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談公關,但大概率會遭受投訴。可我堅信,無論從哪個緯度來看,這群主播,都不配用“企業家”這三個字。
小楊哥,終于因為自己的瘋狂,因為自己的低俗,上了熱搜,他們兄弟已經成功取代了辛巴,成為了我最煩的主播。
之前李佳琦出事的時候,我就說過,主播們最好就是老老實實賣貨,管住自己的嘴,好好掙自己的錢,結果還是“飄”,不過的確也有飄的資本了,畢竟真金白銀已經裝到口袋里了。
對于這個行業里一些主播的討厭和底層價值觀的不認同,我此前在文章里已經寫過,為何我一直說他們對于社會價值不大,我也解釋的很清楚,有興趣去翻看一下我2月份寫的這篇《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一粒偉哥》。
但是,最近這幫人,越玩越過分,開始給自己扣上企業家的名頭。
過去幾個月,我多次在一些媒體報道中,看到瘋狂小楊哥、辛巴甚至被封殺的薇婭夫婦,開始借助媒體的文章,給自己標榜上青年企業家的名號,其中不乏一些官方媒體。
你們何德何能,成為企業家了?各位媒體同志們,在使用企業家這三個字的時候,能不能稍微想一想,這三個字背后的含義。
多年以來,整個社會是有基本共識的,商人和企業家有本質區別,生意場上99%的人都僅僅是個商人,包括我自己,但能稱得上企業家的卻寥寥無幾。
我也不用自己胡編亂造,去定義一個我認為的企業家含義,我們就用最簡單弱智的方法來解釋,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給出的企業家概述,分為創新思維、家國情懷、工匠精神、責任擔當、執著敬業,五個層面,那么我們逐個擺擺看。
各位大主播們,尤其這群裝瘋賣傻的大主播們,請問你們除了在吵架方面,搞出了點創新之外,還搞出啥創新了?當然,每天寫劇本搞流量,如果也算創新的話,你們大概率創新了。
家國情懷?我看還是算了吧?偷稅漏稅一度都是行業共識了,就別談什么家國情懷了,當然,這不妨礙各位大主播,在各種關鍵節點的時候,出來拍點愛國視頻,蹭流量,辛巴這一塊很在行,特別喜歡他一副正義凜然,全世界就他一個人,真心為農民兄弟做主的偉岸形象。
工匠精神,其實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企業做的大就是企業家,這還真不是,在歐洲和日本,有一系列的小作坊、小企業,傳承了幾百年,人家也是不折不扣的企業家,就拿我們這幾個偉大的主播來說,除了做點劣幣驅逐良幣的垃圾產品,然后用個垃圾袋裝水來忽悠忽悠消費者,還能干點啥?我也是很服氣這些老鐵,人家都拿“燕窩”忽悠你們這么久了,還能接著買。
責任擔當,還別說,這些大主播們,他們不僅僅在屏幕里面會演,屏幕外面這一塊也很會演,該捐錢的時候一定會捐錢,該在面上做的公益,也會去做,但是,如果你們真的想做社會責任,起碼就把傭金降低一點,別動不動賣個美容儀、脫毛儀就收個65%的傭金,嚇不嚇人?現在社會大部分,對公益似乎有很大的誤解,覺得捐錢就是慈善和公益,請各位看官,移步騰訊99公益日和螞蟻金服公益項目了解一下。
執著敬業,各位主播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好的,甚至可以全家出動,一起努力,演好這出戲,這也是各位主播,企業家精神做的最好的一點了。
事實上,過去四十年里,我們的社會,涌現了大量真正優秀企業家,任正非、張瑞敏、馬云、馬化騰、王傳福、汪滔……
他們在企業管理、底層創新、提高勞動效率、全球領先技術產品、增加用戶體驗上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貢獻,我們今天可以擁有更快的網速、更便捷的購物體驗、更優秀的汽車駕駛、更好的企業組織架構、更便捷的聯系網絡,都要感謝上述各位企業家。
提到他們每一個人,我們都能列舉出更多的社會價值,而不僅僅只是錢,但是反觀我們的各大主播領銜的“青年企業家”們呢?他們除了有錢,還做過什么?也許,你們還會說,他們做過投資,旗下還有很多有價值的企業。
搞清楚,投資者和企業家是兩個概念,我們的時代,不應該用資本來代替企業家精神。
我個人,是非常不看好這些大主播們帶貨的前途的,有一些有底線、有責任、有底層邏輯規劃的,也許還有一些存在價值,但是大部分靠裝瘋賣傻騙取流量,達成交易的主播們,還能走多久,我很不樂觀。
在我個人的價值觀里,靠賺知識分子和中產階層口袋里錢起家的主播,我覺得是有本事的,靠忽悠低收入人群、低認知人群聚攏流量的,基本上就是忽悠。
我們社會的集體品味,可能短時間會出問題,但是不會一直出問題,劣幣驅逐良幣不會一直是主流,過去的三年,我們因為特殊情況,窩在家里,無比空虛,需要這些主播,但是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更多的人,需要養家糊口,需要努力搬磚,我堅信留給這些“戲子”們的空間,不會太大。
說實話,如果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這些大主播,看到我這樣的人,寫這種大言不慚的文章,可能會勃然大怒,然后告訴自己的法務或者公關,去,給我起訴他!但是,我真心的希望你們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讓你們踏踏實實自己去做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你們愿不愿意?大哥,垃圾袋行業、牙簽行業,真的不需要創新了,拼多多上的產品,夠好用的了,咱們做點真東西試試?
現在的局面,就是一種可悲的局面,中國整個零售行業,一部分的利潤,竟然被什么價值都不產生的“主播們”攫取了,然后形成了一個企業家沒利潤去創新的局面,可悲不可悲?
但是,時代選擇了他們,這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必然。
我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契約精神和責任擔當。關于契約,剛叔與某人的故事。圈內人應該都知道。關于責任,企業家和生意人最大的區別是,除了賺錢以外,對社會有更長遠的價值和貢獻。賣好貨、寵好粉,即是主播們的責任。主播是賺開口飯,靠的是才藝。部分主播本身是打工人,因此大多數網紅型主播,都是賺快錢心態,并不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把自己神化為企業家,容易把責任的邊界擴大化,最后也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前段時間,在廣州,跟一個公關圈的朋友閑聊,我們大言不慚的說了一句,如果不是趕上了短視頻的風口,這些裝瘋賣傻的主播,大概率還沒有我們有錢。
說實話,我不是對于他們的財富,酸溜溜,而的確是感覺到憤怒,這一群人,大部分是利用了下沉市場的“接地氣”,匯聚了一股“無厘頭”流量,然后利用這些流量變現,最終給很多年輕人帶來的價值觀扭曲,是無限之大的,我們看到太多的年輕人,每天不學無術,準備走他們的老路。
多年以前馬云、馬化騰、張一鳴、王興帶來的時代,是萬眾創業,現在倒是好,變成了萬眾演戲;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一個全民做“戲子”的悲哀之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成為下一個小楊哥或者辛巴。
瘋狂小楊哥,一群媒體報道,說他一年有10個億的利潤,辛巴在媒體報道的文章中,利潤超過20億(上述數字如果有誤,聯系我,我可以改);而養活了16萬人的申通快遞2022年利潤還不到3個億,去年,2066家A股上市公司中,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只有359家。
各位網民們,天天叫喊線下生意不好做,天天瞎喊要振興實體經濟,但卻又一邊抱著手機,看著小楊哥的瘋狂,看著辛巴一副正義凜然的懟人,一邊不自覺的掏著腰包給他們充值。
是時候反思一下了,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平臺,還是主播,還是消費者。
這些主播們是不是真的配得上社會賦予他們如此之多的財富?他們擁有了這些財富之后,帶給社會的價值究竟是什么?如何讓這個瘋狂生長的行業,重新走向對社會有益的正向循環?
中國零售行業,過去幾年在這個怪圈子里,新品牌越來越難生存,元氣森林、鐘薛高、衛龍、藍月亮等等企業的困境,新國貨品牌崛起的戛然而止,都在說明一個問題。
主播肥了,企業瘦了,最終消費者只能消費垃圾產品。
我最近還得到一個猛料,因為沒有實錘,就不透露具體姓名了,某位一線大主播,在自己公司收益之外,收取南北兩個電商平臺4500萬和1500萬,一個播10場,一個播3場,注意,聽說是放到他自己口袋里的,我當時聽到,驚呆了,這些錢不就是最終還要出在消費者身上的羊毛嗎?
最后補充一點私事,其實,在我個人的價值觀里,我一直認為,賺過一個公司的錢,就不該說一個公司的壞話,幾年前,我的確還賺過上述我批評的一家公司的一點小錢,但是后來批評了他們一次后,對方就拉黑我了,如果可以,盡快聯系我,我很樂意把賺的錢,退回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