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二年(1910)年,大清王朝覆滅的前一年,廣州府新安縣發生了一起被政府視為“民亂”的事件,而這起事件的主力是一群婦女,起因則是政府編釘門牌。
01
何謂“門牌”
清代的門牌和現在我們常見的門牌是不同的。雖然都需要掛在門口,但清代的門牌更像是戶口調查表。
清代,地方政府出于強化基層管理,應付戰亂,統制民力,實行人口管理軍事化的目的,實行了保甲門牌管理制度。十戶為牌,立牌頭;十牌為甲,立甲長;十甲為保,立保長。保長、甲長、牌頭、家庭實行所謂的連鎖群防群治,互相監督,以達到維護社會穩定與平安的目的。
清末的一張門牌
圖源網絡
門牌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國家管理戶口,由地方政府發給居民的一種戶籍憑證。當然,門牌還有另外的幾種多功能,如田賦納稅、戶捐勞役、兵丁服役、不動產田地、房屋、人口遷徙和戶籍變化的管理等等。
一般來說,門牌為紙質,采用木刻版印刷,毛筆填寫,在門牌右上方還蓋有地方政府騎縫官印。當時官府為了稽查人口及賦稅上繳等方面情況,紙門牌往往要求粘貼在木板上,懸掛于家家戶戶的門口。門牌的編寫則以官府的戶口調查數據為準。
02
清末新政下的戶口普查
清末,在嚴重的內外危機面前,清政府被動進行改革,實行新政,其中就包括了憲政選舉與地方自治。于是,清政府以應憲政選舉為由,進行又一輪的戶口普查。實際上,憲政選舉只是戶口普查的直接理由,其背后還有劃分自治區域、普及教育、征集民兵、整理租稅等原因。清政府的政權觸角有可能憑種種新政措施尤其是地方自治措施由縣城延伸至鎮、鄉等廣大鄉村地區。
民國時期寶安縣城南頭一帶地圖
在推行新政時,地方官員往往會趁機剝削百姓,加征賦稅,對百姓而言,其身上的捐稅負擔較之前是越來越沉重。尤其是地方自治方面,清政府是讓地方“自籌經費”來辦理地方事務。1909年1月,清政府連頒兩部章程,命令各級官員迅即籌辦城鎮鄉下級自治。名義上,自治是“還權于民”,“以地方之人辦地方之事,以地方之人謀地方之公益”,但無論從改革的初衷、制度設計還是推行過程來看,老百姓從中是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自治機構成了盤剝百姓的工具。
新政時清政府頒發的憲法
因此,老百姓是十分不配合清政府的這次戶口普查,在全國各地引起不少反抗風潮。
03
潤張二縣立編釘門牌
新安縣的戶口普查與編釘門牌的工作是歷經兩任縣令的,一個姓潤(名字待查),另一個則是這次事件的主角之——張允楨。
估計是地方抵觸情緒太強,抑或是潤知縣效率太低(實際上,與之前的戶口調查一樣,此次調查的實際承擔者依然以廣大士紳為主,因而敷衍塞責的情況十分常見),潤知縣在任時,完成編釘門牌工作的僅限于南頭城內。
張允楨,新安縣倒數第二任知縣,1911年其調任花縣
張允楨接任后,也采用前任潤知縣的辦法,按區域進行編釘門牌的工作馮潤霖擔任調查長,任命。當時整個新安縣的戶口調查工作分為五個區進行,首先進行的是南頭城外以及距離縣城南頭五里的西鄉。
04
西鄉的爭端
西鄉,這里指的是西鄉墟,共分三十六坊,現在則分為河東、河西、樂群、共樂四個行政村。其時,西鄉、上川與固戍等村均屬第二區。
負責西鄉戶口調查工作的是廩貢生鄭善鈞。而鄭善均則與西鄉的一位生員鄭文貫曾有過官司糾紛。鄭文貫,屋下村人,其兄鄭文治系光緒十四年順天府鄉試舉人,其祖父鄭姚為西鄉一大富翁,其叔祖鄭吉星曾擔任碣石鎮中軍游擊。
鄭文治的相關資料
根據廣州知府汪拱的奏報,鄭善鈞提議,以公款(其實就是鄉公所的錢)作為調查戶口的經費,但鄭文貫暗中阻撓,這個提議就這樣不了了之。隨后,鄭善均便在西鄉標貼長紅,準備在西鄉的公共場所開賭攤,用賭攤所抽取的租費來充當經費。鄭文貫再次反對貼長紅開賭攤。知府的奏報又提到,鄭文貫此時在西鄉散布謠言,說調查的費用系鄭善鈞等人系先用自己的薪俸墊付,待門牌釘完之后,必定會抽取各家的戶口人丁稅。
汪拱給兩廣總督的奏報
當然,知府的奏報是根據知縣張允楨所提供的案卷及自己的調查寫成的。而根據彭全民的《深圳掌故漫談》上所寫,張允楨實際上是個大貪官,他與南頭鄉紳鄭鑒民狼狽為奸,利用推行新政之便,大肆斂財。在南頭一帶編釘門牌時,要求每戶須繳納門牌費2兩。而南頭鄉民則拒絕繳納,雖然張允楨派兵去催收,但南頭的父老堅決不交,張允楨無可奈何,只得鳴金收兵。
聽聞查戶口釘門牌還要交錢,西鄉的鄉民當然也不干了,于是,西鄉、固戍、上川三鄉的婦女們出來反抗了。
05
第一次抗釘
農歷五月十五日,西鄉以北的固戍村有婦女數百人趁著固戍的調查員姜宜集祠議辦的時候,沖到他家進行抗議,破口大罵。其時,鄭善均已經在西鄉編至一百零三號門牌,剩余數十戶尚未編釘,聽聞固戍之故,怕波及自己,立馬也停止編釘門牌的工作。
民國西鄉地圖
十六日一早,鄭善鈞與調查長馮潤霖正準備前往南頭說明情況時,一群西鄉的婦女鳴鑼聚眾,先后沖向此次負責調查的幾個西鄉士紳家中抗議,辱罵并拆其家,幾個士紳的房子都被“擲毀”了。此外,這些婦女還試圖攻擊警局。
十八日,請愿的人員更加多了。當天八點鐘,西鄉、固戍、上川等村的千余名婦女前往南頭城,在某曾任教官的士紳之女的帶領下,竟然闖進了縣衙,勒令(知府的奏報就是這樣寫的)張允楨撤走調查員,否則她們就不走了。接連幾日,這些婦女當起了“收費員”,在城門口收過路費,每人五毫至一元不等。據傳,張允楨的胡子還被這群婦女給拔了。
清末報道該事件的報紙
面對此情形,馮潤霖等人趕緊辭職,張允楨任命鄭學俊、溫梓材為調查員,在西鄉重新選了鄭文濤、黃煜勛等三十余人擔任調查員,重新開啟戶口調查編釘門牌的工作。鄭溫等人其實也不想接手此事,連忙請辭。但上頭說,編釘門牌工作十分重要,這是憲政籌備的根本,你們要迎難而上。
06
第二次抗釘
平靜了不到半個月,風云再起。六月初三晚上,西鄉百姓再次鳴鑼反抗。當時,南頭縣衙聽聞尖岡山(疑為鐵仔山)等處有土匪聚集,便緊張起來。當時,有位被稱作“安南婆”的婦女從香港回到西鄉,鼓動百姓起來抗爭。
民國地圖上的尖岡(即鐵仔山)
初六日,西鄉一帶的一千數百名婦女齊聚北帝廟,在坑沙(即西鄉河)前豎起七星旗,聯盟抗爭,一千多名婦女手上都點著香,場面十分壯觀。當時,有一名老婆婆當眾發表演說,指揮婦女們進廟取香,焚香祭旗。當時每人繳費兩毛,作為活動經費。
聽聞此事后,張允楨與新安營游擊潘斯鎧急忙派人去西鄉交涉,但這些婦女依然是繼續抗爭。十一日時,西鄉巡警局巡佐劉春元轉報,新安營和新安縣派兵勇抓了溫馮氏、鄭姜氏、鄭袁氏、吳范氏、溫黃氏五人。五人對抗釘門牌的事供認不諱,押候再審。聽聞鄉人被抓,西鄉人火了。
60年代的西鄉衛星圖
第二天,西鄉、固戍、上川等村數千人(主力還是婦女)蜂擁到南頭城外,想再次沖擊縣衙,要求釋放五人。張允楨等人早有準備,一開始就關閉城門,并發電報通知省里。眾人見進城不得,便環城抗議。十四日,省里派兵下來拿人,眾人才停止抗爭,離開南頭。
此時,在東部大鵬一帶,聽聞此事后,男男女女也“揭竿而起”,持械聚眾抗釘門牌,燒毀查辦鄉紳的房子數間。
07
結局
這件事原本僅限于西鄉、固戍、上川等地,但很快就波及到了全縣。當是時,新安全縣立即停止編釘門牌的工作。六月十七日,廣州知府汪拱親自到新安縣,來處理此事。汪拱表示,查戶口編門牌絕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而這些婦女全部都是受人蠱惑,如果已經悔悟的,則一律免責。為首的也應該從輕處罰。
西鄉的那些鄉紳也邀請了知府去西鄉、固戍、上川等地,一同勸告鄉民,支持政府調查戶口編釘門牌的工作。
要求革去鄭文治功名的奏報
事后,汪拱將此事報予兩廣總督袁樹勛(當時廣東巡撫已撤銷),并擬定判決,要求嚴懲鄭善鈞、鄭文貫兩人,而之前抓獲的五名婦女,則適當嚴懲,以作警示。最后,鄭善鈞和鄭文貫都被革去生員身份。當年十二月,鄭文治也因此事被人參了一本,要求革去其舉人身份。
至于調查戶口編釘門牌,兩廣總督則向上呈奏,因新安、大埔、連州等地均發生百姓抵制事件,申請全省暫緩登記戶口。
加入交流群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3-09-30
2023-08-30
2023-07-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