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于推薦新近出版的優秀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第94期書單。
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化外與化內:12—18世紀的贛南地域社會》入選本期書單。
盼望熱愛人文社科書籍的讀者,持續關注我們。愿人文社科好書的養分,滋潤我們的心靈,繁盛我們的思想。
感謝本期書單評審團(音序):蔡輝、曹偉、里斯本、林頤、宋晨希
2023年10月 | 第94期
01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英]史蒂文·朗西曼 著
馬千 譯
后浪 | 九州出版社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是世界歷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僅代表著拜占庭的落幕,伊斯蘭強權的崛起,更為歐洲、近東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深刻變化。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書,結構清晰,考據嚴謹,文筆典雅,已成為此領域備受推崇的權威著作之一。
02
《21世紀的權力:與約翰·A.霍爾交談》
[英] 邁克爾·曼 著
陳冕 譯
三輝圖書 | 南京大學出版社
《21世紀的權力》源自邁克爾·曼與約翰·霍爾的一系列對話。曼在其中展示了如何用四種權力來源,即經濟、軍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概念工具追蹤權力前沿,發展了他對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全球權力變化形式的看法。這些討論啟發我們去思考我們時代的性質,并試圖揭示在這個并沒有那么嶄新的世紀中,我們還能擁有什么選擇。
03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
[美] 約翰·吉安維托 編
史敏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這部訪談錄匯集了塔可夫斯基接受的二十二篇重要采訪,時跨二十多年,涉及這位電影詩人的方方面面:從童年到戰爭,從親情到愛情,從事業有成到被迫流亡,從成名初期到生命末期……這些訪談仿佛黑白長鏡頭,記錄了他的局促與輕松、詼諧與苦澀、淡泊與傲慢,雕刻了他的電影人生與詩意時光。
04
《恥辱柱的歷史》
[意]亞歷山德羅·曼佐尼 著
劉玥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恥辱柱的歷史》記錄了1630年米蘭大瘟疫時期的一場有關“涂油者”的謠言,以及相應而生的拘捕、審訊和迫害活動。曼佐尼通過查閱原始審判文檔、梳理前人對此案的研究與評述,層層剖析了當時的法官們如何在狂熱與恐懼的驅使下,將一則毫無理據的謠言發展成為一起窮兇極惡的公共犯罪案件。
05
《創造歷史的時尚法則:著裝規范》
[美]理查德·湯普森·福特 著
曾早壘 趙蔚嵋 李雪婷 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談論著裝規范演變的圖書,是對各個時代時尚的啟示性探索,作者理查德審視了從14世紀到現在,時尚是如何塑造人們的生活的。通過討論著裝規范的演變,探討了人們如何控制時尚,以及為何控制時尚,以揭示出時尚是如何創造歷史的。
06
《芳香世界:香味的博物志》
[美]埃莉斯·弗農·珀爾斯汀 著
王晨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這是一部有關香味的博物志,講述了熏香、香料、花園、香水等有關香味的一切。珀爾斯汀將故事和科學融合在一起,調查植物產生的氣味強烈的分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本書顛覆了我們以人為中心的對香味的感知,并研究了植物產生芳香分子的原因,引導讀者重新看待我們所處的芳香世界。
07
《封面之下:一本小說的創作、生產與接受》
[美]克萊頓·柴爾德斯 著
張志強 王翡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美國社會學學會文化社會學分會著作獎;
美國社會學會文化社會學分會瑪麗?道格拉斯獎2018年度圖書獎;
一個故事成為一部小說,這個過程一定是多重的。在這本出版行業的田野觀察中,作者克萊頓?柴爾德斯將帶領讀者深入幕后,追蹤一本小說是如何通過這段旅程而改變的。
08
《改革年代:從布賴恩到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著
王禹 譯
商務印書館
這是一部反思美國社會轉型和改革歷程的偉大經典,被譽為“關于20世紀美國歷史的最有影響的著作”。書中考察了1890—1940年遍及美國的那股關于進步與改革的激情,探尋改革者的道德和情感動機,他們心中的神話與夢想,以及他們不得不與之妥協的現實。極好詮釋了強烈的公共關切與偉大的歷史著作是如何緊密相連的。
09
《華爾街紙牌屋:貝爾斯登的榮耀、貪婪與毀滅》
[美]威廉·D. 科漢 著
劉巍 譯 唐晗 審校
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以大量的采訪、人物對話和往來郵件內容等為基礎,生動還原了貝爾斯登從輝煌到毀滅的歷程,回顧了其歷史、幾個重要人物對公司的影響、內部殘酷的權力角逐以及在華爾街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分析了其坍塌的深層原因。展現了金融界的貪得無厭、自高自大和盲目無知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向讀者揭露了華爾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10
《化外與化內:12—18世紀的贛南地域社會》
黃志繁 著
新史學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2—18世紀,贛南山區經歷了一個從“化外”到“化內”的變化過程。伴隨著這一過程的是山區開發、地方動亂和國家認同。各色人群輪番登場,完成了一次次身份轉變。18世紀,贛南山區的開發基本完成,社會秩序也相對穩定下來。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表明:“中國”是一種“觀念”的產物,而“地域”則是認同“中國”的結果。
11
《季風之北,彩云之南: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因素》
[新加坡]楊斌 著
韓翔中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了解云南就了解了歷史性的中國。"云南"一詞的起源與變遷,與歷代中原王朝"統合"這塊區域的過程息息相關。本書中,作者以全球史的脈絡背景書寫地方史,從各方面追溯了我國云南長達兩千年的歷史,闡述了云南在全球跨區域網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2
《美國顛覆者:利蘭·斯坦福傳》
[美] 羅蘭·德沃克 著
梁桂霞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講述了斯坦福大學創始人利蘭·斯坦福從一位邊疆之地的小酒館老板,成長為橫跨政商兩界的鐵路大亨拼搏進取而又充滿爭議的傳奇經歷,揭示了一位美國“顛覆者”對美國經濟、政治和教育領域產生的正反作用,展示了美國西進運動及南北戰爭前后一段黑暗而混亂的歷史,以及風云際會下復雜與真實的人性。
13
《人海之間:海洋亞洲中的中國與世界》
楊斌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當代學者通常把古代中國視為陸地國家,而本書展示了中國歷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國同時也是海洋國家、海洋大國。本書根據文獻材料和考古發現,試圖構建過去發生但逐漸被時間沉淀、掩蓋和湮沒的人、物、事。從海洋的角度來探索古代中國,這是理解近代中國之軌跡的一個獨出心裁的切入點。
14
《思想之詩:從希臘主義到策蘭》
[美]喬治·斯坦納 著
遠子 譯
新民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為斯坦納圍繞西方哲學和文學的關系所展開的闡述。這段復雜而迷人的關系起始于赫拉克利特的隱喻閃電,途經柏拉圖與自身文學才華的對抗、笛卡爾優雅而克制的文法修養、黑格爾辯證法的舞臺化身、維特根斯坦的述行教誨……一路蜿蜒曲折至海德格爾與策蘭從歷史迷霧中發出的最強音,并最終消弭在新千年后的噪雜中。
15
《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美]杰瑪·哈特莉 著
洪慧芳 譯
新星出版社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社會多么不重視情緒勞動,只要看媽媽不在時家里有多亂,人們對服務行業有多苛責,就明白了。”情緒勞動不但無處不在、沒完沒了,而且不被看見、無法轉移。本書揭示了傳統社會規訓下失衡的情緒勞動真相,并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把女性在家庭、職場和社會中面臨的不可言說的困境剖析得鞭辟入里。
16
《惟王受年:從農業起源到秦帝國的中國政治生態學》
[加]蘭德 著
王澤 楊姚瑤 譯
東方出版中心
作為西方第一部早期中國環境史專著,本書將政治體制的比較研究與環境史的方法相結合,運用多學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數據、文獻資料,追溯了中華文明的中心地帶——黃河流域中部——大約從一萬年前農業起源到秦帝國滅亡這一長時段中農業生態系統逐步取代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
17
《無盡滄桑:一紙婚約與一個法國普通家族的浮沉,1700—1900》
[英]艾瑪·羅斯柴爾德
李可欣 譯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歷史學家艾瑪?羅斯柴爾德結合教區檔案、稅務記錄、回憶錄等材料,對一個普通法國家族五代人的故事進行了全景式觀察,并圍繞一份婚前協議,復原出一個巨大的地方社會網絡,進而開辟了一片由許多普通人共同構成的、無邊無際的歷史時空,訴說著普通人的怕與愛、不安與希望,道盡了法國近三百年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滄桑。
18
《錫克警察》
曹寅 著
薛朝鳳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聚焦全球上海的錫克移民,一部微縮的近代亞洲史!本書采用了全球史的觀察視野,通過多層次、多類別的史料運用,講述了錫克警察在上海歷史舞臺中從出現到淡出的過程,探討他們在中國近代歷史中發揮的作用,闡釋這一群體在全球的流動趨向,以及如何成為摧毀英帝國體系的重要力量。
19
《洋盤:邁阿密青年和上海小籠包》
[美]沈愷偉 著
于是 譯
新經典文化|文匯出版社
“撐一年沒問題。上海是個大都市,對吧?”
本書是美國作家沈愷偉講述他在中國經歷的一本非虛構文學作品。2005年,24歲的他離開邁阿密,來到上海,開始了他在中國近20年的生活。從五星酒店的廚師到美食作家,他在自己人生的上升與下沉中,見證了兩種文化的碰撞和改革大潮下中國的變遷。
20
《耶路撒冷以東——一部巴以邊界的民族志》
趙萱 著
商務印書館
本書作者基于15個月的田野調查,深入“在邊界上”的耶路撒冷社會,將巴以沖突放回到真實的日常生活世界去考察,沿著地緣-生命政治的理論路徑,描述并揭示出家族、宗教與國家在“耶路撒冷以東”的本來面貌,以及持續經歷治理化的復雜過程,最終還原出一個客觀、真實、飽滿的耶路撒冷與巴以邊界。
21
《葉卡捷琳娜大帝與波將金》
[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 著
陸大鵬 劉曉暉 譯
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波將金是俄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英國歷史學家蒙蒂菲奧里深入挖掘歷史檔案,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葉卡捷琳娜大帝與波將金的愛情故事,生動書寫了兩人共治時期俄國的恢宏史詩,賦予了他們應有的歷史地位: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是那個時代的巨人。
22
《一個完整的巴勒斯坦——
英國委任統治時期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
[以]湯姆·塞格夫 著
丁辰熹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17年,英軍挺進耶路撒冷并實際控制巴勒斯坦。英國人大筆一揮,同時向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許諾:他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這片應許之地變成了兩項承諾的標的物。盡管英國人“簽收”了“一個完整的巴勒斯坦”,但在殖民政府進駐之前,巴勒斯坦實際上就已經被分成了兩半。本書利用大量未開發的檔案材料,追蹤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逐步走向對抗的過程,重現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和悲劇性失誤的動蕩時代。
23
《原子與灰燼:核災難的歷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李雯露 王梓誠 譯
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講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繼《切爾諾貝利》之后,再度審視核能源問題,試圖從歷史上六起標志性的核事故中尋找核災難的根源。他以細致嚴謹的調查,分析了六起事故的技術和人為因素;以文學化的筆調,再現了驚心動魄的災難過程;以史學家的關懷,將事故中的各色人物置于歷史情境中予以觀照。
24
《墜落的王冠:歐洲君主制的黃昏1910—1918》
[英]西奧·阿倫森 著
王秀莉 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該書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幾年寫起,選取彼時仍為歐陸主流的君主制度為切入點,一方面全景介紹了歐洲主要君主國家的情況,另一方面回顧了一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將二者結合思考,解釋了君主制與一戰爆發之間的關系,以及戰爭如何將君主制送入墳墓,又為歐洲帶來了怎樣的新秩序。
25
《鱒魚之歌:九位女性逃出納粹集中營的真實故事》
[德]格溫·施特勞斯 著
俞琰 譯
文化發展出版社
有人注定是天生幸存者,有人卻從地獄里靠自己爬出來。這本《鱒魚之歌》向大家講述了九位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女性在納粹鐵拳下勇敢斗爭的血淚故事。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冷漠與無情,也能看到珍貴的友誼和大無畏精神。戰爭可以禁錮她們的肉體,卻不能扼制思想。她們用笑聲和歌聲守住了人性,并以此反擊。
本期編輯黃楊圓特別推薦
《舒伯特的〈冬之旅〉:對一種執念的剖析》
[英]博斯特里奇 著 楊燕迪 楊丹赫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78-7-5760-3941-2
博斯特里奇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尤其擅長藝術歌曲演唱。他是著名的男高音家兼作家,《冬之旅》是他最愛的作品之一。讀畢此書,也可能成為你最愛的一部。
不論你是否聽過舒伯特的《冬之旅》,這本書之所以扣人心弦,在于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了被詛咒的愛情如何轉化為藝術。
聯合推廣媒體
澎湃新聞·翻書黨 社會科學報 文匯讀書周報 當當讀書匯 上游新聞 世界歷史放映室非虛構與寫作 高校人文界 藏書閣讀書會 西安讀書會 高見書單 北大博雅講壇APP國家開放大學圖書館 青年史學家 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 今日頭條 訊飛書城 人文學術社 邊疆社會科學 搜狐有好書 中國研究生 廣西廣播電視臺《遇見好書》
歡迎加入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聯合推廣媒體
共同分享好書資訊,請聯系rwsklhsd@163.com
掃描二維碼可至當當購買本期書單中的好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