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珠江人家》中,廣州失守給三兄妹帶來沉痛一擊,他們的命運讓人揪心,也讓觀眾見證了人物的成長與堅韌。尤其是陳衛,從一身反骨的底層學徒,到成為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粵菜酒家掌門人,張翰對這一角色的多維度詮釋,演活了一個底層小人物在動蕩歷史背景下的掙扎與蛻變,讓陳衛一角愈發飽滿深刻,令人驚喜。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陳衛成長的幾個關鍵片段,一探究竟。
初到廣州大酒家的陳衛可謂“一身反骨”,張翰用帶有“痞氣”的神情動作,把陳衛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多年的特質展露無遺。當陳衛得知師傅林北江因重病離開自己的真相后,獨自趴在桌上任淚水無聲滑落。此時,淚水映射的是陳衛不忍師傅離去的脆弱內心,可堅毅的眼神又透出他對成為一代名廚的堅定決心。張翰這段特寫鏡頭精準傳達了陳衛雖孤苦但絕不屈服的心境,讓人動容。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初來乍到的陳衛對于打雜工的身份頗為不滿,臉上神情多半是高傲和不屑,言辭中常夾雜著戲謔和調侃,有股“拽勁”。
但一次切菜比試的失利,讓他很快認清了現狀。一瞬間,陳衛眼里自矜的光立馬消失了,他沉默了半晌,低沉著頭說了句愿賭服輸,收斂傲氣潛心學藝。
之后,張翰采用了一種更為“活潑”的表演風格來詮釋陳衛這一角色,這不僅生動地展現了陳衛追求成為頂級廚師的熱情和執著,還巧妙地捕捉到陳衛身上那份可愛的純真與堅持,賦予角色一種爛漫的少年氣。
比如大大方方地自稱“水臺陳衛”,擺好pose大吼一聲,以示未來大廚氣勢。
贏得“芥藍炒牛肉”的比試后,他在后廚直接用歡蹦亂跳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形象地展現了此時陳衛單純的心態和對學藝的全心投入。
當他首次得到掌廚的機會,笑容如同一個被表揚的孩子。
張翰鮮活的演繹,讓陳衛這個角色十分接地氣,既展現了陳衛在學習廚藝過程中的熱情與決心,也讓觀眾感受到陳衛已深深地把廣州大酒家當作了他的另一個家,這也為劇情的發展打下了合理的基礎。后來,陳衛的努力和才干逐漸得到眾人認可,以至于后來廣州失守,掌門人直接把廣州大酒家托付給了陳衛。
奈何好景不長,日軍逐步逼近,最終占領了廣州大酒家。面對命運無情的捉弄,陳衛的心境發生了重大轉變。現實的重擊,使他不再僅僅關注個人的廚師夢想或復仇計劃,而是開始深刻地體悟到家國一體的道理,以及民族氣節和社會責任擔當的重要性。
于是有了廣州大酒家轉讓簽約儀式的重要一幕,陳衛堅持讓日本人先簽字,暗示這是一場被迫的協定。心境發生轉變后,以廣州大酒家管家身份出場的陳衛褪去了以往的莽撞和沖動,他沉穩了不少,即使面對日本軍官也毫不示弱,語氣鏗鏘有力,骨氣錚錚。
當陳衛扛著廣州大酒家的牌匾離開時,他的步伐是沉重的,盡管眼角還噙著不甘的淚水,但目光卻異常堅定。這種堅定來自嶺南青年的不屈和堅韌,來自不愿放任粵菜衰落的決心。而這肅穆且悲壯的一刻,也為陳衛后來走上抗日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筆。
《珠江人家》是一部具有厚重歷史感的年代傳奇劇,這種類型的作品往往對人物內心的變化與成長刻畫得非常深入,而這也是陳衛一角塑造的難點,以及張翰演繹的精彩之處。張翰把自己代入了角色所處的情境中,通過表情肢體和語言的細微切換,以及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將陳衛一角的心路成長詮釋得頗為細膩動人,展現出一個社會底層青年在時代動亂中的精神成長史。
好的作品、好的角色與好的演員往往是相互成就的,張翰在《珠江人家》中對陳衛一角的精彩演繹,再次說明了他作為一名專業演員的豐富可塑性。希望張翰以后能接到更多好的劇本和角色,充分展示他的演技,帶來更多讓人驚喜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