。
2.古建、漢服、設計愛好者的枕邊書
為了使讀者更容易理解這本書,在紋樣復原之外,作者也做了詳細的解讀,文圖對應,相得益彰。
◎對古建愛好者
可以了解彩畫的發展簡史,從西周秦漢魏晉,到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一目了然。
可以直觀看到彩畫色譜、構件名稱等,即使你是剛入門也能看得懂。
斗栱構件名稱
可以收藏7大類彩畫紋樣,200多幅高清復原圖,每一幅都構圖精細、驚艷逼人。
更有“釋名”“紋飾”“色彩”三個角度的詳細解讀,帶領大家深層次感受宋代莊雅靜麗的美學風格。
“釋名”“紋飾”“色彩”三個角度解析
◎對漢服愛好者
北宋晚期,各種各樣的錦紋被吸收到建筑裝飾中,在這本書里你能近距離看到不曾注意的細節,領略中國傳統服飾紋樣之美。
疏密有致、活潑動感的花紋錦,細密沉靜、富有韻律的鎖紋錦,三維效果的曲水錦,在唐宋時期貴族婦女中十分流行的凈地錦,這本書中都有呈現。
尤其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復原了中國仕女畫神品——《搗練圖》。畫中12位仕女的16幅服飾細節,都被一樣一樣地還原了出來,圖案精妙、色彩雅麗、氣韻靈動,令人嘆為觀止!
內頁《搗練圖》
《搗練圖》紋樣復原
漢服愛好者可據此復原唐制漢服,將大唐風采穿在身上。
◎對設計愛好者、傳統紋樣愛好者
這是一個紋樣素材寶庫,你不僅可以通過紋樣,學習背后的文化知識,更可以提高審美,把它運用到設計之中。
精裝書書影
3.“世界最美的書”獎獲得者潘焰榮操刀設計
作者交稿后,便是設計師的問題了,當時編輯心想:
“這么好的原材料,一定不能浪費了,要努力請個頂級的廚師。”
設計師潘焰榮
為什么是潘焰榮?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他的履歷:
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
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
而在書籍設計領域,他可以說是拿獎無數:
13次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獎”,
2次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獎”。
其他獎項也多有涉及,
英國D&AD鉛筆獎、美國One Show Design鉛筆獎、
日本東京TDC提名獎、挪威最美的書金獎、中國政府出版獎
然而,我們最終選擇了潘焰榮,最重要的并不是這些獎項,而是他對中國傳統古典題材有深刻的理解,善于運用紙張本身的觸感和內斂的工藝,完美“熨帖”地表達一本古典題材圖書的現代閱讀體驗。
所以,潘焰榮的大部分的設計作品,讀者拿到手都會大呼——太好了,比效果圖好很多!
線裝書書影
在經歷一年多時間的反復溝通和精心設計后,我們最終確定了這本書線裝版的最終基調:
◎用紙必須是柔的,這樣才能體現線條的美感。
線裝書用紙展示
◎開本要足夠大,圖樣的效果才能出得來。
線裝書開本展示
◎可嘗試用傳統的裝訂方式,線裝、筒子頁。
線裝書筒子頁展示
◎整體要簡約雅致,體現宋式美學,兼具現代感。
經歷了“五易其稿”“三次打樣”,最終成品做出來后,我們撫摸著這本書有點顫抖——收藏感太強了,它的設計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線裝書插頁
對于精裝書,我們同樣不敢懈怠,在和線裝開本一致的同時,選擇了布脊紙面的裝幀形式,既富有質感,又結實耐用,封面采用綠色色調,內斂中透露著一絲明媚,當作者看到這款封面藝術紙時,也十分中意:“這就是宋代的那種綠色!”
可以說在做這兩本書時,無論是內容體例的打磨還是設計細節的優化,我們始終都懷著一種堅毅的匠心、一種傳承的使命去全力以赴的。
精裝書書影
我們希望在一個寧靜的午后,當你打開這本書時,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幅幅、曾經在亭臺樓閣上熠熠生輝的彩畫,更能在紙張間,觸摸到一千年前莊麗靜雅的大宋風華。
購買此書
線裝版:546.00元
精裝版:198.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