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一段網絡視頻,青島啤酒的“小便門”事件上了熱搜,引發消費者對其品質的質疑。
事實上,今年以來的青島啤酒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
今年上半年青島啤酒(600600.SH,0168.HK)盈利約34億,但在二級市場上,股價跌幅達到20%左右,市值蒸發了360億元。
更令人關注的是,今年4月以來,青島啤酒的董事長、總裁帶頭減持套現,另有集團5名高管披露了減持計劃。
由于“小便門”事件的影響,青島啤酒股價隨后持續震蕩,損失嚴重。
人們不禁要問:青島啤酒怎么了?
我們不妨先大致回顧下所謂“小便門”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一事件始于10月19日,一個只有200多粉絲的素人博主發布一條短視頻,疑似一名戴著安全帽、穿著工裝和白色工作靴的工人,攀爬進入原料倉內部后,居然毫無顧忌地進行小便。
這位博主還特意配了一句文案:“看你們以后還敢不敢喝啤酒”。
隔日,這條短視頻隨即在社交媒體平臺零星轉發,直至20日中午被@大皖新聞轉發并加以新聞采訪后,迅速成為熱點新聞。
由于青島啤酒的名氣實在太大,這段新聞爆料在國內引發消費者的憤慨和不安。
這也很正常,國內愛喝啤酒的消費者幾乎沒有誰不曾喝過青島啤酒,肯定會聯想此類事件之前有沒有發生?會不會還有更惡劣的情況出現,但沒有暴露?青島啤酒的品控又干什么去了?
“小便門”事件發酵了幾乎24小時后,10月20日晚,青島啤酒官方才發布情況說明,聲稱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目前,該批麥芽原料已經全部封存。公司將加大管理力度,確保產品質量云云。
直至此時,雖然包括爆料博主及大部分自媒體平臺的“小便門”視頻被刪除,但相關新聞依然被眾多官媒報道和討論,原視頻也繼續在民間微信群進行傳播。
雖然青島啤酒的危機公關還算迅速,相關人員據說也被控制,同時“麥芽封存”的聲明也算是告訴大家,“放心吧,這批小便啤酒不會流向市場”,但青島啤酒的信任危機并沒解除。
原因很簡單,青島啤酒的危機應對策略有些“文不對題”和遲鈍。
因為從視頻中可以清楚看到,涉事的地點并非封閉式的原料倉庫,即便是,也依然屬于青島啤酒的品控出現了問題。
其次是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過某些民間渠道進行透露,至今沒有青島啤酒、警方和市場監督管理局三方的完整調查公告,讓網友難免有“甩鍋”的感覺。而且這種非官方的信息傳播方式,因為渠道不透明,反而更加劇消費者的質疑和猜測。
更為嚴重的是,青島啤酒的“小便門”事件居然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事件,美國福克斯、紐約郵報、CNBC、英國C、太陽報等多家國際媒體都作為熱點新聞進行報道。
BB
作為全球第五大國際啤酒品牌,青島啤酒的出口量幾乎占據了中國啤酒海外市場的半壁江山,“小便門”事件的負面影響非同一般。
尤其是韓國,由于青島啤酒在韓銷量遠超百威和喜力等國際品牌,韓國電視臺甚至采取滾動報道的方式來介紹此次青島啤酒的“小便門”事件。
最關鍵的是,事發多日,青島啤酒始終未能對海外市場作出有效的危機公關,也沒有看到品牌方有何針對性的解釋和措施,基本屬于視而不見。
這也使得海外互聯網上,關于青島啤酒的“小便門”事件的相關新聞和視頻超過了300萬條。
谷歌搜索Tsingtao Brewery(青島啤酒),相關圖文、視頻高達300萬條。
即便青島啤酒通過各種渠道暗示,此次事件有幕后黑手推波助瀾,已經報警,且警方已介入調查。
但無法回避的是,無論如何解釋,也不管嫌疑人是不是正式員工,網上流傳的“小便門事件”是事實,而且就發生在青島啤酒內,起碼說明青島啤酒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食品安全風險。
從這點說,青島啤酒就辜負了消費者信任,也不符合青島啤酒“燈塔工廠”的形象以及“為生活創造快樂”的理念。
甚至,此次事件還讓人聯想起青島的一大怪:啤酒裝進塑料袋。
創立120年之久的青島啤酒,歷史源自德國租借時期。那時的德國人在青島開辦工廠,順便把愛喝的啤酒釀造技術一同帶到當地。
改革開放時,青島啤酒有五個分廠,劃片供應,每個廠的啤酒味道略有不同,基本都有對當地零散銷售的渠道。
青島人講究喝鮮啤,而且酒量極大,普通瓶裝啤酒根本滿足不了需求,索性就用塑料袋裝鮮啤,一是價格便宜,再就是多少隨意,打一斤兩斤也行,打十斤八斤也沒問題。
所以,在青島路上,經常看到有人提著塑料袋裝的啤酒邊走邊喝,十分愜意。
由于青島啤酒品牌老,口感好,一直是國內啤酒品牌的翹楚,根本不愁銷路,銷量和收入令同行格外艷羨。
青島啤酒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累計實現產品銷量502.3萬千升,同比增長6.5%;實現營業收入215.9億元,同比增長12.0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3億元,同比增長20.1%。
青島啤酒不僅是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也是全球首家啤酒飲料行業工業互聯網“燈塔工廠”。
這個“燈塔工廠”可不一般,是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具有榜樣意義的“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
要知道,“燈塔工廠”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國際化的管理水平和品控管理。
本次事件涉及的青島啤酒三廠是青島啤酒集團成員之一,號稱是“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生產效率最高的世界級智慧化工廠”,始終將強化管理視為其核心競爭力對外宣傳。
不難想象,此次“小便門”事件令青島啤酒有多尷尬。
人們常說,當家里發現一只蟑螂的時候,極有可能是藏了一窩蟑螂。
因此,無論此次事件背后有沒有“黑手”,青島啤酒都必須拿出詳細證據解釋,工人在原料中小便是否是第一次?還有沒有類似或更惡劣的情況發生?
畢竟,對于消費者而言,現在誰都不敢公開喝青島啤酒了,因為很容易被人當作笑柄。而青島啤酒的“尿影”,也肯定會與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與影隨行。
也是因為此次“小便門”事件,也再度引發消費者對青島啤酒網絡投訴的關注。
黑貓投訴平臺上,網友針對青島啤酒的投訴內容包括酒內發現異物、銷售過期啤酒、紅包活動虛假、預設文字陷阱、惡意誘導消費,維權艱難的情況也為數不少。
不過,備受網友關注的,還有青島啤酒的高層減持套現行為。
根據青島啤酒4月份的財報顯示,公司董事長黃克興、執行董事/總裁姜宗祥、執行董事/副總裁王瑞永、執行董事、財務總監侯秋燕、營銷總裁蔡志偉、副總裁徐楠、董秘張瑞祥等7人披露了減持計劃,減持原因均為“支付股權激勵認購過程中的融資還款及解禁支付相關費用”。
到今年7月,董事長黃克興、總裁姜宗祥已經完成減持,其他5人尚未減持。
不過,眼下的青島啤酒如何順利度過“小便門”事件的信任危機,應是品牌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作為國內的酒類巨頭,青島啤酒必定有合作的專業公關公司,對危機公關也肯定不陌生。
但從此次事件的危機公關來看,青島啤酒的應對策略值得商榷。
雖說青島啤酒第一時間刪除了網絡大部分的視頻和內容,但由于在事發近24小時才進行解釋和干預,其實已經造成信息真空,讓各種誤會和猜測不斷醞釀和發酵,直至形成“病毒式傳播”。
當真相還未穿上鞋子,謠言已經跑遍了世界。這句諺語傳達了危機發生之后速度的重要性。
學過公關學的人都知道危機公關有個“黃金24小時”原則,也就是在此期間盡快對負面新聞進行處理,并通過及時反饋和有誠意的解決策略來扭轉局勢。
如今是自媒體時代,24小時的空閑期,足以讓所有負面新聞傳播到全網,包括海外。此次國外多個國家對青島啤酒的大量負面報道,就已是品牌公關不力的證明。
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啤酒的公關其實并未閑著,而是以“知情人”身份逐漸向媒體釋放“內部消息”的方式進行解釋。
這個策略有青島啤酒難言的“苦衷”,一方面,雖然報警,但警方的調查不可能第一時間就公布;另一方面,如果品牌方“自說自話”直接解釋,又很容易不被網友信任和采納,甚至是誤會為“帶節奏”。
基于這樣的考慮,青島啤酒只能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解釋宣傳,盡可能挽回負面影響。
如此考慮沒問題,但收效甚微。
因為此次事件其實觸及了大眾最關注的兩個敏感點:食品安全和青島啤酒。
前者是事關無數消費者切身利益的大事,在“預制菜”的討論還在持續背景下,此類話題肯定會引發更為迅速地傳播和討論;后者又是最為知名的啤酒品牌,一直以國際化標準著稱,卻偏偏在最基礎的原料安全上“翻船”,鮮明的對比自然格外令人關注。
在如今去中心化傳播過程中,每個人既是傳播者又是參與者,熱衷于各類熱點事件,青島啤酒的此次事件,自然會讓無數網友聞風而動。
從根本來說,首先是青島啤酒的公關在輿情監控這塊是缺失的,沒能及時跟蹤和反饋,更沒有對最初的信息源頭適時介入,提前將危機掌握在可控范圍。
這也似乎與很多城市輿情公關一樣,出了事情,便想辦法刪除原文和相關信息,希望“一刪了之”,但根本沒有快速拿出有說服力的解決辦法。
最重要的一點是,任何危機來臨,要有“挨打就立正”的態度。
因為危機的解決辦法和態度,也可能是當事方重塑聲譽的機會。
比如2017年8月,有記者通過臥底“海底撈”暗訪通過拍攝老鼠鉆食品柜、火鍋漏勺掏下水道、掃帚與餐具一起洗等照片,揭露“海底撈”的衛生狀況堪憂的問題。
危機發生3個多小時后,“海底撈”就發布了誠意滿滿的道歉聲明,并在當天給出全套整改和處理措施。
業內人士將海底撈的危機公關策略概括為:鍋我背、錯我改、員工我養。
前兩個好理解,后一個是說,“海底撈”在危機發生后,沒有甩鍋給員工或門店,而是由董事會出面承擔責任。
同時,“海底撈”還公布了后續整改的負責人職位、姓名、電話、事件最新進展的信息獲取渠道,對遏制危機的進一步傳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為了消除消費者的擔憂和質疑,“海底撈”特意聘請專業的第三方公司進行全面排查,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同時,“海底撈”實施了透明廚房活動,將后廚通過實時攝像公開進行播放,接受食客監督。
這次危機公關,“海底撈”不但成功挽回了海底撈的聲譽,而且還因為態度端正、應對得當而廣受贊譽,成功為本次危機止損。
話說至此,可以說“海底撈”已經為青島啤酒打了樣,后續就看青島啤酒能否拿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