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我最近能量特別足,感覺有很多話想要跟大家講。
這個月剛好是我加入亮心私塾9班、成為丁老師的學生整整兩年。這兩年的時間里,我在公眾號陸陸續續分享了44篇關于跟著丁老師學習的內容。
今天這篇想跟大家聊聊最近2年特別是最近半年,發生改變的過程,以及一個好的老師是怎樣“因材施教”的。
我們雖然不一定職業是老師,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擔當了一些“老師”的角色。在工作崗位上,我們是后輩的老師;如果有子女的話,我們是孩子的老師;我們還是所有被我們影響到的人的老師。相信這篇文章會讓你對“怎樣影響到身邊人”,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發。
如果一定要選出來一個“最”,我跟隨丁老師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變得更加自信和生機勃勃了。
很多人對自信有誤解,覺得學習好、工作能力強,或者有錢的人一定有自信。所以當這些人表達自己不自信的時候,大家總會以“你都這樣別人還怎么活”,“你已經很厲害了好不好,你怎么可能不自信呢?”來進行(無效地)安慰。亮心私塾班第一課,當丁老師講到“不自信的同學請上臺”,有十幾個同學站到前面的時候,坐在座位上的我瞪大了眼睛——因為在我眼里他們都是超級有錢、事業有成的大佬。
后來我發現,不要笑話別人太早,因為我的自信也是時有時無。準確來說,我做過的事情、有把握的事情,我是自信的;如果是我從沒做過的事,我是不自信的。
但是最近2年,尤其是最近幾個月,我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即使是面對完全陌生的事情,我也比以往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
我來分享幾個小故事說明老師是怎么讓我做到的。
在亮心,很多同學都有一個丁老師起的名字。比如有的同學希望自己更勇敢一些,老師就起名叫“勇敢王”;有的同學希望自己更果斷、更堅定,老師就起名叫“徐堅定”;有的同學特別熱心助人,講話的時候非常高頻的詞叫“大愛”,老師就讓我們都叫他“愛神”。
我在亮心私塾學習的時期,最早被大家看見的是我記筆記的特長。我記錄得極其細致,并且還是有結構、有邏輯的,每一個大模塊、小主題,乃至老師跟同學對話兩人一來一回的逐字逐句,都清清楚楚。用丁老師的話講,“連我打個噴嚏倩倩都能記下來”。在私塾班的時候,老師給我起了個名字叫“阿難·倩”,說我是亮心的“阿難”、多聞第一。
這個名字是非常積極正向且飽含期待的。我當時還不知道阿難是誰,去查了這個名字,哇,高山仰止,肅然起敬。受到這個名字的激勵,于是我聽課就更加認真了。
僅僅有名字還不夠。老師不但說我“多聞第一”了,還很鼓勵同學們來問我問題。其實我最初只是打字速度快,手敲在電腦里了,大腦并沒有完全吸收。但是,因為同學們總是來問,“阿難倩,當時丁老師課上講過一個XXX,你還記得不?”我就不得不去給大家查筆記,然后告訴他們這個知識點在第幾課的時候老師講到的,當時的語境是啥,上下文是什么。查個2-3次之后,我的腦子差不多就也記住了。類似的問題,有同學來問,我憑記憶就能回答。
私塾班階段的一年就這么過去了。
進入星辰班學習之后,星辰班相當于是私塾班進階的課程,3年才開一次,而私塾班是半年開一次,因此會有一些其他班的陌生的同學。開學第一課,老師又在新的班級重新講了一遍我叫“阿難倩”的故事。
并且,老師還給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我每天點評同學的功課,至少3條。就比如大家發觀念作業、或者發周記啥的,我每天至少需要評論3個同學的。開始我不知道咋評,我就去評論一下說“好棒啊,向你學習”,“你好厲害”這種沒營養的話;這樣過了3個月之后,我發現我有時能援引一些老師上課講過的知識點來點評,完美契合同學作業里的情形。不僅如此,我還會分享自己和這位同學寫到的類似的事情和感受,有時還會開一句小小的玩笑。
知道什么場景說什么話,還能隨時調取出來應用,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我對于老師講過的知識智慧不再是“理解與背誦”,還粗粗地會一點用這些法則來對治煩惱了。
同時,為寫一本新書的緣故,我還在重新復習老師私塾班講課的筆記。看到有感觸的內容,隨時就丟在群里。
老師專門私下表揚過我在群里分享這些知識點的做法很好。
被表揚了之后,我就更加起勁兒了。
第4個月的時候,老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功課都是累加的,之前的評論還要繼續做)。不只是往群里發一些片段就行了,我還要組織大家線上討論問題。
上周的推文寫了,一開始把我緊張得要命,后來還是順順當當搞好了。
到了上次的課程(也就是第6個月),丁老師再一次布置了新的任務:班長、學習部要牽頭整理一些文字性質的沉淀,諸如提問的錦囊、什么場景用什么方法幫助別人等等。同時,還要常態化學習局,不但做線上,還要做線下,還要制定好規則。
亮心這邊的習慣是班委每3個月輪換一次,確定班長之后,班長尋找各個部門的部長做自己的搭檔。三任班長都邀請了我做學習部部長。
在這個過程中,我受到了極大的鼓勵。一開始,我只是“筆記記得多而全”而已,老師給了我一個強有力的名字叫“阿難倩”,同時鼓勵大家多多問我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擅長的部分,受到了激勵,而且老師還教我怎么用自己的特長去幫助別人。等到了“點評同學功課”的階段,老師通過這種方式讓我更多地關注同學、增加跟大家的鏈接。再到后來讓我組織線上線下學習局,相當于進一步“用實際行動嘉許”我的學習能力,同時又鍛煉了我的組織統籌規劃調動能力。班長邀請我做學習部部長,讓我覺得自己“如是我聞”的能力不但被老師認可、同學們也認可。
最最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一切新的嘗試,都是在安全的環境下發生的。亮心的氛圍是很包容的,假如是我第一次給付費的線下課程講課,面對一群陌生人,我肯定很難發揮好——我的優勢主要還是在線上傳播和面對屏幕寫作,公眾表達不是我的特長。讀了北大MBA之后雖然好多了,應付路演、跟客戶對話這些場景沒問題,但是肯定沒有到像我對寫作這種松弛、自如、流動的程度。
這個安全的環境,讓我知道怎么講都沒關系,不會出現“我搞砸了大家對我很失望”的情況,加上有前面兩次練手,我就更有動力和信心發起諸如線下學習局、錦囊整理之類的事情了。而且因為老師、大家總是“阿難倩、阿難倩”地叫著,我就迷之自信,認為“我來做這件事一定會做的特別好”。
之前講過,同學們都是一群事業有成的大佬,生活中的身份都是各種“總”和“董”。現在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主持人,如何在這樣一個“非盈利性質”的團體中,調動這些大佬們的積極性,大家一起共創美好的氛圍,且大家都能有收獲,這是非常鍛煉我的。
我,一個典型的I人,能躲家里絕不出門。我最優先的信條是“好的制度優于人工管理”。即使是團隊伙伴,我都寧可微信溝通也不愿意線下見面。組織線下活動?我一定“No,No,No”三連。而且我其實很挑客戶,經常因為誰跟我說話不客氣就不跟人家合作了;也很挑供應商,不能契合我的工作模式的不要。可見,我在跟人相處、合作方面是有短板的。
老師就跟溫水煮青蛙似的,一點點給我煮了。從我最擅長的事情開始,留一個略高于我現在能力又不是完全做不到的功課,做幾個月,等我做好了,表揚一下給顆糖吃,再留一個進階的功課。
這樣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先去做、做得好被鼓勵、鼓勵完再布置更多功課,我竟然已經往前走了好長一段路了。
而且你們一定想不到,我竟然在有生之年新增了捧哏兒的技能和“活寶”的角色。中學的時候,一般每個班都會有兩三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同學(通常是男生),會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接話,然后全班哄堂大笑。我現在在星辰班上課的時候經常會當這個角色。
以前我會很有“偶像包袱”,哈哈。覺得自己要矜持、嚴肅。現在真的都是自己人,啥包袱都沒有了。
如今我已經熟練掌握了應該在什么節點講什么話,丁老師會笑,大家也會笑。笑完之后,課堂氛圍就很輕松,丁老師狀態很好,就會產生一些靈感,跟大家多講一些原本沒打算講的、更深度的內容。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中,也會更加投入、專注,每個人的課堂分享都會更加心流、讓更多人受益。
我想到自己之前的另外一段經歷。有段時間參加一個長期的活動,同樣是邏輯性強、記憶清楚的特質,我總是被這個活動里的其他人講“你頭腦太強大了,你這樣不好”,還給我起了一個我不喜歡的綽號,反反復復講了很多次,而且一直講一直講。后來我就越來越沉默,漸漸不想說話了。
我當然知道,人有理性和感性的兩面,學習智慧更多要用心、要體悟。但,人的慣性如此強大,又不是你說我不好,我就能立刻馬上改的?而且我被說“不好”的那個部分明明是那么珍貴——這可是我學生時代的看家本領、人生前30年走到今天的基礎,而且,我可是因為這個特質才在亮心被叫“阿難”的,哼。
我會因為這件事有一些委屈,甚至是有點生氣(當然,有委屈、有情緒,說明我還沒修煉好)。這個圈子的人說我不好,我是不認的;以至于影響到自己在這個活動中的體驗。再后來他們老講我不好,我就不想跟他們一起玩了。
不過這不是因為對方故意表達對我的不滿,只是因為他們是正常人、普通人。這就是正常人的慣性。不這樣做,才是真的很難。
我也是正常人、普通人。哈哈,因為我也做不到。
在亮心課堂上,如果我面對屏幕打字太久,老師就會提醒我一下“認真聽,不要記筆記”,“去感受,去體悟,不要記”(老師沒說我用腦的一面不好,更沒有給我貼標簽,只是在當下事情上提醒我);老師給我留的功課,讓我點評同學的作業,讓我激發大家討論,都是讓我學會“用心”,學著“關注別人”。同時,他會鼓勵我發揚自己擅長的一面,例如結構化、邏輯、理性、做事情有條理、記憶力好,讓我用這一面去幫助別人。
丁老師從來都沒有說過我這個人不好,沒有說過我的哪個特質不好。
老師有時也會敲打、也會嚴厲,但其一只會對親近的學生敲打(我是時常被敲打的,羨慕吧),其二老師敲打人的方式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差勁”,我之前寫過一篇《》,就是他嚴厲的方式會讓人有力量。
慢慢到了現在,我真的可以同時具備“用腦”和“用心”兩種能力了。既可以給到身邊人關懷,可以憑感覺、聽內心的聲音去做大決策;落實到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依然是各種模型工具方法論上陣。
現在大概感性的能力有60分,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并且我能感覺到它在繼續提升中;理性的能力90分,原本就不弱,被老師訓練之后更強了。
丁老師在私塾班階段講過一句話:“改變是在相信、愛、與接納中發生的。”
而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當想要改變的時候,說自己不好、說別人不好,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
當然了,我也是大多數人之一。平心而論我目前對我自己是不會有丁老師對我這么耐心、這么接納的。我也時常會評判自己、評判別人;不過,次數和程度已經比兩年前好太多了。
老師從沒說過我“感受太少有問題”,“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有問題”,他只是一直嘉許我的長處,教我怎樣用長處去幫助他人;同時給我的短板留一點點不那么難的功課,突破了就表揚我,表揚完再留新的功課。
于是我的短板就在“無痛”的狀態,一點點長起來了。
不過我想,既然有這么好的一個老師就在眼前,就是我的榜樣,我可以學著老師的辦法,一點點去把嘉許和鼓勵給到身邊人、給到來向我求助的人、給到我能夠影響的人。
修行路漫漫,阿難倩要繼續加油呀~知足且精進~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