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不死,我死! 當天見效,三天殺絕。
十年前,一句滅蟑口號,紅遍中國大江南北。
簡短的幾個字內,似乎包含著人類對蟑螂的無限恨意
人類與蟑螂的戰爭由來已久,至少從3000多年前的舊約時代,人們便拿起來拖鞋滅殺蟑螂。
蟑螂污染食物、傳播病菌,對人類社會衛生安全具有較大威脅,人們對蟑螂的恨意似乎已經銘刻在了本能里。
遠在哺乳動物出現之前的3.2億年前,蟑螂就已經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他們經歷過火山、地震、真正的滄海桑田,不僅沒有滅絕,反而并演化出了數千個品種。
其中一支還發展出了同樣大名鼎鼎的白蟻。
蟑螂的歷史,是人類演化史的100倍,是人類文明史的5000倍。
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原本居住在非洲的少部分野外蟑螂,便進入城市和家園。
從古文明到古典文明,再到近代文明,蟑螂曾在古羅馬人的下水道里繁衍生息,也曾在中世紀,充斥在歐洲貴族的臥室之中。隨著貿易和航海的發展,它們跟隨人類的腳步,遍及了全球的各個角落。
中國歷史悠久,人與蟑螂的關系,更是滲入到了歷史文化之中。
古人對自然懷以敬畏,認為各類自然現象的背后都有神明主導,例如蝗災有蝗神,瘟疫有瘟神。那么,這和蟑螂有什么關系呢?
中國神話研究泰斗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大辭典》中考證,最初的灶神并不是人,而是蟑螂。
而且這里的蟑螂也不是骯臟丑陋的形象,西晉的司馬彪對《莊子》注書說: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可見,蟑螂娘的出現,遠比二元次早了2000多年。
隨著道教的出現,神明宗教化之后,灶神逐漸演化成了男性形象。當然,蟑螂也從此跌下了神壇。人們對蟑螂的態度,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原文化里,蟑螂入藥,成了中藥的一種。南方文化里,蟑螂則成了食物的一種。
烤蟑螂的歷史,遠比普通人知道久遠得多。
早在1500年前,陶弘景便記錄南方人吃蟑螂的現象。
隨著進入現代社會,人類與蟑螂的關系,再次發生了新的變化。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之后,對衛生環境的需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58年2月12日《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要求在十年內,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等四害。
后來麻雀平反,由臭蟲代替。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蟑螂開始大量繁殖。
甚至蟑螂的多少,曾一度是判斷生活條件的標準之一,中國農業大學的張青文教授,第一次在北京賓館發現蟑螂時曾百感交集,也有人調侃,家里少于100只蟑螂的屬于貧困水平。
但很快蟑螂便泛濫成災,隨著臭蟲的逐漸絕跡,蟑螂自然而然地成了新四害之一。
不僅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組織了從1978年到1988年長達十年的防制蟑螂工作,對蟑螂的生態習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民間的蟑螂防止更是大放異彩。京城捕蟑達人曹全新靠著自制的捕蟑工具,曾一度登上了中央電視臺。
然而滅殺蟑螂的速度,卻擁有趕不上蟑螂增加的速度,在嚴打蟑螂的十年時間內,北京的蟑螂增加了20倍,進入90年代的幾年內,蟑螂又增加27倍。
對于蟑螂的繁殖速度,晚年流居美國的張愛玲吐槽道:
本來新房子沒蟑螂,已有了就在三年內泛濫,殺蟲人全都無效。
雖然蟑螂繁殖越來越多,但依舊沒有打擊中國除蟑的斗志,
在風風火火的滅蟑行動下,大連、呼和浩特、包頭、哈爾濱、吉林、佛山、青島、鄭州、成都、沈陽市和鞍鋼鋼鐵公司先后成了滅蟑螂先進單位。
進入新世紀之后,人們在滅蟑上更是各顯神通:
- 滅蟲劑、設陷阱、火焚燒、天敵克制、激素誘殺雄蟲、氣味驅趕。
面對整個人類對蟑螂的態度,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中感慨道:
人類自起源以來,對其他物種包括自身在內都沒施展過這樣的手段。
然而以上滅蟑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蟑螂問題,直到殺蟑膠餌的發明。
殺蟑餌劑又被稱為“最后的晚餐”,只需要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點膠餌,蟑螂吃掉后,回到窩內很快便會死去。蟑螂有著吃同類的習性,毒素會快速在種群內傳播,直到死掉最后一只蟑螂。
除此之外,行之有效的滅蟑方法還有煙熏式滅蟑法,使用水蒸式蟑螂煙霧劑或蟑香。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人類的瘋狂滅殺下,蟑螂也在不斷地進化。
2013年,美國有研究者稱,德國小蠊已經戒掉了甜食,含糖毒劑對它們的誘殺,已經逐漸失效。而蟑螂本身的抗毒性,也在不斷變化,云南大理學院的李樹楠教授曾說道,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后,其它生物都不見了,首先在廢墟上發現的就是蟑螂。
李樹楠教授:都叫它小強,打不死的。我認為不是‘小強’,是‘大強’。
然而人們與蟑螂的關系,在這里并沒有畫上句號,現代人延續了古代的傳統,開發蟑螂的食藥價值。
德國甚至出版了一本《蜚蠊美食譜》,介紹了蟑螂美食的各種之作方法。
李樹楠教授從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中,研發出了康復新液。
由于該藥可內服可外用,對傷口、潰瘍的治療擁有奇效,一度在民眾心中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四川西昌的美洲蜚蠊養殖基地,擁有國家藥監總局對藥用動物的最高養殖標準。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蟑螂的利用,遠遠不止于此。
上海交大研究生李廣曄,在相關設備的輔助下,成功利用意念遙控活體蟑螂。
在人的智慧面前,蟑螂的價值遠遠不止于此。
當然,人與蟑螂的相愛相殺,也永遠不會結束。
所以,蟑螂并不是對社會毫無建設性的東西。
其次,哪怕蟑螂真的對社會沒有建設性,它存在的意義,也無處不在。
一個人身上擁有大約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原子。
在3億多年間,這些原子大氣、海、陸間循環,曾經出現在無數的動物身上。
我曾探討過,我們隨便取一滴水,也有1千億億個水分子來源于過去的死亡人類。
即便對于蟑螂,我們估值保守一些,你身上也有多達千億的原子,曾來自于蟑螂。
不說對于宇宙、銀河系、太陽,哪怕在地球的生老衰亡面前,人類對于其它物種的驕傲,都是微不足道的。
天不生人類,萬古恒不變。
人類所使用的能量僅占太陽總輻射能量的22萬億分之一,地球一個哆嗦,就是成千上萬個體的死亡。
僅僅太陽系的尺度來說,就像一個銅墻鐵壁的透明牢籠。
哪怕你用哈勃、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矩陣能夠看盡宇宙的浪漫,你也難以走出這個牢籠半步。
依據錢老所寫的《星際航行概論》,氫聚變工質噴射最高速度為5%光速。
哪怕人類技術達到工質噴射的理論極限,一個人也無法在有生之年飛出太陽系。
如果從40億年前到現在,這個漫長的時間里,有高等外星文明(卡爾達舍夫二級文明以上,能量利用達到恒星級別)來到地球,它們恰好是題主觀點的執行者,那么無論地球還是整個人類文明,都會在頃刻間覆滅。
在恒星級文明眼里,人類和蟑螂可能并沒有什么區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