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公眾號,每日收到干貨
關注本視頻號,預約最新直播↓↓↓
按:從9月30日開始,我在每天連載我的大學日記,參見:
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研究的素材,同時也算是給我自己留存下歷史檔案備考。
0
本次內容提要
這次要發布的是我大一下學期暑假中一段時間(1999年7月9-15日)的日記。
這段時間,從我的日記中反映出,我主要是在讀別人的書,也抄錄了不少書中的內容,同時在閱讀中產生啟發和思考。
我讀的比較多的是周國平,說實話,當年遇到他的書的時候,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學期間把能找到的他的書都讀了,多數還買下來了。
我發現讀他的東西,很對我的胃口,也正是我那時的需要。
我那個時候,由于對于人生的迷茫,正好遇見了這樣一位熱衷于思考人生問題的前輩,從他那里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指引,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之后走出了迷茫,建立了三觀,逐漸活得淡定踏實,不再像剛進大學時那樣的慌亂無助了。
在我看來, 周國平先生就是我青年時期的精神導師。
后面的日記中,我還有很多地方都會提到周國平。
而除了周先生,我還讀了其他一些書籍,也對我形成了啟發,產生了作用,只是不像周先生那樣系統和強烈。
比如我在這段時間日記中記錄下的《天生我才》和《傅雷家書》,讓我對于教育和個性的關系有了新的思考,而且對于人生方向對人成長發展的作用有了如下判斷:
“多數人起初并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是在青年時代漸漸發現按自己的天性設計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之后,加速進行自我塑造,才最終取得成功的。
有的是經人指點,有的是自我意識覺醒,總之,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才可能成功——對于那些天賦一般的人來說。
本書的最終結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人只能被他自己所造就。”
今晚正好是我的年度大課第14講,結合我最近的文章內容,加上也有家長跟我反饋孩子進入大學后有一些不適應的現象,我就來講講這個話題吧:
我要通過講述我的大學經歷和感悟,來對中學生和大學生及其家長們提一些建議,幫助同學們能更好地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做好未來的準備,也讓家長們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為孩子提前做好哪些教育工作。
關于這門年度大課的介紹,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按照慣例,我會在今晚8點-9點,講授這次課程。之后,還會在今晚9點10分開展視頻號公益直播,到時也可以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話題,也歡迎大家到時提問交流,在文末即可 預約參與!
以下是本次要發布的日記正文:
1
讀周國平的思考
7.9:
讀周國平《尼采與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讀后有感,欲成文,但發現只能大段大段地摘錄,自己提出的東西很少很少。這叫“創作”嗎?這叫“我筆寫我心(心中無物)” 嗎?于是,收起紙筆,甘做一個讀者(暫時地)。
的確,每次讀周文感受都頗強烈,似有大談大寫的沖動,但我又知道,這只是一般讀者對一個自己喜愛的思想家的作品的共鳴,還未達到能“自鳴”的水平。
寫文章應是在受到一種新思想的震動而引起心弦劇烈的振動之后,那時才是“文為心聲”,否則頂多是一盒錄音帶,做著復制別人思想痕跡的工作。
讀周國平《救世與自救》
“真正迷于學術的學者”被歸為“自救者”。
“一個人立志從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創造的事業,應該是出于自身最內在的精神需要。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圍內幾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他雖然“把精神上的獨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視為人生在世的安身立命之本”)只要環境還允許(事實上允許)他做下去,何失落只有?“
如此看來,自救者關心整個人世,真誠地愛著整個人類,但在實際生活中,對別人的幫助卻是很少的,他不能為別人提供切實可行的成功之道。
實際上,對于社會問題,他也常常束手無策,他不懂如何升官發財,不懂如何一夜成名,不懂交際,不知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物,甚至,不會考試。
而如果從事學術研究,他也頂多只能把自己的知識傳給多數人,而他的人生觀只能影響極少數人,他不會是一個好教師,因為他不懂教學的“藝術”;他更不可能成為“民眾的思想領袖和精神導師”,因為“天下無一人聽他”。
“當今之世不像是一個能誕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時代,但這并不妨礙每一個熱愛精神文化事業的人在屬于自己的領域里從事獨立的探索和創造。”
“真正精神性的東西是完全獨立于時代的。”
這就是說,不會外語和計算機,不懂如何炒股和駕駛也可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探索和創造,其過程就是結果。
但究竟有幾人能夠堅持淡泊超脫心無雜念呢?
“我們擁有許多不甘寂寞的信仰呼喚者、精神吶喊者和文化討論者(這些人都是以“吃飯”為目的地,修煉不到家——錄者),少的是宗教、哲學、藝術上的真信徒甚至真虛無主義者”,要自救和完成歷史使命,必須具備后者的始終如一的真誠。
其實,做那樣的人是應該慶幸的,因為“智者是不會有失落感的”,而智者不是天生的,“一個人是否天才,能否創造出精神杰作,這是無把握的,其實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失去與這個永恒源泉的聯系。”
如果說此時憑著膚淺的認識(可能還由于青年人一時的熱血沸騰),有了一種信仰的話,那么我很高興找到了目標感和安全感,我清楚地知道這種信仰難以堅持,將來一定會發生動搖的,而又樂觀地認為最終不會放棄, 而且在年老時最為堅定。
因為偏離它,我將失去目標感和安全感,我將彷徨無所依,感到無聊和失落,如落入茫茫無際的大海,那可怕的處境會逼得我重返信仰之舟(生命和信仰,孰重?!)的,因此,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我都找到它了。
讀周國平《比成功更寶貴的》
“追求未必總是顯示進取的姿態。”
這句話讓我明白了,那些行色匆匆、時間觀念強的人在追求,那些慢條斯理、悠然漫步者也在追求。
前者在追求物質,后者在追求精神。
讀周國平《獨處》
“有的人只有在沸騰的交往中才能辨認他的自我。有的人卻只有在寧靜的獨處中才能辨認他的自我。”
我(現在)似乎屬于前一種。交往和獨處都是我所需要的。
正在“交往”與“獨處”間猶豫時,又見下一句話: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那么說實在話,孤獨到一定時候,便有了強烈的與人交往的欲望,卻沒有明確的對象,并不認為自己的靈魂高貴得非要“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只要是懂得回應的同類,我都能與之達成良好的溝通,他會高興,我會滿足。
2
對教育和個性的思考
7.13:
讀《天生我才》
“自小喜歡拿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煩人的阿爾瓦(愛迪生),如果按照常規別別扭扭,懵懵懂懂地在學校里耗下去,也許就真的變成了一個’低能兒‘,或者最后落得一個’中人之才‘。”
我感覺我的成長經歷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文明對人的塑造就意味著對人的天性的掠奪和戕害”。
過長過死的學校教育的結果是使人長成一般高的萬年矮——通過削剪和禁錮。
天真活潑興趣廣泛的兒童,到青年時代已沒有了激情,只在命運設置的小圈子里按部就班謹小慎微地“茍活”著,似一只扒開繭子一個口的蛾子……
這么多年所受的教育沒有成為我的驕傲,反而成了我的負擔。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是偶然得來亦非我所愿的,而更可怕的是我已沒有了探求“想要的生活(也不知是什么)”的激情。
救我!?
7.14:
讀《傅雷家書》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有進步……”
看來人是不能也不該拒絕苦悶的。
經過前段日子的苦悶,我現在獲得了一種很平和的心境,學習和讀書都感覺輕松多了。
現在感覺《傅雷家書》是與《周國平散文》不同類的。
前者教人積極,后者似宣“入世”思想。
實際上,細加分析,前段時期的苦悶——我現在所持的這種看法的緣來是自身不高的辨別力,沒能真正讀懂周國平,境界不高,修煉不夠,以致在“深受其害”之后差點決定遠離它。
經過這樣一個矛盾期,好多了。
讀《天生我才》
“人的才智、性格生來有別,因此教育的方式和重點也應該多元化,'因材施教’會使人類的文明更加多姿多彩。”
以前對“天才天生論”持否定態度,卻沒想到“因材施教”是造就天才的必要手段。
因此,要承認人性各異,并因材施教。
我發現自己的影像記憶整體記憶較好,但文字記憶細節記憶很差,我愛跳躍性地發散性思維,而不習慣專注于深入地嚴密地邏輯思維——這就是“天生之材”。
在進入最終使其成功并成名的事業領域之前,人的表現可能不突出,但一定有突出的品質存在!
“人之為人,或者說偉人之為偉大,在于他會頑強地找尋自己的道路。”
多數人起初并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是在青年時代漸漸發現按自己的天性設計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之后,加速進行自我塑造,才最終取得成功的。
有的是經人指點,有的是自我意識覺醒,總之,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才可能成功——對于那些天賦一般的人來說。
本書的最終結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人只能被他自己所造就。
作于1999年7月大一暑假
學習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咨詢相關問題,有以下四種方式可以跟我鏈接:
1、直播: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我的視頻號,預約直播(如果顯示過期,也可點擊預約最新直播),到時可留言或連麥咨詢;
2、加群:點擊下方按鈕,關注本公眾號,在后臺回復“加群”,按對應身份加入“任煒老師生涯支持群”,將每天收到生涯規劃相關資訊;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隨時可向我提問咨詢(均為本人親自回復),還可索取生涯規劃、志愿填報的干貨資料合集。
添加任煒老師微信
4、培訓:我近期正在開設生涯規劃與志愿填報培訓,家長和從業老師皆可報名,參見文章說明: 滿10人開班,加上方微信可咨詢報名。
其他需要,可掃碼查看:
關注本公眾號之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發送以下關鍵詞,可收到相關文章:
1.高一選科:“選科”
2.高中規劃:“高中”
3.成績提升:“提分”
4.專業選擇:“專業”
5.綜合評價:“綜評”
6.志愿填報:“報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業形勢:“就業”
10.考研形勢:“考研”
11.就業準備:“準備”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調適:“心理”
14.勵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訣:“幸福”
16.學習規劃:“學習”
17.高考減壓:“減壓”
18.錄取分析:“錄取”
19.是否復讀:“復讀”
20.大學規劃:“大學”
志愿填報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學規劃免費課程:“課程”
進入公眾號后臺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點擊藍字“任煒老師”,或點擊我的公眾號名片即可。
在下方界面點擊“發消息”,填寫關鍵詞發送,即可收到相關文章。
如有其他問題 ,也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后臺輸入關鍵詞搜索,會出現很多相關文章。
見本文中的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